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父亲的崮时代
  4. 第93章 相聚
设置

第93章 相聚(1 / 1)


三线9426厂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前进家园微信平台发出了邀请函,厂里计划在杏峪南郊双星山上,建一座三线军工纪念碑。

活动是母亲一起进厂的张叔叔牵头组织的,张叔叔有激情,文笔好。母亲不是党员,自然对这些集体活动不太上心。加上父母的崮乡就在三线厂所在地(三线职工称当地人),他们反而比较超脱。每年回崮乡祭祖时,路过三线厂,远远的望一眼,很知足。厂子五十周年聚会的事,他们认为是年轻人的事,没太放在心上。

“还是把机会让给远道而来的战友吧!”,父亲曾在厨房自言自语说过。安家理解,父母觉得沂蒙市离崮乡近,何时想回去就能回去,不像外地职工回来一趟不容易。

安家看到微信号上的厂庆通知,给厂庆筹备组荣阿姨捐了自己那一份,阿姨给退了回来,并打电话说,不知这事能不能成?也有可能用不着捐款,没准只是计划建设纪念碑。安家明白,宋阿姨是好心提醒。

那一年国庆节,安家出差了,三线厂五十周年聚会,没能赶回去参加,深表遗憾。安家对三线厂有感情,那里毕竟是十一岁之前长大的地方。

虽然她初高中在县城上了六年学,寒暑假还是回厂的。厂里的叔叔阿姨,看到她总夸,“小家,越长越好看,越像她父亲了!”

安家觉得,人是需要有根的。在那个军工大家庭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人的心是聚在一起。一个人不想去做一件事,要么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不愿意再参加低端朋友的活动;要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无法融入高端圈子。人性的弱点总是逃不过时间的考验。

总之。安家觉得,对于出生在崮乡三线军工厂,和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一定程度上对那块土地,还是需要有感恩之情的。

更何况,众生平等,哪来的谁比谁过的更好?谁比谁更优越呢?

军工二代小鹰姐姐时常在前进家园微信公众号里发表文章,安家几乎每期必看。她在回忆文章里说,人到中年,才感受到,军工三线厂的氛围,是那么友好那么和谐,人与人之间透着人性的光辉,善良平和。对于大城市来的父母,在那种环境里把她和姐姐养大,面对大都市与小山沟的落差,若不是一个世外桃花源的安然,又怎能平衡心理的纠结呢?

小鹰姐姐作为父母来自青岛的军工二代,她说出了肺腑之言。多年来,每一个深山里的军工家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离开闭塞的山沟,回到繁华的都市,为子孙后代的求学就业创造良好环境,求一份现世安稳。

她们家调走的那一天,心中万般不舍。三线厂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父辈艰苦创业的成果。亲密无间的战友兄弟,来自天南地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沂蒙山渗透给他们和儿女浓厚的亲情,深深融入她们的血液,深入骨髓。

崮乡,竟然成了她们这些大都市来的三线人真正的家乡?这对安家母亲来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安家母亲,没有她们远离家乡的孤寂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家在县城上学的六年,让她常常陷入想家的思绪。她能深深体会相思之苦。

小鹰姐姐的父母把青春献给了三线,在前进二十多年,烙印着热血青春、爱情友情、欢乐泪水、奋斗迷惘。当风华正茂的青年鬓染寒霜,她们当然知道,五十之天命的年龄,回城之后,即将面临各种挑战,家庭的命运站在十字路口上。

安家从小同理心强,情感细腻。她理解小鹰姐姐描述的情景。提前离开三线厂的叔叔阿姨,与随着大厂整体搬迁的父母战友们,一个是站在大海的孤舟上,一个是奔波在大河即将下沉的船上。时代,让他们面临一样又不一样的境况,回大城市的叔叔阿姨,何尝不是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搬到沂蒙的父母,何尝不是避免窝在大山,发不上工资,吃不上饭的难堪啊。

“养家糊口”,是人到中年,最起码的底线。幸亏在三线厂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日子,面对大城市的诱惑、亲戚朋友看不起的目光,他们挺了过来。

岁月的号角已经敲响,时代的风帆启航。七十多岁的他们终于可以安享晚年,能来崮乡看一看老伙伴和战友们。

2017年国庆节,三线厂成立五十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战友齐聚崮乡,济南的、青岛的、重庆的、徐州的、临沂的、日照的,德州的,潍坊的,烟台的,威海的……两千多人,回到那个魂牵梦绕,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崮乡。

安家在北京,离的太远,种种原因没能参加聚会,向小学同学们表达了问候!安沪那几天在崮乡大山里,并提前到三线厂旧址转了两圈,毕竟爷爷奶奶家都在这里,随时可以回老厂看看。

安家,还是被小学同学上传到同学群的照片感动,被千人合影的氛围所感染。小时候,大城市来的这些叔叔阿姨,不仅洋气,素质高,为人好。母亲给他们从姥姥家带回的食材,她们都礼貌接受。她们回大城市或者海边的家乡,也会捎回家乡特色,给安家她们吃,比如胶东的枣馒头、面筋,比如济南的酥肉,德州的扒鸡……

有人夸三线厂是崮乡的“小青岛”,一点也不假。厂子当时厂区和生活区建设的规划,完全按照青岛和济南军工直属企业建设,文化生活也是直接按照省军工局工会部署。叔叔阿姨在大山里工作,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完全没有家乡的违和感。

父亲老安对聚会这个话题,没有表态。他没有太多要求,自从转业回厂,对于人情往来,他一般尊重母亲的意见。母亲觉得,她的娘家离三线厂不远,回不回去无所谓,另外,母亲最好的朋友,王娘娘,孙伯伯,因为年纪太大,不能来参加聚会,所以,母亲决定她不去凑热闹了。

那次五十周年大聚会,基本是组团参加,分地区,比如泰安团、济南团、青岛团等。来自各个城市的志愿者,分别担任起各团的接待员和引导员。

活动,不亚于一次省级军工研讨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叔叔阿姨,带着各自的气息奔赴崮乡,寻找中青年时代的回忆。

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彼此拥抱,见了面,默默道一句,“珍重!”

军工一代,她(他)们知道,这次相聚,也许是最后一次。七十多岁的人了,见一面少一面。彼此留个联系方式,想的时候可以视频通电话,联络联络感情。

军工二代知道,崮乡太远了,这次陪父母回来看看,以后没什么特别的事,也不会常回来的。

崮乡,跨越万水千山,终究还是留在记忆深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