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着三万军队来到河东,此时河东在裴寂的骚操作下,李世民的唐军连军粮都没办法筹集。
然而当百姓们得知这次来增援河东的将军是李世民时,竟然都从城堡中跑了出来,前去投奔秦王。为李世民的唐军提供粮草,这才使秦王在河东站稳脚跟。
由此可见李世民在河东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只要秦王来了,河东就有救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世民把军队布置在玉璧和柏壁一线与刘武周、宋金刚对峙。
秦王亲自前往玉璧城观察敌情,他站在城墙上,看见汾河北岸刘武周的军队连营数十里,旌旗招展,气势汹汹。转头问一旁的李道宗:“敌军人多势众,你觉得该如何御敌?”
此时年仅17岁的李道宗从容的回道:“这帮贼寇,仗着人多,一路南下锐不可当。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应该挖掘深堑、修筑高垒、避其锋芒在城中坚守。只要等他们粮食吃尽,大军撤退的时候,我军再出城追击。”
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我的想法和你一样。”
李道宗也是李唐宗室,是李渊的侄儿,只比李世民小三岁,从小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算是一个“标清版”李世民吧。
李世民定下了基本战术,唐军决定蹲坑打防守反击。但是作为当世最强统帅,蹲坑的同时,偷鸡还是要偷的。
在稳定住了战线之后,李世民向汾河北岸派出了许多的骑兵小队,目的只有一个:劫粮。
这样一来,李世民一个攻守异势的阳谋,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刘武周的控制区。
李世民手下的骑兵神出鬼没,到处袭击刘武周的粮道,把刘武周搞得不胜其烦。不得不从前线抽调士兵,到后方去保护粮道。
什么是能力?这就是能力。李世民来了没多久,就立刻稳住了整个河东战场。接下来李世民就要腾出手来解决唐军后方的起义暴乱了。
当初在夏县拿着镰刀锄头粪叉子把裴寂打得大败的人叫吕崇茂,此刻他已经被唐将李孝基和独孤怀恩围在了夏县县城里。
反正对方都是些一级农民新兵,李孝基准备率军攻城。结果独孤怀恩这个二五仔却跳出来表示反对。
他认为直接攻城的话,唐军会伤亡很大,应该先把攻城器具造好再攻城。几人一合计觉得独孤怀恩说的也有道理。
当初这些手持镰刀锄头粪叉子的农民不是就把裴大人给打败了嘛,所以还是小心为好。反正夏县已经给唐军围死了,煮熟的鸭子难道还会飞了嘛!
这几个大众脸武将就在夏县城下开始快快乐乐的手搓攻城器具,不出意外,只需再过几天,消灭吕崇茂的功绩就装入囊中,只等着皇上给咱们加官进爵了。
不过在本书中,只要不出意外,意外就快来了。
战场上的形势总是瞬息变幻,眼看着大获全胜,转眼之间可能就是一败涂地。一声惊雷划破天际,一个被称为门神的猛将抵达了战场。
尉迟敬德来了。不过令唐军失望的是,此时的尉迟敬德还是刘武周的部下。
其实在唐军包围夏县的时候,吕崇茂站在城头看了一眼就知道遇上会打仗的了。这次夏县百姓的镰刀锄头粪叉子肯定是没机会了。
吕崇茂赶紧派人向刘武周求救,刘武周此时正好被李世民的偷袭搞的焦头烂额,现在突然天上掉馅饼,有机会能够插到李世民的身后。
刘武周果断的派出自己手下SSR金卡武将出战,准备教教李世民这个小年轻做人。
尉迟敬德抵达夏县,看见唐军还在叮叮当当搞基建,二话不说就带着人马冲入敌阵。
结果很单纯,唐军全军覆没。独孤怀恩、李孝基、唐俭这帮大众脸武将,没一个跑掉,全部成了尉迟敬德的俘虏。
尉迟敬德打了大胜仗,心满意足的准备回军,结果走到美良川的时候,又遇上了一支唐军。
尉迟敬德这次也大意了,连看都没看对面的将领,就发起了进攻。然而这次,尉迟敬德的利剑,砍在了钢板上。
尉迟军连续的冲阵,都被眼前的唐军给挡住了。这股唐军跟夏县的唐军不管从战斗力还是士气上明显不一样,因为来人正是李世民。
在蹲坑防守泄掉了尉迟军的锐气之后,李世民指挥唐军从两翼包抄尉迟敬德。尉迟军与唐军作战这么久,还没遇见过这样强劲的敌人,瞬间分寸大乱,全线崩溃。
此战李世民好好的给尉迟敬德上了一课,而学费就是唐军斩首的两千多首级。
这是李唐丢掉河东之后,打的第一个胜仗。
刘武周感觉是被李世民打了一个闷棍,好久都没有缓过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还有谁能战胜尉迟敬德?李世民这次肯定是运气好。
不信邪的刘武周这次拿出了真本事。不久他就又派尉迟敬德前往蒲州绕后偷袭。
李世民早就看穿了刘武周的套路,带着三千骑兵,紧随其后,在安邑追上了尉迟敬德。所以没事千万不要随意拿出真本事。因为那样别人会发现,你没有真本事。
在安邑,战无不胜的尉迟敬德再次被李世民击败。这次换做尉迟军的结果很单纯了,除了尉迟敬德和寻相两人,狼狈的逃了回去,其余兵将,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尉迟军全军覆没。
经过两场大胜,李世民的部将也飘起来了,他们劝李世民:“此时乘胜,应该大军渡过汾河北上,向刘武周发起全线进攻,河东失地一战可复。”
然而这次李世民拒绝了,他对部下说:“虽然我们连续击败刘武周,但是并没有伤及要害,还不能贸然出击。”
“殿下,那何时才是决战时刻呢?”
“刘武周远道而来,军中粮草不多。现在还能维持军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劫掠河东百姓,只要我军一直坚守不出,仅派游骑截其粮道。待刘武周粮草枯竭之时,才是我们决战的时刻。”
就这样,李世民继续选择在柏壁与刘武周、宋金刚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