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道自倡
  4. 第44章 不争
设置

第44章 不争(1 / 1)


对于清风师父的打趣,我有些不以为然,说道:“师父,我既然懂了《道德经》,便可懂天下人心。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修成善知他人心性神通了么?”

清风想想觉得也是个道理,便又惊觉过来一般,说道:“弄懂《道德经》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那小颜颜啊,你快接着跟我讲《道德经》吧!”

我却故意卖了下关子,说道:“师父!我还没弄懂如何通神呢!”

他笑眯眯地说道:“通神这回事,说的也不过就是悟通天地间的道理,能够思接天地而已。你说你连善知他人心性神通都可能练成,哪还不能通神的?若至圣人境,万法不加身,通不通神都不重要了,言出法随,岂有邪魅敢侵?”

“可是,师父!我不能通神,那如何习得会这符箓之术呢?”我仍死缠着问道。

清风有些无奈,便说道:“你练了下回光大法的嘛!不知你是不是已经通炁了?通炁之后,自然你就会更灵慧,就会去思考许许多多的道理。道理悟得多了、深刻了,就逐渐在通神了。如此你集中意念,专注于符箓上,符箓自然就会带上神通,也就有效了!”

“哦!原来如此!”我这才明白过来,这看来似乎还不关乎是否属于“无神论”的问题。但反过来一想,我得去祈求神灵赐予法力附在符箓上,哪还能称之为“无神论者”嘛!看来这门手艺真算个鸡肋呢!

清风见我若有所思又有些怅然的样子,便安慰我道:“你也不要急于求成!很多事是水到渠成嘛!坚持修炼下去,迟早能达到那种境界的!”

反过来,他还满怀希冀地看着我,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快跟我讲《道德经》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便说道:“那好吧!师父,我就接着说《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了哈!”

然后我翻到《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清了清嗓子后讲道: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面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古成语均包含着辩证关系。老子用此作论据,就是想从辩证的角度来引出“不争”的思想,好阐述清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曲,本意是收缩绻曲,在这里有点委屈自己的意思。全,本指保全。此处有成全自己之意。“曲则全”原意是如同穿山甲或刺猬那些动物一样,遇到侵害时绻缩自己,就能得以保全。古人用此以表达忍一时之气免无妄之灾之意。但老子此处用来引出“不争”的理论,则又有些“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意味,故有委屈自己之意。

枉,本意指弯曲。枉则直,古人说此可能指用藤条缠绕树木却能使树木长得更直的道理吧。反正表达的意思都有相对辩证转化的道理。

洼则盈,指低洼下去才可能被水装满。敝则新,指陈旧破败了才会得到修葺更新。

少则得,指索取得少,才容易得到。多则惑,指欲望太多,反而使自己陷于困惑之中,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获得哪样或该从何着手。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说的是圣人因此往往抱着很简单很质朴的原则来作为整个天下的规范。老子通过研究远古历史(主要是古代圣人之治),看到了圣人们往往都是抱朴守一的,因此他特别强调要想作为准圣人的统治者,就应该坚守这一品质。西汉初铲除诸吕后,代王被拥立为帝而非风头很劲的齐王,就是因为代王为人质朴和顺,比较符合以张良为首的道家官僚集团的选人标准。当然,也符合除去吕氏集团后维系各权臣之间权益和谐的需要,及顺应了当时社会需要休生养息,得宽容怀柔治理的要求。所以才成就了文景之治。总的看来,道家的治国理念比较崇尚无为、自然,都是偏于怀柔的,因此对统治者的要求都是看重品质而相对忽略个人能力的。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一方面说的是圣人们往往因为质朴、要求得不多,他们并不会自我褒扬反而受人民共同拥戴而显得突出伟大、地位尊崇。“自见”指自我表扬,把自己抬高突显出来。“自是”指自以为是,也有夸耀自己做得如何如何正确之意。“彰”也是表彰、显耀之意。“自伐”即自己夸耀。“自衿”是说故作矜持、故意摆出一副高冷的形象来让自己显得高高在上。“长”即尊长、长者。另一方面老子也以此来说要通过“不争”而实现“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为统治者谋划的策略就是个曲线实现个人利益的路子,其“无为”与“不争”是两大核心支柱!(老子特别反对统治者与民争利,以为那是最大败作,这后面还有论述。当然,此处老子才提出“不争”,包含得要广得多,包括争名、争功等在内。)所以,老子在此就顺势得出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结论。

最后句“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即:古时候所谓的“委曲便会得以保全”这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算是老子的反复强调吧。”

清风听了我的这番解说后,评论道:“按说呢,我清虚界所设置的根本原则便是无争之世界。民间百姓各自相安无事,并不互相争利。但你所讲的却是老子所生活的自然界的情况,他所劝告的是统治者要持不与民争利之心,并以此作为天下人之模范,从而使天下无争。他这想法倒是不错。但人心皆有不知足,即使我们清虚界不争财物,却也争道统。邪教之人,总欲兴风作浪,何也?还不是欲做人上之人而役使天下人!就算正道人士,也总有点儿争名份。大宗大派,也老是有些端起架子,作号令天下之势。真要达到无争,除非人人致善才行!”

还别说,他倒也看出了些问题来的!

在老子眼中,治理平定天下似乎是很简单回事情。只要统治者不与民争利,民自归于朴实,天下自然无事。而现实中,民间也争利。老子认为民间相争是因统治者穷奢极欲,尚贤与贵难得之物造成的,实为人祸。只要统治者平朴不争了,这一祸根就不存在了。

但人群的分化,又在自然发展着的。就算这清虚界不设统治者,却又有超然于世外的修炼者。而这些修炼者,反过来又有了做统治者的欲望。这还真是个充满了悖论的世界。

而我从现实世界情况来看,人们又都在争着发家致富。内在所争的根源,埋得就更深更不容易挖掘出来。虽然以我所接受过的高等教育来看,不外乎就是一切逐利相争,肯定都有着潜在的剥削存在。不然为何财富总会跑到少数人那儿去了嘛?只是这种潜在的剥削,究竟根源何在,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我只隐约地感觉到了,似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掉进了一个坑。而这个坑就是看似公平而又实际上并不公平的一种运转方式。

说到公平,我突然想到了一回事:公平交易!对!症结就在于此!我们的社会广泛存在着交易行为,特别是商品经济社会,一切生产都围绕着商品交易在进行着。是不是看似公平的交易实则并不公平?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然何来利润?

还别说,清风这回又算无意之中点醒了我!这回事我可得研究下去!

但这不可能与清风探讨的。就目前而言,也不可能与小石交流。他不可能懂这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