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炎生妻儿回家后,张书棠短暂的寒暄后,便跟着张炎生来到了给他租的房子。
翌日,大清早的千顶城街道已经开始人声鼎沸,一出门,张书棠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寒风。
逆着寒风艰难的走到千顶城的街道上,张书棠的心中一片火热,对于即将到来的学术生活和理想的追求满怀期待。
好不容易走到大学门口,看着门口大写的四个字“逸仙大学”,张书棠不由得心潮澎湃。
他很快就融入了逸仙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虽然身在异国,但是这所学校并没有太多的异域风情,除了里面的教员是战斗国人,校园中看到的大多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人。这里的同学们大多来自于华夏各地,他们都怀揣着深刻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理想远赴他乡,寻求救国之策。
“书棠,我要回国了”
逸仙大学的一间宿舍里,门还没有被完全推开,声音已经传入到了张书棠的耳中,足以见得说话之人的激动心情。
说话的是一个身材矮小,长相平凡的男子,看着普通到放到人海中都没有什么辨识度,可此时他的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仿佛能迸发出无限的热情。
张书棠自从入学后为了更好的学习便申请了学校的宿舍,宿舍两人一间,说话的这个正是他的舍友——邓显圣。
“怎么这么突然?”张书棠有些诧异,作为舍友,他知道邓显圣来这所学校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哈哈,我要去工作了,我们可能还要当同僚了呢,猜猜我去哪?”看着张书棠面露诧异,邓显圣开始故弄玄虚了起来。
“同僚?”张书棠有些纳闷,和他是同僚,难道是“你要去西北军?”
“对呀,组织安排我这次回去到冯将军国民联军所属的长安逸仙军事学校工作了。”邓显圣的声音里满是激动,他从1920年起,七年的时间,大多都在欧洲漂泊,总算可以回国了。
“恭喜你,显圣”看着邓显圣喜形于色的样子,张书棠即使不舍,心情也愉悦了起来“什么时候走?我送送你。”
“任务紧急,我现在收拾,直接坐晚上回国的火车”说到这里,刚才只顾着激动的邓显圣也开始有了离别的惆怅。
他们两人做舍友也就短短两个月时间,可是两人都性情温和,三观契合,除了日常课堂上的学习,私下在宿舍他们也互相交流观点,研讨社会问题,不断营造着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他们的思想交流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追求。他们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坚信人民为主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他们相信通过革命和斗争,社会的进步不可避免。
帮着邓显圣收拾好行李后,趁着他去拜别各位教员及同窗,张书棠来到了千顶城街道上,最后溜达到了一个书店里,在转了一圈后,他很快找到了目标。
坐上了开往秦地的火车,邓显圣才从行李中拿出了好友临别时神神秘秘塞给他的离别礼物,一打开包装,邓显圣就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那是一本英文书,如果有熟悉英文的人就会发现书皮上豁然有几个大字《工人党宣言》,刚一打开墨香味就扑面而来,书的扉页写着几行小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邓显圣是个坚定的工人党员,在国内工人党成立时,他才刚满17岁,还远在欧洲做工,知道国内成立工人党时便心驰神往,翌年,便在欧洲加入了华夏工人党旅欧支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职业革命家。
1926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前往了千顶城,就读于逸仙大学,在这座工农阶级领导下的城市里浓厚的工人阶级思想让他如鱼得水。
第一次见到张书棠时,张书棠身上那种独有的矜贵自傲之感让他感知到这人必然出身不凡,加上那人一张冷脸,即使两人一间宿舍、一个班级,还是经常性的独来独往,更让他对其初始印象不佳。
对张书棠改观来自于认识的一周后,班级里
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年轻的男同学,名叫李静。她来自一个工人家庭,身上散发着强烈的革命热情。两人很快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共同探讨着如何为工人阶级发声,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被各种学术和政治活动所吸引。他们参加了学生运动、工人罢工,甚至在课间时间组织了一系列讨论会,探讨如何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剥削阶级。
他们也深入学习了马克思等伟大导师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储备。他们相信只有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自由。
苏维埃的大门为他们敞开了。他们参与了革命武装斗争,积极投身于苏维埃的建设和革命事业中。为了实现革命目标,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共内战爆发后,他们不得不躲避追捕,漂泊于异乡,但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依然积极投身于各种革命斗争中,坚定地追求着社会主义事业。
经历了艰辛的岁月,他们在苏维埃的努力下,终于迎来~的建立和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青春的汗水换来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这是他们作为一代革命者的崇高使命,也是他们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走过的革命征程。他们的坚持和奋斗,铸就了一个伟大而坚强的中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苏维埃的开始,为后来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新生。
然而,这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革命无止境,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继续奋斗。身为一名伟大的年轻革命者,他们将继续投身于光荣的革命事业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