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年一月二十八日,熊廷弼从昌平带来了新兵抵达了北京城,募集的士兵只有八千人,只完成了募兵任务的八成。
熊廷弼对此不慌,此人向来我行我素,不过却有基本的道德。
至少在三十多年后的那天,他最终因为交不起钱而被处死。
他在晚明的时代是一个难得的能干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毕竟哪怕是皇帝,他看不惯依旧会选择口吐芬芳。
带来的这些人大部分骨瘦如柴,面有菜色,他们的手上布满了老茧,身上穿的棉袍还露着棉花。
万历命令内官拿出之前早已储备好的木炭和酒肉,让这些新兵好好过完来营的第一天,第二天就开始训练。
神机营那些储备的火铳是没法使用了,分分钟爆炸。
晚明的火铳手都不大敢瞄准射击,毕竟万一炸膛了,那眼睛就没了。
但是武库司里面的刀剑还不少,可以让他们训练刀剑。
在唐代,部队里的大多数士兵都是花兵,比如刀盾手,不仅能近战,还可以手持步弓朝着敌人射箭。
不过花兵的建设成本相当高,自从唐朝灭亡之后,其它大一统朝代基本上只能使用单一武器。
刘鍙一直以来都想恢复盛唐的景象,最先想恢复的便是部队。
花兵的训练自然是不能指望京师的那些教官的,神枢营(三千营)连马匹都没多少了,五千营那些家伙使棍棒的能力估计还是差点。
更何况比起唐朝,明代训练花兵更有优势,那就是火器。
火器看起来很难保养,尤其是下雨天火器无法使用确实是让人头疼,但是弓箭更让人头疼。
弓箭既要注意防腐防水,还要注意保养,更为麻烦。
更何况要训练弓箭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训练一名骑兵,只需要弓箭手一半的时间。
英国出台长弓法案,就是想解决熟练弓箭手短缺的问题,但是在明朝,这确实是有点难度。
大部分的人连吃都吃不饱,怎么可能花那么多的钱去伺候长弓?哪里会有人家放弃让孩子帮忙种田的两小时去训练?
一周抽调三天,那就要抽调六小时,这在农忙的时候是极其致命的。
更何况自己也不想给那些农民提供那么多熟练的弓箭手,真要出一个和李小二一样擅长骑兵的人,极为致命。
火铳手不出意外的只用训练三个月,就能基本解决大部分会遇到的问题。
就在万历思考的时候,田义跑了过来,告诉万历一个好消息。
之前通知的北方诸将里面,辽东总兵李成梁带着人来了,总共带了一千人,这些人都是骑兵。
辽镇的骑兵,宣府的刀棍,浙军的长枪,神机营的火器,基本上就够用了。
万历清点了一下身上的银票,仔细打理了一下,总共有五万两。
“给李成梁两万两,普通士兵给二十两,里面的军官给一百两,确实是足够了。”
随后陈矩和田义跟在身后,带着一众东厂的厂公便前去迎接辽镇的兵马了。
按照朝廷的规矩,基本上没有人能带着部队进城休整,哪怕是后世极其受到崇祯皇帝重视的袁崇焕也不例外。
一行人骑马赶到午门,李成梁等人应该在这里等待。
驻守城门的士兵看到一行厂公开路,身后跟着数十骑,也是纷纷打开午门。
“辽东总兵李成梁参见陛下!奉陛下之命带兵入京。”
“起身吧!天寒,李大人千万不要伤了身体。”
随后,万历掏了掏自己的口袋,拿出了之前准备的那些银票和金豆子,随后说道:
“李大人和辽东诸将戍边辛苦,朕深感诸位辛劳,这些银票就当朕给诸位的赏赐了!”
当李成梁拿到银票的那一刻,他都懵了,看了看自己手上银票的金额,再看了看身边的军官,只能感叹: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家伙居然大方了?”
“不过陛下对如松确实是比较好,或许是对如松的愧疚吧!”
万历向后看去,问道:
“子青没来吗?”
子青就是李成梁第五个儿子李如梅,跟李如松有些像,不过在军事上的造诣还是比起李成梁差远了。
不过刘鍙相当清楚,万历二十六年后,李如梅就没有担任任何官职了,被罢免回家,目前已经赋闲了四年了。
“陛下!如梅已经赋闲在家四年了,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资格来见陛下。”
“李大人不必这么说,子茂的那些事情,朕还是很抱歉啊!”
李成梁听到万历诉说往事,也是不免陷入沉思。
这些年来,关于李如松之死一直有疑惑,毕竟如此猛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就死在土蛮的伏击中?
所以朝廷有些不嫌事情大的人说,李如松的死是万历皇帝设计的。
且不说这话到底有多扯,万历一直一来还是相当喜欢李如松的,哪怕李如松死的那一刻,也是相当的伤心。
让自己的大将死于埋伏,莫不是想那些少数民族直接打进来哦。
“子青可为侍郎,听闻兵部近来有不少空缺,就让子青当个兵部侍郎吧!”
此话一出,刚刚还在沉浸于伤感的李成梁一愣,如果不是因为大雪给他带来的寒冷感,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李成梁看着万历,随后跪道:
“武官出任文职,不可!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万历看着李成梁,随后淡淡的说道:
“你是怕朝廷那些文官上奏弹劾吧!放心吧!出了事,朕帮你们扛着,那些朝廷的文官除了无故咬人之外,能干成什么事情?”
“李大人既然来了京师,就在这多玩几天,过几天等朕把军费筹集完了,李大人带着军费再走,这几天就陪朕看看神枢营吧!”
此时的李成梁也有些傻了,他也很久没见过万历了,不知道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皇帝的变化这么大。
不过好消息是,皇帝对边将的态度似乎变得挺不错了,这倒真的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