1965年12月某日凌晨5时多,位于江南宜城市一个只有两个房间的小平房里,一位年轻的孕妇在睡梦中被一阵剧烈的腹痛疼醒,已经生了三胎的孕妇立刻意识到,这是产前临盆腹痛的征兆。
于是,孕妇迅速叫醒了熟睡中的丈夫:“国明,国明,快点醒醒,我的肚子疼得厉害,怕是要生了。”
那位被孕妇称作“国明”的年轻丈夫见状,立即起床安顿好孕妇,对孕妇说:“秀华,别慌,我这就去将产婆请来,一会儿功夫就到,等我回来。”
说完,国明立即叫醒了屋内正在熟睡的大女儿和大儿子:“路芳、路嘉,你们快起来,你妈妈马上就要生了,帮爸爸照顾一下妈妈,爸爸这就去叫产婆回来。”
见女儿路芳和儿子路嘉都被自己叫醒了,国明便迅速地向姐弟俩交代了一番,然后迅速穿好衣服飞也似地向门外奔去。
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国明将产婆请到了家里。
就这样,秀华在产婆的帮助下顺利地产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这一胎秀华生的是个女孩。
女孩的母亲秀华现年二十九岁,用老一代人的话来说是遇上了“关门九”,意思是说秀华生了这个女孩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生育了。
国明和秀华两口子对这个小女孩的到来自然是非常的高兴。因为女孩的到来,他们一共有了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真是名副其实的“儿女双全”,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
后来,国明给女孩起了个很好听的学名:路珏,小名便唤做萍萍。
萍萍出生时长得很结实,也很圆润,长大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长得很健壮,并且长得也很标致:圆圆的小脸,一双活泼灵动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还有点自然卷,像个洋娃娃一样,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父亲国明平日里还喜欢称萍萍为“胖胖”。
等萍萍稍微长大之后,每当萍萍淘气的时候,秀华就会对萍萍说:“要不是你外婆将你给留住,你早就被流到化粪池里做种庄稼的肥料喽,哪还有你今天在这儿给我生事端啊。”
而每当这个时候,萍萍就会嚷嚷着向妈妈秀华问个究竟。
在萍萍的一再追问下,秀华只得向萍萍道出了实情。原来,当初秀华怀上萍萍一个多月的时候,因为觉得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的话,之后的照看会比较困难,且家里再添加人口,以后的生活也可能会更加困难。
后来,秀华与国明商量,决定到医院将肚里的孩子打掉,也就要让医生对自己施行堕胎手术,将腹中的胎儿处理掉。
做好决定后,秀华提前一天向单位领导请了假,第二天一早便准备出门到医院去打胎。然而就在那天,秀华正准备出门去医院时,恰巧妈妈桂兰从安徽来了。
桂兰听了这件事后当即劝秀华留住孩子。
“为什么要打掉孩子呢?”桂兰问秀华。
“家里现在都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再说家里的生活也不富裕,多了一口人就多了一张嘴。”秀华回应道。
桂兰说:“我看能生还是生吧,你妈我年轻的时候想生都生不了,现在你有得生还不想生,真不知道你是怎样想的。就是再生一个,也不过是添了一张嘴而已,再说,小孩子能吃多少啊。”
听妈妈桂兰如此一说,秀华抬起头来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妈妈,心里想着:是啊,如果妈妈年轻的时候要是能自己生孩子的话,哪里还轮得到我这个女儿能够坐在妈妈的身边啊。妈妈由于自己不能生孩子,所以每次看着自己生孩子时都非常高兴,哪怕是自己生再多的孩子,妈妈都是支持的。想到这里,秀华回应妈妈道:“我理解妈妈的心思,但是我现在每天都要上班,家里小的才一岁多一点,如果再生一个实在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再照顾小孩子了。”
桂兰立即回应秀华:“孩子既然要来到这个世上,是来投生的又不是来送死的,说明这个孩子与你有缘,你不能轻易地将孩子打掉。如果是因为孩子生下来没人照看,你可以交给我,我来负责帮你照看这个孩子。”
秀华听妈妈桂兰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坚持了。就这样,在外婆桂兰的庇佑下,萍萍幸免于难,终于有幸降临到这个世界。
长大后的萍萍常听父母及兄姐们说起:萍萍小时候长得十分可爱,也非常聪明伶俐,加上当时又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及兄姐们都十分喜爱萍萍,就连家门口的邻居们也都很喜欢萍萍。
萍萍还听妈妈秀华说起,家门口有个邻居“任奶奶”也很喜欢萍萍,她每次看到萍萍时,都喜欢逗萍萍玩,萍萍还因此吃了任奶奶家不少东西呢。但这些都是很小时候的事了,在萍萍的记忆里,好像有“任奶奶”这个概念性的名字,但具体的事情萍萍却不记得了,都是听家里的大人们说起的。
萍萍小的时候,父亲国明尤其喜欢萍萍,每次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抱起萍萍,将萍萍举过头顶逗萍萍玩,并且每次都要玩上好一会,而萍萍每次看到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都是:“爸爸,今天带山芋给萍萍吃了吗?”往往这个时候,爸爸就会从怀里掏出一个热呼呼的烤山芋给萍萍。
此时,得到爸爸专宠的萍萍就会迫不及待地拿着烤山芋欢快地跑到一旁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如果有一次爸爸回来没有带烤山芋给萍萍吃,萍萍就会很失望地撅起小嘴向爸爸嘟囔:“爸爸,我要吃山芋,我要吃山芋,爸爸,你快去买山芋回来给我吃嘛。”
当时正值文革初期,虽说是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但当时国内老百姓的生活仍然非常困难。然而尽管如此,萍萍的父亲国明还是将自己仅有的零花钱省下来,每次回家后将刚买的烤山芋从怀里拿出来给萍萍吃,而这种待遇是其他兄姐们所没有的。
遗憾的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在萍萍的人生记忆中却是空缺的,因为萍萍当时太小了,大概是两岁以前的事情了。而这些事情,都是后来听妈妈秀华说起给萍萍听的。
当萍萍长到两岁的时候,因为秀华又有了小儿子,也就是萍萍的弟弟,加上国明和秀华每天都要上班,家里实在是没有闲人照看萍萍了,秀华想起了母亲桂兰当年对自己的承诺,于是就让丈夫国明给母亲桂兰写信,说明了家里的情况。桂兰接到信后二话没说,立刻从安徽赶来,将萍萍带到安徽去抚养了。
就这样,两岁的萍萍随着外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离开了父母,踏上了开往安徽滁州的火车。
外婆家住在安徽滁州附近旁一个叫来安县的地方,具体的地点在张山乡龙山头的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当时那个村子被称之为郭郢生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皖东农村非常的落后,当萍萍与外婆下了火车后,天黑得好像一点亮光都没有,周围除了风呼呼的响着,就是丛林的鸟叫声以及周围传来不知名的各种怪声。外婆桂兰背着萍萍快速地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上,穿梭在树林之间。由于极度的恐惧,萍萍童年的记忆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萍萍紧紧地伏在外婆的背上,四周黑黢黢的,看不见任何一个人的身影,除了天空中若隐若现的月光以及透过月光照射到地面上的斑驳陆离的树影,萍萍的眼睛都不敢睁开了,只是一个劲地对外婆重复着一句话:“萍萍要妈妈,萍萍要妈妈。”
外婆桂兰一边快速地赶路,一边哄着伏在她背上的萍萍:“萍萍别哭了,我们马上就要到家了,到家就会见到妈妈了。”
萍萍终于哭到没劲了,伏在外婆的背上睡着了。
后来,萍萍在安徽随着外婆一住就是五年多。五年多皖东农村的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终究还是快乐的,因为萍萍有爱自己的外公、有疼萍萍的外婆、有喜欢萍萍并经常陪萍萍一起玩耍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