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之上,被一众太监宫女围绕的皇帝,看着城楼下整齐划一的士兵,个个身穿铜色铠甲,精神矍铄的样子, 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金甲卫真是名不虚传啊!”荣禄侧目看了一眼皇帝的神情,皮笑肉不笑地开始夸赞。
“那是当然了。”皇帝冷笑一声:“父皇亲手带出来的队伍,当然非同凡响了。”
“再怎么非同凡响,还不是要为我皇南征北战守护大夏。我皇只要稳坐朝堂,静候佳音即可。”荣禄躬身弯腰,谄媚地说道。
“你个老货,倒是越来越会说好听话了。”皇帝似乎被荣禄的话取悦了,笑看了他一眼,看向远处的青山。
“能逗皇上一乐,老奴也算活得还有些用处。”荣禄献媚地说道。
-------------------------------------
城门口下,太子拱手上前,走到钟离明暄跟前:“皇叔,侄儿祝您早日得胜还朝。”
“嗯,粮草事宜太子多操心了。”
“皇叔放心,第一批粮草从北都周边调集,应该这两日就能抵达北都城。后续事宜,侄儿也会与定国公商议,及时送到。”
“好!有太子和定国公坐镇,本王很放心。”钟离明暄拍拍太子的肩膀,与定国公拱手示意,率先上马,站在了金甲军的最前面,抬头望向城楼之上的皇帝,遥遥对视。
晨起的阳光温暖却不耀眼,在钟离明暄的背后形成一个光圈,让他看起来如同一尊神像。
皇帝从高处看着,突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的父皇出征,他就像今天的太子一样,站在城门口相送,父皇总是没有太多言语,只是上马扭头率军疾走。他总是遥遥望着,直到父皇的大军消失在视线之中,都久久不愿离去。
那时,自己眼中,父皇就是如神祇一样的存在,自己心中满含敬畏与崇敬。想到这里,皇帝的心绪不禁有些激动,眼眶中更是涌起一阵湿意。
“将士们,朕祝你们早日凯旋,朕与你们的家人,等你们平安归来!”皇帝提气冲着城门口下的将士们高声呼喊。
“杀!杀!杀!”将士们的回答,整齐洪亮,大地似乎都随着这呐喊声震了几下。
“大军开拔!”钟离明暄冲着皇帝拱了拱手,调转马头,一声令下,率先骑马急行。金甲卫的将士们随即小跑,整齐有序地向北而行。
第一次见到这样场景的太子,内心震撼不已,站在大军扬起的尘土中,久久望向远方,思绪似乎已经飘远。紧跟着北征的将士们而去。
定国公吩咐南宫华松先回府,扭头看着呆在原地的太子,带着一副了然的神情,走上前冲太子施了一礼:“太子殿下,关于粮草事宜,不如等皇上回宫后,我们到户部商量一番?”
“哦,好,好。定国公请。”身边小太监轻轻扯动太子的衣袖,太子才恍然回神,急忙回应定国公。
二人走进城门,正好皇上也走下城楼,正准备登上御车回宫:“太子初次负责粮草事宜,要好好跟定国公学学。”
“儿臣遵命!”
“微臣不敢!”
二人跪地回答。皇帝没在多说,。随着荣禄一声:“摆驾回宫。”华盖晃动,在宫女太监和御林军的护卫下,皇帝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往皇宫走去。
太子与定国公上马,相伴往户部而去。
“孤听闻定国公也是出身年少将军?”
“回太子殿下,臣年少之时,父亲追随太祖起事之时,便将臣带在身边,幸得太祖赏识,臣才有机会为大夏尽忠。”定国公安坐马上,微微拱手回答太子。
“皇叔上战场的时候,比国公爷还小吧?”
“王爷在军营出生,文武功夫都得太祖亲授,六岁就带兵探查敌情,八岁就率军突袭敌营,十岁更是夜擒敌手,非常人所能及。”
“孤年幼之时,母后曾经说过,皇叔是大夏的战神。”太子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定定地望着前方,悠悠地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皇上对王爷一直心有芥蒂,皇后却能这样评价王爷,实属不易。只是定国公并不知道,皇后的话还有下半句:“无力与其为敌,就要全力拉拢,否则必要一击使其致命!”
户部衙门,听闻太子与定国公来了,户部尚书带着一众下属,急忙迎了出来。
“宋大人,老夫陪太子殿下,来看看粮草筹集情况。”定国公拱手行礼,首先开口。
“舅父和诸位大人无需多礼,不如我们进衙门内详谈。”太子上前,笑得一脸和煦。
“下官惶恐,太子殿下请,国公爷请。”宋尚书一脸惶恐的模样,百般恭敬地站立一旁,身后的下属也急忙站立两侧,在中间让出一条道。
太子看了看定国公,率先走进了户部衙门,户部的一众官员按官位大小紧随其后,急忙入内。
“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留下即可,其他大人可以先忙自己的公务去了。”太子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上,言笑晏晏地对着户部的大小官员说,
“微臣告退。”众人高退后,很快就散开了,被太子点名的三位大人,跟在太子和定国公身后,走进户部正堂,依次落座,有府衙端上茶水后,几个人就商谈起来。
户部尚书宋清明是京都宋家二房的一个庶子,如今的宋家家主乃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外祖父,按照辈分,宋清明也算是宋皇后的表哥,只不过皇后宋家大房乃是一母同胞。
户部这地方,事关天下人口、银钱和粮食,实在是个挺重要的地方。但是说着地方重要吧,杂事儿又特别多,要不是自己人掌管,皇帝总是不放心。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让宋家人来守着这个位置,可是宋家大房又看不上这点儿官职。
思量想去,最后给了宋家二房的一个庶子,官拜三品,在几位尚书中,品级是最低的,可想而知,宋清明在宋家也是个不怎么被重视的。
所以,太子下马后一声舅父,听得宋清明是惶恐不已,这传回宋家大房,还不知道自己一家要受什么磋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