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祈丰节到了,这是青石县特有的习俗。在每年春耕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办一场围棋三天的庙会,祈祷今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狄千佑重视百姓民生,在青石县担任县令五年以来每一次的祈丰节,他都会亲自主持开节仪式,亲自宣布节日的开始。
不过年年都只是自己上台说几句话,他觉得有些单调,于是狄千佑向大家征询意见,看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开节仪式更显得有趣一些。
孟大胡子说请个杂耍团助助兴,李冲提议请百姓大吃一顿,这些听上去也是个办法,可狄千佑并不满意,他转而问靳明月:“你脑子比他们都灵光,你来出出主意吧!”
靳明月心想不就是个联欢会么?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多少儿童节、元旦的文艺汇演和春晚,随便搬一套过来这个时代,对他们来说都是够新鲜的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也不用花县衙里多少钱,不过出力是难免的了。”
“你快说说。”大伙早就见识了靳明月脑子里稀奇主意多,对她的想法都感兴趣得很。
靳明月随口想了几个节目,大家一听立刻就拍手叫好。
狄千佑便将祈丰节的任务交给了靳明月,衙门所有人员都听她安排调遣。
靳明月也没想到在21世纪平平无奇的自己,到了这里后竟不自觉地成为了一名“社牛”。
衙差里除于大娘和靳明月,剩下的全是男士,靳明月只能每天带着一帮大老爷们排练,第一天下来就有不少人喊着要退出,说实在学不会。
狄千佑发下话来,退出者扣一个月俸银,这帮人才坚持了下来。
镖局的人又来给靳明月送信了。自从韩旭去了府学读书后,每隔半个月就会来一封信,已经成了全衙门都知道的事了。
起初韩旭在信中从不避讳表达对靳明月的思念之情,第一次的时候靳明月看的有些慌,于是提笔给他回信,让他不要再给自己写了。没想到第二次信还是来了,不过这一次韩旭没有再那么直白了,而是写了自己在梅街州的所见所闻,投其所好地讲一些当地衙门办案的事例。渐渐地也会告诉她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时事的看法。
靳明月身处在小小的青石县,对外面世界的事确实没有什么了解渠道,韩旭把这些事情都告诉自己,这倒是让她觉得很有益处。她也开始给韩旭回信和他探讨各种问题,不过言辞间从来没有半点暧昧不清。
韩旭也很清楚,这已经是目前两个人最理想的状态。
只不过信的内容虽然表达得畅汗淋漓、字字珠玑,可她的字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歪歪扭扭像个七岁孩童一般,难怪以前她从不给自己写信,原以为是因为她识字不多的缘故。
靳明月早就发觉自己写字实在太丑,可自己从没学过毛笔字,软绵绵的毛笔到了自己手上怎么都不听使唤,若是给一支硬笔也不至于丑成这样。
因为多次被李冲嘲笑自己的字像鸡爪子画画,气不过的靳明月决心练字。唐主簿的书法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可平日里他的文书工作已经很多,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
整个衙门里又会写字又有时间的只有狄清风了。
狄清风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要求只有一个:每月三包蜜饯。
每天靳明月忙完工作后,晚上就到狄清风的书房里去练字,果然很快就大有进步了。
祈丰节终于到了。
街上人朝如流,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衙门口搭起了一个宽敞的大戏台,这里要唱上三天的大戏。在大戏开锣之前,开节仪式也在这上面进行。
随着一阵鞭炮噼里啪来如星的红点漫天炸裂开来,舞台两边的锣鼓声喧天,火热的节日气氛被正式点燃了。
靳明月和狄千佑两个主持人上台了,真是一对养眼的璧人。
两人手里都拿一个奇怪的东西,长长圆圆的,一头大一头小。这是靳明月自制的大喇叭话筒。
靳明月:“尊敬的女士们。”
狄清风:“先生们。”
靳明月:“小朋友们。”
两人齐声:“大家上午好!”
靳明月:“今日是我们青石县百姓自己的节日--祈丰节。”
狄清风:“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我们拥抱着春天,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靳明月:“今日我们在这里同庆,同乐,同分享。”
狄清风:“今日我们在这里举杯畅饮,欢歌笑语,尽情欢乐。”
靳明月:“接下来有请我们青石县人人敬爱的县令狄大人给大家讲话,为大家拉开这节日的序幕。大家掌声有请!”
捕快们在台下带头鼓起掌,周围的百姓也跟着呱唧呱唧起来,这新鲜的形式让大家都嗨了起来。
狄千佑走上台,接过靳明月递过去的大话筒:“亲爱的青石县乡亲们,很高兴又迎来了新一年的祈丰节……”
后台的狄清风迅速变装,换上了盔甲。
狄千佑发言一结束,幕布快速被拉上。
靳明月又上台了:“今天我们衙门全体人员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精彩的节目,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快乐体验。第一个节目,由全体快班捕快为大家奉上武艺展示《精忠报国》!音乐,起~”
舞台两边戏班子乐队整装待发,靳明月一声令下,长唢呐开始缓缓起调。
幕布缓缓拉开,舞台上狄清风带着一众穿着盔甲的捕快们已经站好了队形,随着《精忠报国》音乐响起,将士们挥起手里的刀剑,阳刚大气的展示开始了。
台下的百姓们越来越多,都张大了眼睛和嘴巴看表演,时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第二个节目是壮班的童话剧《三只小猪盖房子》,大灰狼和小猪的服装是于大娘连夜赶制出来的。
第三个节目是更夫老东和老西的小品《卖拐》。
……
节目在百姓们恋恋不舍中表演完了,此时的会场已经是人山人海,连路边的树上都爬满了人,甚至还有人爬上了对面屋顶观看。
人群里,有一双特别的眼睛一直盯着台上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