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颖平静的娓娓道来:“陛下前往仁智宫避暑之后,太子府王珪、韦挺建议太子送一批甲胄去庆州都督杨文干处,请杨文干物色一些勇士,充入太子府长林军中。”
“那为何要送盔甲?”
“臣猜测私送盔甲毕竟是有违国法的事情,这样接收太子甲胄的壮士就有把柄掌握在太子府手上,能让他们更忠诚于太子吧。”
“那你去给杨文干说了什么?对于他来说,谋反只会让太子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啊。”
“臣的确只是把实情告知了杨都督,谁知道他把臣给控制起来之后,第二天就起兵造反了呢。”
李渊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是谁让你把实情告诉他的?”
“秦王府兵曹参军杜淹。”
“就他一个人?难道就没有其他秦王府的幕僚参与吗?”
“当时秦王身边只有兵曹参军杜淹一人而已,所以应该与秦王府其他幕僚无关。”
李渊虽然不相信这件事只是杜淹一人谋划的,但是这件事的确不像精心策划的,因为中间漏洞太多,根本不像秦王府这帮人的手笔。
李渊问宇文颖:“那你为何愿意帮助秦王府的人。”
“臣与杜淹有旧,臣在出发之前,杜淹找到臣。希望此事我能帮助秦王,只需要把实情告诉杨文干,他必然会因为恐惧北逃突厥。到时候秦王府就可以以此打击太子。”
李渊半信半疑的看着宇文颖,心中还有许多的疑虑无法解除。不过就宇文颖这么一说,整个事件还算是说得通,看似也没有多大的漏洞。
李渊坐在凳子上,沉吟半晌,便起身回府了。此时此刻李渊心目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揭露事实的真相并不是他现在应该做的,他能做的只有不能任凭这件事情继续发展下去。
不久之后,李渊的处罚结果就下来了,宇文颖撺掇杨文干叛乱,斩首;
太子府王珪、韦坚撺掇太子李建成目无国法,私自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是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流放。
秦王府杜淹,煽动杨文干叛乱,破坏太子、秦王哥俩的兄弟情谊,流放。
李渊的处置手段非常高明,让知道内幕的宇文颖彻底闭嘴。同时太子府和秦王府的人一边一巴掌。
看似两边都处理了,但是作为参与“谋反”的太子李建成,皇上并没有处置。该做太子你继续做,而秦王依旧还是那个秦王。
表面上,此次吊诡的叛乱事件以一种各打一巴掌的结局完美的结束了。但是后遗症却是异常的生猛。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的储君之争,从摆在台面上的政治斗争,进化成了背后打黑枪、下黑手,以肉体消灭为主的狠招。
兄弟相杀这个炸弹的引线已经被点燃。兄弟两日后刀兵相见、血流成河从此刻起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事发之后,李世民有些愤怒的回到秦王府。他质问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能背着我搞这么一出闹剧。”
杜如晦赶紧给秦王道歉:“殿下,此事事发突然,臣等也没来得及精心策划,只能冒险行事。可是臣也没想到这杨文干竟然就真的造反了。”
李世民半信半疑的盯着两人,心想:这二人办事沉稳,为人谨慎,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干出这种粗鄙的事情的人。
但是此时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再去责备二人也无济于事,这时一旁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殿下,现在您和太子之间的关系算是彻底决裂,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应对了。”
“玄龄,你现在有何见解?”
“殿下,杨文干的叛乱皇上已有定论,毕竟秦王府的兵曹参军杜淹是煽动叛乱的主谋。这次太子殿下受到如此大的侮辱,日后必然会算在咱们的脑袋上。臣认为,咱们应该提前先下手为强啊。”
李世民一瞬间明白了为何会发生这件事了,他回想起在庆州城里,宇文颖那双信息比互联网还密集的眼睛,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帮幕僚算计的哪是太子李建成啊,这明明算计的就是自己!
时间回到李建成派两个二五仔送盔甲的当天,太子府的内线就已经把消息透露给了长孙无忌。他迅速找来房玄龄和杜如晦,
“太子府暗桩来信,太子派人给庆州都督杨文干私下送去了一车盔甲。”
杜如晦思索片刻说道:“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实施我们的计划了。”
“嗯~克明所言极是,那这事情就让杜淹去办吧。”
“嗯,只能先让杜淹带咱们受苦了。”
然后两人开始计划,如果尔朱焕和桥公山把盔甲老老实实的送到了庆州杨文干的军营中,便找一个御史上报检举此事,以“私藏盔甲”为由向太子发难。
如果尔朱焕和桥公山行事不密,泄露了消息让皇上知道了。皇上必然会召杨文干和太子去仁智宫,那就一定不能让他俩见面,最好是想办法让杨文干叛逃突厥。
这样秦王府可以以“畏罪潜逃”的罪名向太子发难。
两人预演了各种的方案,但是最终目的,却不是要利用此事把太子从储君的位置上撸下去,而是为了激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
之前我说过,李建成对于李世民来说,在政治上是有压倒性优势的,他唯一害怕的就是李世民狗急跳墙,对他发动斩首行动。
李建成及其幕僚很清楚自己的弱势,所以从组建长林军开始,就一直不停的到处吸纳各种将领和壮士,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反观李世民,除了自己在军界的声望和大唐建国途中立下的不世之功,他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就连大唐最大最稳的靠山:李渊,也是明确支持太子的。
李世民唯一的优势只是在军事上。然而随着李世民被李渊夺取军职之后,在军事上的优势也在慢慢的衰退。
因为只要不打仗,李世民就没有优势。而李建成的优势是可以随着时间的延续稳固的上升。这一点被秦王府的幕僚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此时李世民虽然明确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决心,但是他还没有看清事实,还想着用常规的手段战胜李建成,得到老爹的认可,被封为太子。
而秦王府的幕僚们已经看破了现实,他们知道除了用军事手段,对太子,甚至是皇上来一次外科手术般的打击,已经别无他法。
是时候帮李世民看清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