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明变
  4. 第257章 后膛装填的可能性(上)
设置

第257章 后膛装填的可能性(上)(1 / 1)


“来——”

不多时,朱载壡已经写好了一份信,“让急递铺派人传信给柯乔,让他把这份信,到时候转交到安娜手中。”

“另外,跟柯乔交代下,让他到时跟安娜说声,不单是写信回国,最好是…她能在回国拿特许状的时候,亲自去趟,务必请她招募来这几个人。”

“当然,可能有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那就不用强求。”

“明白。”

徐渭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只是先点头,而后听到朱载壡后半截话的时候,才猛然一惊,“不在人世??”

“是的,没事,这点你不用管,事在人为嘛,不在人世了,孤就不强求。”

徐渭听到这解释更加吃惊了,因为这根本就没把自己内心的疑问给解决掉啊。

可以肯定,太子在这份信上写的人名一定是那些佛郎机人的名字,可是太子怎么会说信上有些人,他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而且…太子到底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东西的??

当然了,这些疑问,徐渭只能压在心里,自然是不会摆在明面上来问的。

“殿下,为什么一定要这些人来,不过是几个工匠,我大明朝…”

“文长啊,你的眼界也不够啊。”

朱载壡轻笑一声,耐心地为徐渭解释起来,“放长些,再放长些,他们带来的不单单是技术,更是眼界,是碰撞。”

“孤要的就是拓眼界的人,孤要大明这潭水活起来,他们就是一股活水。”

“可是…殿下,他们不一定会来。”

徐渭感觉太子把这件事想到太过于简单了,远隔重样,别人怎么会因为你一句话,就选择抛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地方。

“如果是我们大明的子民,确实如此,毕竟我们有着重土安迁的观念在,但是那些个西番不一样,他们的国家意识很薄弱。”

朱载壡继续说道,“他们只要肯来,一切条件好商量。”

“甚至孤可以单独建个学院给他们,让他们自行管理,只要能给孤培养出人才来。”

“若是还不愿意来。”

“那也没事,孤就自己来当这个引路者,帮着大明往前走。”

说话间,朱载壡整个气质都发生了些许变化。

“殿下宏图,下臣愿尽生平所学,帮着殿下完成。”徐渭一个拱手,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地抛出了这一句话。

“好!”

朱载壡看向徐渭的眼中充满了欣慰,“文长的心意,孤还是明白的。”

“路嘛,要一步步走,就是不知道孤能带着大明走多远。”

朱载壡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重新放在了那两把簧轮枪上。

簧轮枪很不错,只能当作御制的,或是高档礼品,论起实用性远远不如皮实可靠的燧发枪。

这些簧轮枪倒是可以在文武百官当中推广起来,培养他们尚武的风尚,让他们不再干拿着小脚杯喝酒这等荒唐事了。

至于燧发枪。

说起燧发枪…其实大明在晚些时候也会有相类似的。

就是名字不一样,咱大明这边管这类像燧发枪的火铳叫自生火铳。

不过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扣动扳机,龙头下压与火石摩擦,自动发火,从而点燃火药,推动弹丸。

因此虽说造那簧轮枪很难,但造出燧发枪并不难。

诶,等等,与其按部就班造前装的燧发枪,不如学习那簧轮枪一般来个飞跃。

那簧轮枪也是技术上的飞跃,与那火绳枪同处于一个时代,但是一个精巧,一个粗劣,简直差距如山大。

那么自己可不可以也来个飞跃,不要前膛装填了,直接后膛装填。

后膛装填一旦能成功,那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

甚至比雷汞火帽的发明更具意义。

因为这不但影响射速问题,更能让战术上都能有大转变。

别的不说,就举两个例子。

一是可以打壕沟战了,不再需要排队枪毙了,因为可以采用卧姿来进行弹药的装填,不过这点也没事,已经有车营能够取代了。

其二就是能够有效利用起骑兵了。

这火铳和骑兵本来可谓是绝配。

高机动性加上高杀伤力,多好的组合啊。

但是前装不行,哪怕自己已经列装了纸壳弹,这装弹的方式也只能让骑兵打上一发,不能再多了。

所以后来出现的那些个关宁铁骑,一个个拿着三眼铳,都是只来一下,而后便把这三眼铳当锤子去抡,这不是扯蛋吗?

不过,直接由前膛变到后膛,这步子会不会太大??

自己之前搞的刺刀和纸壳定装弹都是一点小改进。

当然了,这些小改进,能够极大地增强火铳的战场能力。

但是后膛装填的技术,有点难度。

这个时代能不能搞出来,会不会连理论存在的机会都没有??

不,不会,应该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因为朱载壡想起了后世的一种枪。

当然不可能是德莱赛针发枪,那玩意太先进了,有击针这东西,按着现在的水平很难搞出来的。

不过旋转后拉枪机的设计,让其能旋转闭锁的原理,倒是可以借鉴一二,因为能有效解决火药压力泄露问题。

而是霍尔步枪。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霍尔步枪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后膛装填,至少不像我们后世常见的款式那样。

它是把枪管一分为二,让枪管不再完整,而是变成靠近握柄的弹膛和前半截的枪管。

那弹膛通过尾部的铰链可以向上翻起,也可复位,并通过边上简单的铁片进行闭锁。

向上翻起的时候,纸壳弹便可以直接装填进去。

当然了,想要击发,还是需要在边上一个小池内装点火药的。

这样一来,装填方便了,射击的速度也加快了。

不过,也随之带来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气密性不够,远远不够。

相较于一根枪管到底的滑膛枪,霍尔步枪做不到无缝。

哪怕在枪管和弹膛之间有着一个铁制的机匣包裹着,但是,弹膛前端与枪管末端还是会留有缝隙。

这会导致在击发时,火药燃气会从此处泄出,不,是喷出。

不密封之后,一方面燃气距离近,可能会伤害射手,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弹丸的穿透力下降。

而且这下降的力度还不止一点。

后世做过测试,一百码内的穿透力,比起一般的前装枪就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虽说用来打北方少甲的敌人,那么这个还是足够的,但是朱载壡远远不满意。

想到这,朱载壡再次回到桌面上,招呼一声徐渭坐下之后,便自顾自地在桌上,拿着纸画了起来。

他要把脑海中的霍尔步枪的构造图…当然,只能是草图,不过每个部分他大致能清楚,于是也在旁边进行了批注介绍。

这些草图最后都要送到外兵仗局那,进行不断优化的。

朱载壡画完草图之后,盯着图上那枪管和弹膛之间的部分,陷入了思考之中。

片刻之后,他在新的一张开化纸上写上橡胶两个字,但是下一瞬间又被自己给划掉了。

他想到的第一个法子就是橡胶密封圈。

但是这玩意,根本不现实,无法大规模普及,就连搞个样品也难。

所以直接被朱载壡给排除掉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几个方式来优化外泄这个问题。

朱载壡想了想后世的流水线生产,又在纸上写上了公差这几个字。

当然这几个字,那些外兵仗局的人可能看不懂。

于是乎,朱载壡又将其划掉,重新写上了每个零件的尺寸要大小合一,不能偏差一分一厘。

没错,优化外泄的第二种方式,就是人为地将这个缝隙给缩小,缩得最小。

而较小的缝隙又必须要保证零部件之间有较小的公差。

很显然,依托工匠通过手工修配来进行生产,那是不行的。

先不说这成本问题,而且也不适用于日后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耗。

就连替换,也就是零部件的互换都会变成笑话。

开玩笑,纯手工的东西,每个人生产出来的都会有误差,而一旦出现误差,那么缝隙就会有大有小,变得无法控制。

所以必须要零部件一致。

这一点,大明的枪炮工匠们其实已经在做了,他们已经制定了这一标准。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标准,单单口头上说,或是手动去修配,都是很难实现的。

想要精准,想要零部件的尺寸合一。

必须要依靠机械加工,或者说母机。

那么母机有嘛?

有,还真有。

欧洲在上个世纪末,就是大明正统年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炮筒镗床。

不过,我们中国也不差,也有着最原始的镗床。

当然不是指玉器加工那种镗床,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钻孔机。

这种镗床虽说很原始,但是已经能够以较高的精度精密地加工枪管的,能够镗出相对精确的圆柱形孔洞。

这东西,自己记得在西苑的兵仗局见到过。

不过是用脚踏板来作为动力的,踩一下动一下,比较慢。

一般的流程是先用精铁卷成大小两根铁管,以大包小,再放到镗床上,脚踩着踏板,用钢钻钻成铳管。

一名工匠,一台原始脚踏镗床,一天下来只能钻一寸,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