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了,又一次以德国士兵的失败告终。
福尔贝克将军率领的一个师在但泽地区吃了瘪,他从未感到如此的憋屈,即使在东非战场上面对三十万联军时也没有如此过。
早在半年前,他曾经率领一个旅的部队击溃了斯巴达克同盟的防线,成功从德国红军手中夺回了汉堡。
在他看来德国红军勇气有余,指挥水平欠佳,卢克将军不过是欧洲战场上被人爆锤的小角色,拿什么跟他斗呢?
谁料他这次率领一个师的部队出征,竟然遭遇了滑铁卢。
德国红军抛弃了以往的作战经验,正面阻敌的竟然是国际纵队那些新兵,红军跟随指挥员绕过北部沼泽地,穿插五十公里来到了德军侧翼。
第一轮火箭武器的袭击就报废了德军十几辆坦克,随后炮兵在林中不断袭击德军阵地,福尔贝克虽然惊讶但并不慌乱,紧急将预备队调到了侧翼。
谁料正是这次调动部队将他们推入火坑,侧翼的攻击仅是佯攻,真正的危险来自后方,红军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随后轻易将这一万多人往北驱赶。
德军被赶到海边,直到弹药耗尽也无法突破敌人密闭透风的防线,军官们集体坐上魏玛政府派来的军舰逃生,其余部队在弹尽粮绝下宣布投降。
后来他才知道,这次战斗的指挥并非卢克将军,而是来自东方的将军,叶挺!
战争结束后本来是好事,但在德共接手俘虏和领土时却发生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
“这是我们波兰的领土,你们这些外来人凭什么在这里建立政府,赶紧从这里滚出去!”
当德共接手滨海州时,早先消失不见的波兰官员们回来了,他们领着一大票爱国青年包围了市政府,要求德共立即离开这里。
“同志们,你们可能误会了,根据波德援助条约这里不再属于波兰,而是德国领土。”卢森堡女士听到消息后赶来解释。
民众们却不听,“毕苏斯基签订的条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尸体都凉了,签的东西还有效吗?”
“我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说是德国的土地就是了,我们可不吃这套!”
“把他们赶走,我们只接受波兰政府的领导,兄弟们一起上啊!”
早在德军来的时候,双方就爆发过激烈的冲突,甚至一度使用了武力,最后波兰游击队发现实在打不过敌人,这才勉强收手。
可德共来就不同了,这是一群讲礼的人,对付君子可比对付小人容易多了!
之前逃走的官员正是利用这点鼓动了民众,带领众人跟他一起收复失地。
听说不会有危险后,众人的爱国心高涨,纷纷觉得自己又能支棱起来,举起国旗包围了德共政府驻地。
“你们不要乱来,快点住手!”
“走开吧,臭婆娘!”
巨大的推力把卢森堡挤到一边,红军士兵们面对这样一群看似民众,实则暴徒的人束手无策。
刚在滨海州建立起来的州政府立马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波兰市民切断了水电,就在外面跟他们耗起来。
远在柯尼斯堡的李卜克内西不乐意了,一封电报打到华沙,质问对方是何用意。
“是何用意?滨海州本就是我国领土,收复从毕苏斯基那个小人手里丢失的领土需要做什么解释,当地民众做得好,我们甚至要鼓励他们!”
秋明斯基话音刚落,立即引起周围党员们的一片叫好声。
前政府出卖滨海州时可没有投票,哪个爱国者会认为这是合该的,新政府于情于理也要将土地收回来,才对得起民众的期盼。
按照李卜克内西的话来说,滨海州依照法理来说属于德国,德共与魏玛政府同属德国政权,理应有继承的权力!
这说法倒也没毛病,但国际交往中实力总是排在第一位,欺软怕硬是人之通病,若是面对强大的德军,波兰民众也许会有所顾忌。
但面对几千人的德共,谁还拿你当回事啊!
“各位似乎忘记了德共对波兰革命的贡献,如果不是他们努力在北方拖住毕苏斯基的部队,我们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取得胜利。”
彼得罗忍不住站出来反驳,虽然他也不认可毕苏斯基的卖国条约,但这种时候能谈的尽量好好谈,不应该扩大争端。
“然后呢?你觉得将我国的领土送给他人,会让全国人民怎么看待我们,怎么看待波兰共产党?”
“我敢打赌那些人会指着我们的鼻子大骂,看呐!所谓的共产党不过是一群小人,他们依旧不敢跟外国人争,依旧在出卖我们的利益!”
秋明斯基的话,虽然找不到任何理论依据,但却在这时获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似乎没人记得,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本就属于德国,因为战争失败的原因划分给了波兰,他们天然的将那两块土地当成了波兰的行省。
为了两块土地与德国共产党甚至整个东欧的苏维埃国家发生矛盾分歧,值得吗?
值得!
秋明斯基敏锐的发现了波共组织内部的民族主义倾向,在这种复兴的民族倾向下,一切主义和思想都将为其让路。
只要他乘着这股风,未必不能喝现任主席争个高低。
这样的现实不仅是他知道,德泽雷斯基同样知道,他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
提议道:“我们共产党讲究的是党内民主以及党外民主,关于滨海洲的争端,我建议可以发在报纸上问一问全国民众。”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多数人的认同,虽然少部分人觉得党内事物不应该询问民众的意见,但碍于大势只能勉强同意。
翌日,关于滨海州两地的事件被登上了当地报纸,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民众积极响应,超过九成的人都认为滨海州属于波兰,他们要求军队立即出动,赶走外国侵略者收复失地。
春风中的桃花还未含苞,凛冽的倒春寒迅速席卷而来。
顶不住压力的波共政府最终被民意裹挟,于建国后的半个月对东普鲁士政府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