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节还没有到,倒是先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日皇上要带着大臣去万岁山登高。以求免灾避祸。
并且晚膳时还设了宴,一同品菊花酒与吃重阳糕。
最重要的今日妃嫔可在御花园中放纸鸢,在重阳节在这一日放纸鸢,有放吉祥,放福气的意思。
纸鸢飞得越好,飞的越高。
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本小主给太后绣的百福图可送过去了?"
洛云妤坐在绣凳上,问着秋月。
而春花则站在她的身后为她梳着发髻。
当日受了太后的赏赐,洛云妤便想着重阳节要到了,要为太后备一份用心的回礼。
毕竟那夜太后与她说了许多事情,也教了她许多道理。
即使没得她的赏赐,这重阳节她也得备份礼给太后。
只是那可能就没有太过用心而已。
如此一来,她便想着自己亲自动手为太绣个百福图,为其祛灾祈福。
近来时间有些紧,她每日都将自己关在房里绣着,春花秋月要帮忙她都拒绝了。
说为长辈祈福,必须得诚心,既是她所愿,必然只能她一人来。
好在紧赶慢赶在昨日完成了,这不今儿早早的就要秋月送过去了。
她本想亲自过去送的,但奈何答应了心儿要与她一同去放纸鸢,她也不好去晚了。
"送过去了,太后娘娘听说是小主您自个亲自绣的,直夸您有心,甚至奴婢出来时还是孙嬷嬷送奴婢出来的,许多去送礼的人都瞧见了。"秋月将自己去慈宁宫送礼的遭遇都细细的跟自家小主说了。
洛云妤听了这话,哪里不清楚何意,太后要孙嬷嬷亲自送秋月出来还是当着那么多人面,何尝不是在为她做脸。
这样子后宫里的人也都知晓她洛宝林得了太后的青睐,即使她不算得皇上宠,但是那起子奴才也不敢看轻了她去。
"太后娘娘人真好。"洛云妤由衷的感叹。
她未与太后相处过时,以为她就如传闻中那般不和蔼近人,对妃嫔要求都极高。
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必须严格按照宫规行事。
却不曾想,她其实也是个母亲与女儿而已,除了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崇尚荣光,却也让她失去许多。
她其实也是孤独的,也需要人的陪伴。
而皇上身为她的儿子之前首先是君王,这样也注定了他们不能够像平常百姓那般相处。
所以洛云妤从那时候开始要是自己有弄了什么稀奇玩意,除了给许昭仪,与妍儿阿姊以外。
还会给太后送去一份,而太后每次收到了都会要孙嬷嬷来给她送些小玩意,或是些点心。
有时候太后也会叫她去慈宁宫陪着用用膳,聊聊天。
虽说以她现在的身份来说,这些她算逾矩了,但是太后娘娘都没有说什么,宫中哪里有人敢不乐意。
就算真的不乐意也只能在自己房里骂骂她,见了她还不是笑颜相迎。
"太后娘娘对小主也好,她还要奴婢带了一碟子葡萄回来,说现在入秋了天气干燥,小主要多吃些果物防秋燥。"秋月脸上的笑都压不住。
看到自家小主得太后的喜欢,她最近可是笑都没有落下过。
洛云妤没想到太后竟还给了葡萄,要知道这时候的葡萄可珍贵的很。
也就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那各得了一些,有皇嗣的宴妃与许昭仪那分了些可就没了。
她竟还怕她秋燥,明明她年纪大才是最应该注意,最应该多吃些果物的。
听着这洛云妤感触极深,她入宫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还会有这么个人待她如自己孩子一般关心。
她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将那要涌出来的眼泪又憋回去了。
太后这样子让她想母亲了。
……
"小主,今日头上要插茱萸,簪子要插哪一个?"春花在装着簪子的匣子里拿了几支簪子在她头上比划着。
"既然是重阳节,那便用那支菊花簪吧。"
说来这重阳节,又是赏菊、饮酒,放纸鸢,又是插茱萸登高的,都是为了驱邪避灾。
说来这重阳节还有个典故。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
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这些都是洛云妤之前在书中所看到的。
她也希望今日过后,那些灾祸也能离这些人远远的。
父亲母亲在她不能陪伴在身边的时候也能平平安安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