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娇摇了摇头,没有想到这人这么沉不住气,果然就开始行动了。
“书信没有送到京城吧?”
“夫人猜到了?”明珠看着宣明娇。
宣明娇点头:“如果想和太后联系,我估计这人早就动了。但是一直忍到直隶,他肯定有自己的目的。那边接头的人也要盯好。”
明珠拱手:“夫人放心,前前后后都有我们的人,出了直隶书信就能落到我们手里。”
“要一份拓本就行。我更好奇,他打算给谁送信?”
其实宣明娇还有其他的猜测,不过一直没有确定,她也没有说。
明珠有些吃惊宣明娇会说这样话,看着宣明娇有些发愣。
见明珠半天没有说话,宣明娇回头看向她,眨了眨眼睛:“怎么了?”
明珠轻笑摇了摇头:“是我大惊小怪了。只是觉得今天的夫人有些不一样。”
“有何不一样?”
“平日里都是和世子在一起,这些主意也都是世子出的,没有想到夫人还有这么一面。”
“好还是不好?”宣明娇俏皮地眨了眨眼睛。
其实没有好坏,只是这样夫人好似和世子更加相配。也许这才是世子喜欢夫人的原因。不过这些都不应该是她一个护卫该去操心的。
明珠一拱手:“方才是属下越距了。”
“没有什么越距不越距的。有你们世子在,我自然不会动脑子。天下间若是比起动脑子来,有谁能比得过你们家世子。可是若是你们世子不在,我也不会随便乱来。我们现在就是一体,不管怎么样,我们要的是安全。”
说完,宣明娇再次对明珠眨了眨眼睛。
明珠明白了,以前在京城,夫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她的锋芒。可是如今离开了京城,夫人这是再告诉他们,她也是可以被信任的。
明珠再次拱手,态度要比之前都要恭敬道:“是,夫人。”
说罢人就下去了。
宣明娇站在一株梨树面前,已经开始有白色的小花朵了,她没有说话,脸上带着笑意看着梨树。已然立春了,花骨朵都要绽放了。
不一会儿齐嬷嬷就又回来了。
“四姑娘冷不冷?准备了些暖茶,姑娘进来休息一会儿。虽然立春了,可是倒春寒也要小心,姑娘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宣明娇甜甜道:“多谢齐嬷嬷了。”
两人朝着一旁的亭子走去,宣明娇捡了些宣明祁和孟鹤飞的事情说给齐嬷嬷听,尤其是孟鹤飞相关的。齐嬷嬷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很是满意这个孟公子。
最后点头说道:“老婆子我也不是很懂。不过就连老爷也对未来姑爷称赞有佳。老婆子我也很放心。莫欺少年穷,若是这个孟公子是个有本事儿的,将来待咱们二姑娘好,那么二姑娘也算得了一个美满。”
齐嬷嬷一直守在三叔身边,对三叔就如同半个母亲一般。
宣明娇也知道齐嬷嬷担心二姐的事儿,也是故意挑着这些给齐嬷嬷说的。
齐嬷嬷说完,又看了一眼宣明娇,给宣明娇递上了茶水:“四姑娘乘热喝。”
随后一脸欣慰地看着小姑娘。
宣明娇喝了口茶,看着齐嬷嬷道:“嬷嬷?”
也不知道为何嬷嬷会对着自己露出这么一副表情来。
齐嬷嬷轻声说道:“四姑娘也长大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么小小一只了。如今有了自己的家,也知道照顾别人了。小时候,四姑娘您还老是和三姑娘打架,如今那个打架的小丫头也长大了。”
宣明娇也想起小时候的事情,笑了:“那时候大姐和二姐喜欢一起玩。不过她们俩对我都是极好的。如今二姐姐能有一个好归宿,我和大姐都为她开心。”
说话间将宣明兰给排除了。
这些姑娘的心思,齐嬷嬷最为明白,也不再提,点头道:“现在四姑娘也有个好归宿,也是好的。到是大姑娘。”说到这里齐嬷嬷顿了一下,才道,“四姑娘莫怪老奴多嘴。但是大姑娘和你们不同。她其实是你们几个姑娘当中心最大的。若是让她困在那四四方方的宅门之中,才是对大姑娘最大的伤害,如今老奴却觉得最好。”
宣明娇抬头,有些吃惊。没有想到齐嬷嬷竟然对她姐姐这么了解。
齐嬷嬷笑:“老奴命好,三老爷长大后,老奴就待在后院,一直被照顾。什么都不用做,从小就守着你们这些姑娘长大。大姑娘有男子的气概,二姑娘智慧。小时候老奴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四姑娘。”
“我?”
“四姑娘小时候总是娇娇弱弱的,也因为哥哥姐姐最疼爱你,老奴其实很担心四姑娘您经不住事儿。人啊,总要经事儿的,能经得住事儿,才能在世间稳住。如今看到四姑娘如此,老奴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了。”
“那宣明兰呢?”
齐嬷嬷见宣明娇自己提到了三姑娘,她便叹了口气:“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深宅之中人看太多了。老奴觉得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人不是不应该不努力,不要强。但一切都要量力而为。三姑娘的心太大了。其实小时候她并不这样。”
宣明娇心中也是一个激灵,顺着齐嬷嬷的话说了下去:“是啊,小时候三姐姐其实不这样,安静得很,虽然不喜欢和我们几个人一起玩,可是却也不是现在这个性格。唉,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变得。莫非是那几年在西北?”
“就是在西北的时候。”没有想到齐嬷嬷会说的如此肯定。
宣明娇马上问道:“嬷嬷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齐嬷嬷有些犹豫,想了想开始开口:“四姑娘还记不记得,大概在您五六岁的时候,三老爷有一次被临时调去西北暂替了那边节度使大概一年的样子,后来西北稳定后,三老爷就被调回直隶了。”
“记得。父亲还提到过。”
“那时候老奴也陪着三老爷他们去的。一开始去的时候,三姑娘还是和您形容的差不多。可是就是在那年大概是中秋前后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