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明变
  4. 第361章 南下准备(十二)钱庄
设置

第361章 南下准备(十二)钱庄(1 / 1)


“这帮子读书人啊。”

朱载壡摇了摇头,“聚之勤,读之力而守之固啊!!”

这样的评价可不能称得上好,这一点那马车内的众人都听出来。

“那帮子读书人啊,欲网罗古今载记,甲乙诠次。”

朱载壡的声音继续响起,“但是想要他们为天下百姓做些贡献,确实一毛不拔的那种,实在可恶啊。”

那几位商人听到这话,除了邹望之外,其他两人,一个个都是赶紧低下头,但是眼中却有着惊诧之色浮现,这太子殿下,怎么感觉,对读书人的意见很大啊。

“孤倒是记得几个藏书家啊。”

朱载壡摸了摸下巴,结合那后世的记忆,开始顺清思绪,“孤记得孤那太子詹事府詹事,也就是前几年才去世的,叫...”

朱载壡的眉头皱起在思考着那人名,“噢噢,对,陆深,他不是就在那松江府建了个绿雨楼吗?听说啊,这人还搞了本《江东藏书目》,专门记录自己藏书多少啊。”

“安国啊,你完全可以拿着孤的手令,去挑选嘛。”

安国的眼光顿时一亮,猛然间抬起头,那原本的书卷气此刻已经被激动所笼罩。

“另外啊——”

“孤听说那丰坊也有个万卷楼??”

“是的,殿下。”

安国点了点头,对于这丰坊,他是更为熟悉的。

那人是鄞县人,虽说也当过那礼部的主事一官,但是很快就被一撸到底了。

不过这丰氏啊,底子很厚,乃是四大姓之一,在整个浙江都能排得上号。

借助那丰厚的家底啊,因此他所建立的万卷楼,是名副其实的万卷书,而且还有着很多善本。

“听说那丰氏的万卷楼啊,有着诸多宋椠及元抄本啊,这些可都是善本佳刻啊。”

朱载壡有些感叹,因为作为后来者,很是清楚这万卷楼之后的下场,那丰氏生病之后啊,就疏于管理了,导致大半藏书被门人学生所盗取,而后又遇到祝融之灾,这一代人的心血付诸东流啊。

这样的结局可不算好,既然都已经要这样了,那倒还不如直接由朱载壡自己进行保管,也好免去这水火之灾啊。

“天下好书,当与天下人共之,但是这帮子藏书家啊,就是不懂这个道理,让书本藏于深室当中,大憾啊,大憾啊。”

朱载壡的语气当中带着些许愤懑,而后扭头再次看向安国,“这样吧,你来牵头做这件事,多出版其他的书籍。”

“你拿着孤的手令啊,就去亲自去登门拜访,按着他们的书目,将所有书籍都清点一遍。”

朱载壡对着安国仔细交代着,甚至于微微弯下腰了,“遇到有珍罕之本的,又或是少见的,这原本嘛,上交到应天府内府当中,抄本,一本留给你们作为印刷的母本,一本送还回去。”

“殿下——”

安国内心泛起一丝苦意,若是自己带头干了这件事,那就相当于将这份罪责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了,这可是出头鸟啊。

但是自己能拒绝吗?

朱载壡看出了安国内心当中的挣扎,微微一笑,用着轻快的语气说道,“不要担心,安国,孤会派锦衣卫一并协助你的,同时刑部的行文,还有驾贴,孤都会搞定的,他们但凡有不顺从的,直接抓起来再说。”

这两京的锦衣卫啊,都有着相对的执法权。

而此时,经过徐渭的慢炖,外加朱载壡的快火,整个锦衣卫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达官,勋贵,以及朱载壡。

西司房,缉事司如今都已经快速成长为南京锦衣卫当中的庞然大物,朱载壡通过这两个部门深刻影响着南京锦衣卫。

“嘶——”

安国瞬间有些明白了权力在手的重要性,这太子说抓人就抓人啊,实在是,不对,太子这是还专门对着自己说的啊,这锦衣卫估计不单单是为了协助,也是为了看着自己吧。

太子的心思啊——

安国想到这,抬眼看了一眼那稍显得稚嫩的朱载壡,实在深沉啊。

“对了——”

朱载壡猛然想起来另一个人,“安国啊,你到时候再去趟那妙赏楼。”

妙赏楼是那高濂的藏书楼,也是浙江人,此人所藏的图书甚富,而且尤其珍重善本的收藏。

“是,殿下!”安国再次点头应下。

等到交代完这一些,朱载壡这才将目光重新移回最早到来的商人——邹望。

“诶呀,怪孤啊。”

朱载壡脸上露出些许的歉意,“邹望你来得最早,但是孤只顾着跟你聊聊...家常了,一时之间,居然把这正事给忘记了呀。”

这话一出口,邹望的脸上有些下意识地抽搐,这之前聊的是家常吗??

但是其他两位不知道啊,他们一听到这话,顿时将目光移向了这邹望,这老小子,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居然能跟太子的关系搞得这么近,难道也是送了什么礼物??

不提这几人内心所想,朱载壡此刻也陷入了沉思,但是他不是在生气什么,而是他需要组织下语言。

这华麟祥是工业,安国是文化教育方面,那这邹望,朱载壡给与他的定位其实就是后世的金融业。

就有些类似于明清时期出现的票号一类。

这票号啊,钱庄,其实就是后世的金融机构。

而金融机构最要紧的就是凭证,凭证不是真金白银,而是纸币一类的。

本来啊,发展纸币是最为正确的一条路,

明朝开国之初也是这样去做的,这说当时明朝政府当中一定是有着能人的。

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早期的纸币啊,无论是雏形交子,还是元明的宝钞,都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进行挂钩绑定。

因此早期的纸币,全靠国家的信誉来支撑。

因此一旦国家信誉崩掉了,整个纸币就崩盘掉了。

但是整个大明就没有早期的金融业了吗。

有!

不单是民间的,更有官方的。

官方的金融触角,主要就是靠钞引。

这个钞引啊,其实就是盐引,茶引,香药引一类的。

这一种其实就是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那种有价证券。

又比如像是那便钱,其实就跟那银行当中的大额支票,不应该是汇票一样的。

还有现钱公据,也就是支票,这些都是流行在民间乃至官府当中的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各种早期的金融机构也有,像是质库、检校库、抵当所都是。

但是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钱庄了!

“邹望啊,这业兴隆啊,加上整个南方又是商贾云集之地,孤听闻啊,单单你们苏州府一座城镇,便有着大小商号上千家之多啊。这每年,不,应该是每日的钱银流通必然是一笔大数目啊!”

“殿下,这如今天下盛世,全凭圣上功劳,自然也离不开太子的指导啊。”邹望面对这话自然是要恭维一句的。

朱载壡一听到这话,直接摇了摇头,自己的父皇啊,这嘉靖嘉靖,全家都尽的别称可不是白来的,有自己的父皇在,这百业的衰败才跟他有关系吧。

至于自己,呵呵,才来几天啊,所以啊,有些话听听就好啦。

“好了,不说这个了。”

朱载壡没有直接抛出钱庄这个话题,而是询问道,“你们可知我朝每年的白银产量是多少啊。”

这话一出口,便是送命题,不单单是邹望不敢回答,就连其他两位也根本不敢去吱声。

“呵呵——”

朱载壡轻笑一声,对于这个结果,他自然是早已清楚的,“你们都不说,没事,那孤来说好了。”

“这我朝开创初期啊,这白银主要靠着浙闽两省,这些地方一年的产量差不多能达到十一万,高峰期更有十五万两。”

有一组数据,朱载壡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在后世啊,也就是整个万历时期,不计算外来白银的数量,整个民间白银的产量也在八百一十七万两,这平均下来,一年也在十七万两左右。

“而如今,这已经过去百年之久,一千万两的白银,孤想是必然有的。”

“在加上前朝伪元大肆扩张,这所留下来的银子数量也很是惊人,另外这唐宋以来,整个民间也在产出大量的白银,这些银子也有。”

“哪怕算上消耗等等其他的,整个民间起码也有着五千万两白银还在吧!”

“而天下的财富大半聚集在两京以及整个苏常杭地区,也就是上千万两的白银就在诸位的眼皮子底下流动着啊。”

话说到这一步,那三位商人自然是能听明白意思。

而朱载壡看到他们的眼神也知道他们听懂,当即也点了点头,“因此,孤想着与你们一块啊,一并办个钱庄!!”

这钱庄,在朱载壡的设想当中,是有着存款,贷款,钱银兑换三大业务的。

这存款能使得大量的地方游动资金被吸收的。

而放贷则能让货币的流通繁荣经济!

至于钱银兑换则是便利于国家之后开展的一条鞭法,为银法开路。

另外,等到这些钱庄发展有规模了之后,自己才能进行新一轮纸币的发行。

因为这些钱庄内的存款,以及积累起来的信任是成为纸币发行的先决条件,至于国家的公信这一块,朱载壡还是不太抱希望的,尤其是这帮子肮脏的文人还在的时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