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便已经到了八月初,由魏敦带领的禁军开始往各州送试卷。
整个过程中杜绝一切外人探访,就连发试卷都由禁军军士亲自下发。
中间也有人意图贿赂,但皆被禁军直接处决,一时间人心惶惶,也无人敢打主意。
九月初,县试的成绩便出来了,姜回让人注意了一下,她手底下那些女子有一半都过了县试。
她立即让人安排,开始大肆宣传,在云州甚至有一名女子取得了榜首的成绩,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就连在康都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也有不少女子过了县试,李玥儿也在其中。
看着考试院门口的喜报,李玥儿眼角不自觉的流下2两滴清泪,她从未想过,这辈子竟然真的有机会和男子公平竞争。
她要加倍努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向世人证明,不是女子不行,而是世人从未给过她们机会。
姜回让人随时关注着关于女子科考的消息,同时引导舆论,等到来年二月的时候,关于女子不适合参加的科考的声音,几乎已经听不见了。
这场关于女子科考的博弈,以姜回得舆论战胜出。
三月初,府试的成绩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同时大康各州的小学也开学了,落榜的学子们也有了去处。
尤其是对于一些家中不那么富裕的学子来说,有地方给他们包吃住,还有月钱拿,同时一天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他时间还可以自己读书,还有比这更好的差事么?
再加上面向社会召集的一些学生,在四月的时候,各州小学总算开始正常的上课。
至此,姜回点的第一把火,算是稳稳的烧着了。
至于第二把火,她准备了很久,柴草跟火种都已经准备好,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了。
这个时机她从二月等到六月殿试。
这次殿试的题目是康帝亲自出的,请就大康目前的律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短短的一行字,却让所有学子抓耳挠腮,有的人甚至不敢下笔。
殿试过后,康帝召集百官共阅考卷,姜回自然也在其中。
有的试卷上尽是拍马屁的废话,还有的尽是为自己谋利益的,能入眼的不多。
这其中有些卷子姜回一看便知是海州高院的学子,他们的答案大多都是海州的新律内容。
一日过后,康帝钦点了第一届科举的前三名。
状元,康都王思言。
榜眼,中州罗清远。
探花,海州柳之敏。
这成绩着实有些出乎意料,榜眼和探花都是出身寒门的学子。
而且探花还是一名长相可爱的女子。
除此之外,海州高院的学子这次竟然有一半的人中了进士。
虽然这是第一次科举,并不是所有学问厉害的人都参加了考试,但这依然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姜回建议让人复印了前三甲的答卷,在大康各州大肆宣传。
上至文人墨客,下到贩夫走卒,都在讨论这三份答卷,慢慢的就开始有人期盼,要是这三份答卷上的律令可以实施下来,那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与此同时,姜回顺势在朝堂上提出了变法的建议,但这一次不再是她一个人喷所有人。
变法是康帝早就有的想法,她那份新律也交上去好多年了,并且在海州推行成功了。
康帝自然不会没有准备,事实上康帝准备得很充分,她提出这个建议以后,立即就有包括李钟在内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臣站出来支持。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新律搞出来了,内容嘛,和海州新律几乎没什么差异。
新律是在新年开始实施的,康帝在祭祀的时候,直接昭告天下。
庶民们接受良好,但是那些世家权贵,就没那么好接受了,尤其是田律里面规定了什么人可以掌多少田。
还禁止了将产业挂在仆人名下。
同时也不再允许贩卖奴隶,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产业要白白的交一份出去,手底下大量的奴隶也要被转化成普通的奴籍,而什么层次能用几个仆人也是有规定的。
这谁甘心,所有权贵世家开始暗戳戳的联合起来反抗新律。
作为在海州已经将新律推行成功的姜回,理所当然的接受了新律的推行工作。
站在风口浪尖的她,基本上一天就能遇到一次刺杀。
第一次遭遇刺杀以后,她就在自己身边明里暗里布置了几十名护卫。
刚开始她还有些担忧,到后面都已经麻木了。
刺杀没成功,对方便开始在她的名声上做文章。
虽然姜回在民间的名声很好,但架不住诬陷的话太多,说的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有人相信了。
姜回遭遇了她穿越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信誉危机,这会儿她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朝堂中亦有不少朝臣在等着看她的笑话。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让她头疼的谣言,那便是她的感情生活的谣言,更是传得沸沸扬扬。
她看着菊容地上来的话本子,有些怔愣,文里的她与闻人越、单存飞等人的爱恨情仇,写的那叫一个精彩。
而且版本也多,就连蒋玉珏、苍玖等人都被拉出来做过男主角。
所以她现在的名声,除了心狠手辣,残害忠良,背信弃义等以外,还有水性杨花,贪财好色等。
她的秘书团担忧的问:“主子,现在怎么办,外面说得实在难听。”
姜回叹道:“这种事情越是遮掩,别人越是不信,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让人把手里查到的那些东西添油加醋的放出去,既然要玩舆论,那就看是他们的空穴来风可信,还是我们放出去的有理有据的东西更吸了。”
这两个月,她也算是用尽手段,再加上那些反抗的团伙本就不牢靠。
两个月下来也算顺利,对于反抗特别激励的,自然是请他们吃牢饭了,牢饭吃完,直接送人上路。
再加上这次推行新律,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那些权贵不敢明着反抗,只能寄托于世家,但那些小世家,又能翻的起什么风浪呢。
不过三月的时间,反对的声音便销声匿迹了。
至此,第二把火也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