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视频直播:我和古人唠唠嗑
  4. 第152 章 百家争鸣之谁更实用(陈述篇2)
设置

第152 章 百家争鸣之谁更实用(陈述篇2)(1 / 1)


(下面的八家思想会很快带过)

“请兵家孙武陈述”

“吾为兵家孙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对于孙武所言,秦锦体会很深,也不光是秦锦,直播间的各位老祖宗都体会很深,兵者确实是不可缺少的,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可不就是嘛。

就像是宋朝,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可谓是所有朝代拔尖的存在,就因为那武力值不行,当然也不能这样说,宋朝有可以保护自己的兵者,却不去使用。

常言道:有武器不用和没有武器是两码事,但对于宋朝而言可能就是一码事。

而宋朝的皇帝现在听到这更是大感羞愧,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前辈言兵者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他大宋却有兵者不用。

“请农家许行陈述”

“吾为农家许行,吾不多言,吾主张君民并耕、市贾不二,诸位都看过后世那位圣人的言论,吾农家以此为宗旨,让黎民远离饥饿,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家的思想主张又加上一个远大的目标,没人敢说这农家不重要,嬴稷和小政哥盯着许行,好像是要透过他的躯体看到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可对于许行来说。

自从他知道那位现代圣人的功绩之后,他甚至觉得他不应该代表农家,而是应该他代表农家,可惜这次是诸子百家,没能见到他,许行对这场论战一点提不起兴趣。

“请医家扁鹊陈述”

“吾为医家扁鹊,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以及六不治”

扁鹊也没有说其他的,他就简简单单的说了几句,毕竟没有人不生病,只要生病就需要他们,所以他们医家的实用性不言而喻。

“请纵横家陈述”

“吾为纵横家鬼谷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没找到相应的秒速,这一句最好)”

鬼谷子格调拉满,那什么秦锦在他说话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阵风,吹气他的衣袍,背对着众人说出这话。

等反应过来秦锦无语了,为自己的脑洞,真的是想到那些年看到的,关于纵横一脉的说法,一人挡万人。

直播间估计也没反应过来,弹幕都有一瞬间的停止,随后又被刷屏了,秦锦定眼一看,弹幕上好多都在说纵横一脉真厉害,提起苏秦、张仪,历史上有名的“连横合纵”

“请名家邓析陈述”

“吾为名家邓析,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名家又称“讼者”“辩者”“察士”“刑名家”,主要是以严谨的思想主张而闻名。

秦锦想起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失误和名称的差异。

“请阴阳家邹衍,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秦锦记得在查到邹衍的思想主张之时主要为“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儒家所言的华夏其实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故而有了他的“大九州说”,区别于华夏传统思想的认识。

邹衍确实不想要说他的“大九州说”,因为他已经看到,他的“大九州说”是真的。

“请杂家吕不韦陈述”

“吾为杂家吕不韦,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吕氏春秋》。古者司史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隋书·经籍志》”

好家伙这口气足够大,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还没有一家学说能谁出这样的家。

听到后面一句,这些人也明白了,杂家就是博采众长于一身,融会贯通于一点。

这让所有先贤好奇于杂家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而这杂家的吕不韦确实生于他们之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看来这吕不韦也是一个能人,经世致用。

秦锦其实是很赞同杂家的观点的,杂家强调实用,认为知识是服务于实际的,实用主义。

“请家虞初陈述”

“吾为家虞初,集民间传说议论,以考察民情风俗”

家的虞初一上场,弹幕上都是对其的不解,家怎么能和其他这几家一起呢。

对于虞初的话大部分都是不知道的,而其他的学派好歹也有那么一两个出名的,而这家是一点都不知道。

所以,家为什么也能在这里?

虞初自然也看到弹幕,对于他来到这里的不解。

他想起了上次秦锦说的话,用笔杆子唤醒麻木的灵魂,这让他产生一个新的想法。

秦:秦始皇看着天幕上的吕不韦,确实不得不承认吕不韦这人很有能力,他的学说也很符合自己的观点,只可惜了,欲望永无止境。

唐:李世民突然觉得这些学说都挺好的,都非常的适合他大唐,上面的先贤们也都特别适合他大唐,毕竟他可是天幕认定的“海纳百川”之人。

二十四凌烟阁他都能搞定,这十二个人才凌烟阁一半,他绝对也能搞定。

只有他才能,其他皇帝哪有他这么多的功臣,哪有他这么慧眼识珠。

李世民决定回头偷偷问问秦锦,我这要求也不过分,十二个人,他拿《兰亭集序》和唐三彩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