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快建好了,可冉准备找陈铁匠订制一批工具,刮红薯用的刀,漏粉条的漏勺。刮刀订制了20个,漏勺先订了10个,还有5口大铁锅,10把大铁勺。
还找李木匠订制了10个筛子,40个大木盆,小凳子20个,不用折叠的。作坊里用的灶台,可冉已经让赵工长一并做好。还有木架子也搭了很多。
在砌院墙时,特别加高了院墙,还去窑厂买了一些碎瓷片回来。当时赵工长不知道可冉的意图,后来发现这样很特别。这也萧涵月教的一个方法,砌墙时在墙头安上碎瓷,防止有人通过翻墙的方式探听作坊的秘密。
作坊的地面都铺上了青砖,这样地面干净。作坊的茅厕在院外空地,远离了工作车间的一侧,这样也是出于卫生考虑。作坊有前后门,前面是工人上工走的门。后门可以用来供马车、牛车运货,连着村里的大道。
作坊里还有仓库和工人的宿舍,这样的话晚上值夜的工人就没有那么辛苦。林子由说了,等作坊正式开工后,梁家会从并州选派一批护卫来看护作坊的安全。所以建宿舍很有必要,而且萧涵月书里木工篇还介绍了高低床。
可冉把这想法告诉了李木匠,李木匠恍然大悟,上下两个床,对于他这样的老木匠,没有图纸都能琢磨出来。关键是没有这样的创意,这样的床很多地方都能用上,真是太实用了。
至于地窖什么的,在刚刚开工时就着手挖了好几个,现在都已经加固完毕,能存储上万斤的红薯。
刘可冉参照这萧涵月书里记载的作坊样子,又结合实际,每天都在想自己还忘记了什么?终于她想起来,收来的红薯不能都堆在地上,最好能用竹筐装好。
于是,大石村几个会编的竹筐的村民都接到了刘可冉的订单,编制大的竹筐。用来装红薯,不需要编得很细密。这样的竹筐很多人都会编制,但是有人编的不结实,村里竹筐编的最好的还是李元成,为此刘可冉又向村里交了500文购买竹子。
到陈记铁匠铺时,可冉遇到了陈博文。这几天县学放假,陈博文回到家中的铺子上帮忙。可冉通过陈博文还得知一件事,沙河镇十里村有一个江秀才,因为家中贫苦,想找个学堂当夫子。但是他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学堂提供他和他母亲、妹妹一家三口的住宿。
可冉向陈博文打听道:“江秀才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你知道吗。”
陈博文想了想说:“我在县学听夫子说的,江秀才家一直都是母亲和妹妹做绣活供他上学,他自己也抄书赚点钱。前几天的那场大雨,冲垮了江秀才家的房子,所幸他妹妹和母亲都逃了出来。”
“现在一家人没有地方可以居住,县学的夫子推荐江秀才到沙河镇的书院当夫子,但沙河书院地方小,需要他家自己租房居住。所以江秀才就想找一个能解决住宿的学堂,至于当夫子的收入只要够他们一家吃喝就行。”
可冉听完,有点动心了,村学一直招不到人。江秀才的要求对于大石村村学倒不成问题,那里原本就有夫子住的地方。最早自己一家就住那里,后来重新修建了房子,才从村学搬了出来。
可冉决定回村和李村长商量一下,如果可以要尽快去一趟沙河镇十里村。从铁匠铺出来,可冉一刻也没有耽搁,到大榕树下,没有看见李老头的牛车。就包了另一辆牛车,匆匆赶回大石村。
进了村,可冉直接去了村长家。村长此刻没有在家,他去了可冉的作坊工地,村长每天负者统计村民上工、下工的请况,还有一些和赵工长联系的事宜。李村长知道可冉给自己开的工钱也不少,所以大部分时间也跟着村民一起在工地干活。
开门的是张氏,她正在家里准备赵工长中午的吃食。早上陈桂华送来了卤肉,她现在正在蒸馒头。见到可冉,张氏说道:“冉冉,今天的菜已经够了,不用再加菜了。”
可冉说道:“嗯,婶,我找村长叔,说点别的事,他没有在家吗?”
张氏朝作坊方向指了一下:“你叔一大早就过去了,没见回来,你去作坊那边找他吧。”
谢过张氏,可冉朝作坊走去,作坊的房子都基本完工,这几天都在平整后院的地面。找到李村长时,他正在和人一起搬石头,可冉跑过去说道:“村长叔,我就是请您帮着看一下工人的上下工情况,你咋还在自己也干活了。”
李村长笑着说道:“就搭把手的事,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看着点。放心。”
可冉心里有些动容,李村长一直以来对自己帮衬颇多。现在不是思量的时候,可冉接着说道:“村长叔,我今天去镇里,打听到沙河镇十里村有个江秀才在找学堂想当夫子......”
可冉把自己知道的那些情况和李村长说了一下,李村长也认为挺好,又一起去找了村中几位族老。最后一致决定由李村长和一位族老当天就去往十里村。
这里离沙河镇没有牛车,从黎湾包车过去一个时辰能到,十里村从名字上看应该就是离着沙河镇十里远的地方。要是江秀才有意来村学,就可以一并跟着来了。现在快到午时了,李村长和族老准备先走着去黎湾镇,他俩刚走村外的岔道上,就看了李老头的牛车从下湾村过来。
今天在镇上,有人包了李老头的牛车,李老头送完人正要返回黎湾镇。李村长和族老一起上了车,朝着沙河镇驶去。路过黎湾大榕树下时,李老头请人带话给李小勇,让他收摊后自己坐车回去。
牛车走了一个时辰后来到了沙河镇,在镇上找人打听十里村怎么走。问好了路,几人朝十里村赶去。进了村,很快就问到了江秀才家,李村长一行人来到江家,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江家的房倒塌了一大半,现在只剩下半间。旁边临时搭建了一个窝棚,这样还能住人?大石村虽然不富裕,但还没有哪家的房子如此破旧不堪。
族老在一旁问道:“请问江秀才在家吗?”
从窝棚里走出一个身穿粗布衣的男子,正是江秀才江一白。江一白看着面前的几人,问道:“我就是江秀才,不知你们是?”
这时李村长上前行礼说道:“我们是黎湾镇大石村的,我是村长,这位是我们的族老。今天前来想请江秀才去我们村的村学教学。”
江一白听完没有马上说话,他看了看自己家的房子,说道:“我去当夫子,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带着我的母亲和妹妹,给我们一家人一个住的地方。”
李村长连忙解释道:“我们村学当年就修有夫子住的地方,有三间正房外加一个小院。只是村学因为当年建造时村民都参与了,所以在束脩上比不了镇上的学堂。”
江一白听到有三间正房可供居住,就眼前一亮。听完李村长说的束脩,江秀才说道:“束脩只要能够我们一家人吃得上饭就行,我母亲和妹妹平时也会做些绣活补贴家用。”
李村长听见这话,大喜,江秀才这是答应了。江一白领着几人去了十里村马村长家,双方在马村长家里签了契约。随后李村长说道:“江秀才,要不你们收拾一下家里的物品,就随我们的牛车一起去大石村吧。虽然仓促了点,但那边村学我们一直有人打扫,今晚到了收拾一下就能住人的。”
江一白也正有此意,回到窝棚那里,江一白的妹妹江心月和母亲周氏刚从地里捡野菜回来。听闻这个消息,两人也很高兴,连忙收拾起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要收拾的,房屋倒了以后,很多东西都被埋在里面。就抢出来两床被子,简单收拾一番,几个人就一起坐上牛车准备去往大石村。
临行前,马村长和几个熟悉的村民过来送行,看着牛车远去,马村长说道:“唉,江一白家这次终于有个像样的地方了,以后这孩子也能好好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