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四月中的时候,茂雪又收到了明州来的信。这次,信中说了一个大消息。圣上准备再次北伐,不过,具体的北伐时间和主帅还没有定下来。
月初的时候,圣上召见了户部尚书夏锋,令其筹备二十万石的粮食,以备北伐之需。但去年南方出现了局部的旱情,有些府城进行了开仓放粮。所以,南方各地现在存粮不多。夏锋建议等到今年夏收后再行筹备。但圣上否决了。
然后夏锋建议在民间收粮。去年的旱情出现后,官府为了防止粮商哄抬粮价,放了一部分存粮出来。粮食供应不受影响,粮价稳定,就没有出现百姓哄抢粮食的情况。所以,各大粮商的存粮还是很充裕的。
圣上接受了民间收粮的建议,但这事儿也不太好办,一来时间紧,二来担心这些粮商坐地起价。若办得不顺,往小了说,多花了国库的银钱;往大了说,就直接影响到战事了。
你要问这些粮商还敢跟官府对着干?那是你想得简单了。这些大粮商,哪个是没有背景的?只怕奉旨收粮的官员都还没定下来的时候,人家早就摸清了来龙去脉。
然后,夏尚书又支了一个招。以粮食换盐引。只要把粮食送到指定的后方城镇,就能换盐引。
要知道贩盐可是暴利。但盐是受朝廷管控的,盐商需得向官府取得盐引,才能凭盐引到盐场支盐,然后到指定的范围去卖盐。盐引可不便宜,而且,你以为盐引是你有钱就能拿到的?
朝廷这次给出的是一石一引,这一引是小引,也就是能换两百斤盐。所以,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用脚指头都能想到有多少人会心动。
茂雪也心动了,她觉得自从开始做生意,她的意识就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后宅那一方天地。
她发现她渐渐地有了一种野心,这种野心不仅仅是想要赚更多的钱,而是一种不断壮大自己的想法。她清晰的知道她想要做大、做强。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呀,通过运粮拿到盐引,不会被人质疑。因为家里做官的人多,为了避嫌,所以他们家从商的人,都不碰盐、茶这种朝廷管控的买卖。但这不是光明正大的朝廷举措嘛!谁也不能拿这个来说事儿。
等拿到盐引,借此赚上一笔,就能投入更多的钱到她的丝绸生意上来。到时候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说不定真能和江南、蜀地那边争一争。
二妹妹专程写信过来,就是提醒她这生意能做。按道理,这些事父亲和二哥早已经知道了,但却没人告诉她。
想来是因为他们还没把她归到梅家生意人上面去。否则,这些重要的消息是一定会传递过来的。
信中没办法说得太详细,茂雪决定回州城一趟,跟二哥打听清楚情况,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
文语安并不想回去,因为她和方景瑜的事儿还没有完全平息。若她回去了,不知道方景瑜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关键是她不光要考虑自己和文家的名声,还得顾忌着李昊的面子呢。能少些事端最好。
茂雪也只是问问她,见她不想回去,就让她安心留下来。她也就回去一天,问清楚了情况还要立即回来安排。
事不宜迟,当天她就带着陈严、兰心和秀儿回了州衙。
陈严现在主要负责她的安全,只要是外出,基本都带着他。兰心现在负责她的饮食起居。
因为香柠被派去了宁城收绸子,然后庄子上一大堆事,彩衣要留下来看着,曾嬷嬷会帮衬她。秀儿还小,但她很聪明,茂雪也在试着让她接触一些生意上的事儿。兰心那脑袋瓜和性格都不适合做生意,就随时跟在她身边伺候。
回到州衙已是傍晚,她和梅茂光在书房里谈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是搞清楚了状况。
这次北伐圣上应该早就开始了策划。这是梅茂光推测的。至少在温芮回大元府丁忧的时候,圣上就已经在谋算了。
“我猜测云策守孝期间是在为此次北伐督造兵器。这事儿父亲应该是知道的。我上任之前,父亲曾嘱咐我,若在河东遇到云策,尽量协助他行事。”
梅茂光把自己的推测说给茂雪听,还表示,不是我不告诉你啊,这事儿父亲也没告诉我,全靠猜。
茂雪算了一下时间,温大人是泰和三年的三月开始丁忧。二哥是四月上任。父亲特意嘱咐二哥配合温大人,那说明至少那时就已经开始在准备了。而策划可能更早。
“二哥怎知道温大人在督造兵器?”茂雪疑惑。
“云策老是在宁城和大元府之间跑,有时还去云州。宁城有什么?云州呢?”梅茂光说完看着茂雪,那意思你自己领会。
茂雪来了润州几个月,很多事比初来时了解得深。
宁城,一个小小的县城能有什么?不外乎是城郊的几座铁矿。而云州呢,那是军事重镇,那边的卫所能制兵。这样想就明白了。
“那二哥以为战事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问题很重要,这关系到她筹备粮食的时间。
“今秋以前!”梅茂光说完看看茂雪。
这跟茂雪的想法一致,否则圣上不会拒了夏尚书夏收后再筹粮的建议。
江南那边第一波早稻的夏收一般在七月底,若等不及这个时间,那战事必然在九月以前。也有可能更早,八月?为了保险起见,她必须要在七月以前把粮食送到北边。
然后茂雪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运送粮食的数量有何规定,交接地又在哪?这个二妹妹信上没说。想来也是知道她能跟二哥打听到。这些问题,早在月初的时候,朝廷就有文书下来了。各州府的主官自然知道。
“粮食五千石起,一石一引,没有上限。送到平门。”
茂雪听后蹙眉沉思,五千石,可不是小数目。单这个数量,就让大多数的商户望而却步。
这不光是银钱的问题,还有中途的运送。到平门可没有水路可走,走陆路,五千石粮食,光马车就得两百多辆。呵呵,朝廷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