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太后六十寿辰。
泰和帝即位后,这几年帝国在他的治理下,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去年北伐大胜。
这次,趁着太后寿辰,宫里大摆宴席,除了为太后贺寿,也为泰和帝歌功颂德。
各个勋贵世家和各州府都为太后准备了贺礼。这些贺礼都得提前由内务府检查,没有问题再送入宫里,让圣上和太后过目。
若有哪一件贺礼得了太后的青睐,太后不仅会遣人去表扬,还会有赏赐。当然,更为风光的是,在寿辰当日,这些特别出彩的贺礼会被拿出来展示。
你想想,在满朝文武以及官眷面前,你的贺礼被专门摆出来让人瞻仰,这是多大的脸面?
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寿宴的流程极为繁琐。礼品展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上千件的贺礼,能拿出来展示的,不会超过十件。
寿宴流程是太后先在后宫接受命妇们的朝拜。圣上带着文武百官在大殿致辞。
贺礼展示就先在前面大殿向文武百官展示,完了以后再由内务府的人抬到后宫展示。
今年的贺礼,选出来展示的刚好十件。
按理说,最后一件,当为压轴。但今年的最后一件贺礼展示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有些不解。一件丝绸外袍。
百官知道能放在最后的,一定不是凡品。于是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细细观察。
瞧着这丝绸倒算得上是顶级丝绸,这光泽度,啧啧!还有这织造的织金牡丹纹,够大气。袍子的做工也算得上精湛。
所有人看了一遍,这的确不错。但往年也不缺丝绸制品呀?放在压轴,怎么就差点味?圣上什么意思?
温芮看了这袍子,倒是心里有数,圣上早就知会过他。还跟他说了一大堆皇后的猜测。
虽然早在平门的时候,他就已经做了决定。但最近依旧心潮起伏不定。他不确定皇后的猜测是否准确,更担心重拾希望,最后依旧一场空。
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泰和帝那威严的声音响起:“众爱卿瞧瞧这做袍子的绸子如何?”
“上品丝绸呀!”
“品质算得上顶级!”
“这样的品质,着实难得!”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的恭维着!
“众爱卿可知道这绸子是哪里产的?”泰和帝问道。
下面这些人顿时听出来关键所在!
产地!但除了江南和蜀地能产出这样品质的丝绸,还有哪里能产?但显然不是这两个地方,否则,圣上这样问意义何在?
瞧着下面的人面面相觑的懵圈样,泰和帝也不打哑谜,直接说了答案:“润州!”
“啊!”顿时惊讶的声音不绝于耳。
“润州?河东那个润州?”
“润州何时产丝绸了?还是这样顶级的品质?”
“难道是润州雪绸?”有些家底薄的官员是买过雪绸的。
泰和帝看见他们吃惊不已的样子,心里满意极了。
“是呀,众爱卿都奇怪,这润州何时产丝绸了?朕告诉你们,从去年开始的。这绸子名为润州雪绸。品质一点不比江南和蜀地的差吧?”
下面不断的响起赞叹声,不得不承认,这品质是真好。
又听泰和帝继续说:“因为这雪绸的收益,去年,润州城附近的几十个村子,税收翻了一番。今年,按照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整个润州的税收都会翻倍。”
下面顿时就炸了锅。
泰和帝朝这下面扫视一圈,慢悠悠的问道:“众爱卿以为润州的这份贺礼如何?可还当得起这压轴之礼!”
众人恍然,感情这是拿来鞭策他们的!
有那反应快的,立即应和道:“圣上英明,润州这份贺礼,堪为楷模!臣等必定以之为榜样,发愤图强,誓让大乾处处繁华。”
“圣上登基后,各地蓬勃发展,农商一片向好,百姓安居乐业,全赖圣上圣明!臣等必定不落人后,往后更要努力不怠,让我大乾繁荣昌盛。”
这马屁拍得!有人立即想到润州知州那不是梅相的儿子,立刻朝他那边看去。梅长林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仿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啧啧,能入阁的岂非一般人?瞧瞧人家这稳坐钓鱼台的气度,就该他牛!
泰和帝好像对下面的反应很满意,心情颇好。
“这润州雪绸是梅爱卿的长女,在润州引导着村民发展起来的,当然也离不开梅知州的支持。
梅知州能沉下心来发展民生,众爱卿都该好好学学!别整日就知道搞官场上那一套。为百姓做些实事,那才算实打实的政绩。”
泰和帝说到后面有些严厉,但敲打几句后,又把目光转向梅长林,语气和蔼的夸赞道:“梅爱卿养了一双好儿女呀!”
众人艳羡的阳光立即投了过去。梅长林不慌不忙的出列谢恩。
杨羽听到说这是茂雪弄出来的,虽然吃惊,但更多的是兴奋。原来阿雪不回京城,并不是拒绝我,她只是在润州做正事。我还有机会。
随后,贺礼展示转战到太后那边。
最后把那件润州雪绸的外袍展示出来的时候,众人跟前朝那边的反应差不多。
直到皇后向大家说明了原因,一众命妇才看明白这件压轴贺礼的价值。
重要的不在贺礼本身,而是背后的意义。
梅茂光作为地方官员代表,把发展民生放在首要的位置,不仅为朝廷增加了税收,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了起来。这是圣上想要传递下去的为官典范。
梅茂雪作为经商的代表人物,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的发展,这是圣上想要对外宣传的经商典范。
众命妇自然都是人精,立即有人对那雪绸做的袍子大夸特夸。
“这品质,可一点不比江南和蜀地的绸子差!是臣妇没见识,竟然不知道润州还能产如此优质的绸子!”
“瞧瞧这光泽,这高雅的花纹,和太后娘娘的气质多匹配!”
太后和皇后端坐在上首,笑吟吟的看着众人。
皇后还对着梅夫人夸赞道:“梅夫人养的好女儿!梅大小姐堪为女子典范!”
梅夫人赶紧谢恩,有了皇后的评价,以后看谁敢在背后埋汰女儿是和离妇?
在座的谁不知道梅、杨两家的事。众人带着意味深长的眼光看着一旁坐着的承德侯老夫人和侯夫人。
老夫人还算稳得住,侯夫人可就没那么淡定。当有和梅家交好的人,对梅夫人恭贺时,侯夫人只觉面上难看,心里更是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