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
杨荣与朱瞻壑相对而坐。
他对他的这位女婿,可以说是越看越满意。
陛下真的眷顾杨家啊,当初逼迫他当孤臣,逼着他将所有筹码都下给汉王世子,怕是早已经料到了今日之局面。
陛下比所有人都要先看到汉王世子的才能,所以一早才让铜面人前去辅佐。
当然,也有可能前面铜面人和陛下的那些博弈都是真的,只是后来陛下收服了铜面人,然后让铜面人辅佐汉王世子。
“殿下,你需要做的,大致就是这些,其他的,倒是不需要注意。”杨荣笑着说道。
朱瞻壑看着眼前长长的纸条,虽然已经在这活了十几年,但的还是忍不住感慨一句,这大明的礼仪,实在是太繁琐了些。
怕是没有哪一个正常人,能在那样摆弄一天之后,还能有经历入洞房吧?
当然,他朱瞻壑除外。
但即便如此,那种心灵上的折磨,怕同样会极为难受,不过想到能将那期待已久的良人,变成自己的妻子,这些难受,便都不算什么了。
“叔父,瞻壑记住了。”
杨荣点了点头,缓缓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这是工部尚书宋礼托我转交给你的,殿下可以看一看。”
自大明开国开始,杨家就是世家,杨荣的曾祖父杨伯逊就是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祖父、父亲,同样是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所以整个工部,可以说是杨家的天下,这如今的工部尚书宋礼,自然也是杨家的人,而朱瞻壑昨日做的事情,整个朝廷受益最大的部门,是工部,而受益最大的家族,自然就是杨家。
所以让大学士杨转交信,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朱瞻壑接过这封信,然后打开。
信上面讲述了工部近些日子的艰难处境,同时感谢汉王世子为工人地位提升做出的贡献,至于开办学校,那简直就是如同孔圣人三千弟子一般的圣人行为,汉王世子,简直就是圣贤在世。
朱瞻壑暗暗感慨,这工部尚书跟着岳父这个孤臣混,那处境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啊,如今一朝局面改变,这日子肯定会好过不少,难怪会有这封感谢信。
“瞻壑,这是宋礼等诸多工部官员的一点心意。”等到朱瞻壑看完,杨荣又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
照样是大同钱庄的银票,每张五千两,足足有十张。
“叔父,这实在是太多了。”朱瞻壑赶忙拒绝。
的确很多,哪怕工部是个很有油水的部门,但五万两,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送礼都送五万两,不得不说这宋礼实在是太会送礼了。
“不白拿,他们是想着等学校建成之后,能不能让他们也在学校挂个名字,他们闲暇之时,也可以教授一些学生,学校可以不用支付酬金。”
朱瞻壑心道还有这种好事?
这些人到学校挂名,是出于个什么心理,朱瞻壑倒是明白的很。
就像后世那些专家,总会是某某大学的荣誉教授,如果说他的那些荣誉里面,有北京大学教授这几个字眼,开讲座钱都要多些。
当然,对于其中一部分工匠来说,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想要将自己的的手艺,给传承下去。
不过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对于朱瞻壑来说,这都是实打实的好事!
工部掌握着大明的一大批巨匠,他们的水平,代表着工匠的巅峰。
有他们在,哪怕是偶尔授课,也可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这学校之名,更能让人信服。
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
很好,这很好,原本还要费些功夫才能解决的师资力量的问题,因为这些工部巨匠的加入,变得不是问题。
而且还是别人求上门的,还给钱。
不得不说,某种方面来讲,这大明的百姓,还是比较淳朴的。
“这自然没有问题,他们愿意教授学生,是这些学生的福气,至于授课无需酬劳这种事,那是万万不可,只要这些巨匠们愿意授课,每一堂课,学校都应该支付一定的酬劳。”
“否则长此以往,这些巨匠们哪有继续教学的心气?”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支持行动的根本,就是利益。
没有利益,谁愿意上两千块钱一个月的班?
所以朱瞻壑不仅会给这些人俸禄,而且是一份他们无法拒绝的俸禄。
要是放在以前,杨荣听到这个承诺,肯定会非常高兴,因为得利的,是工部,是他的人。
但是现在,这出钱的是自己的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
“资金上是否充裕?如果不行的话,不给酬劳也是可以的,等到资金什么时候充裕了,再提酬劳的事。”杨荣问道。
“这倒无妨,也花不了几个钱。”
朱瞻壑洒脱的说道,你可以质疑我的任何能力,但是搞钱的能力,你不能质疑。
杨荣也不强求,女婿自有主张,自然不需要他来置喙。
朱瞻壑的目光,看向杨采萱所在的那处阁楼。
杨荣看到此情此景,说道:“大婚将至,殿下实在是不适合与采萱见面,免得惹人诟病。”
朱瞻壑收回目光,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侄儿先告辞了。”
说罢,朱瞻壑不顾杨荣的挽留,离开了杨府,刚转了一个弯,他就直接单脚抻地,下一瞬,就到了杨府内部。
显然,这小子对地形极为熟稔,没走多久,就出现在了杨采萱房门之外。
“采萱,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