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润林提出让徐远舟进入新一届市委常委会,省委组织部部长姜朝元并不感到意外。
常委同时兼任县、区委书记的,在新江省的各个市也都普遍存在,只是,能当上常委的县、区委书记,都是GDP在所在市排名前一前二的,像云湖县这种经济倒数的县、区委书记,能当上常委的倒也不多,但这只是惯例,你看所有的文件,没有哪条规定倒数的县、区委书记就不能当市委常委的。
何况徐远舟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让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当市委常委,不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省、市对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重视吗?
这些都是在明面上说的过去的。
私底下郑润林的那点心思,姜朝元自然看的明明白白,林卫新马上就是下一任的新江省委书记,投桃报李也好,知恩图报也罢,郑润林的这步棋还是下的很妙的,提议徐远舟为常委,既让大家无话可说,又说出了林卫新不方便说的话,可以说,彻底的靠上了林卫新这棵大树。
姜朝元自然也乐的顺水推舟,这件事他郑润林不做,自己这个省委组织部部长也得去做。
正好。
......
这段时间青北市最为忙碌的,当属顾诚了。
圣州市有张森林这个前省委书记在,什么风吹草动的自然也瞒不过顾诚。
像市委书记郑润林要到省里当副省长、宋晓云接任市委书记,郑润林提名徐远舟为市委常委.........这些消息,顾诚知道的比许多常委们都还要早。
推荐徐远舟为市委常委,顾诚心里多少有些酸溜溜的。
自己比徐远舟整整早了五年外放,而且起点比徐远舟高,一出去就是沂州市副市长,副厅局级,现在也不过是个常委、常务副市长,而徐远舟仅仅离开省委吴书记半年后,便跨入了常委行列,照这样的势头,要不了多久就会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想要拉开和徐远舟的距离,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青北市市长这个位置。
如果自己能当上青北市市长,那么,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无疑已经领先了徐远丹半个身位。
和早早的确定了宋晓云担任青北市市委书记不同,青北市市长这个位置一直悬而未决。
悬而未决,说白了就是新江省委对青北市市长人选分歧太大。
省长许松原想让自己的老部下、昌林市常务副市长方庆山出任青北市市长,被吴睿直接给否掉了。
吴睿对新江省政坛实在是太了解了,绝不会坐视老对手许松原的势力越坐越大。
他非常冷静的分析过新江省政坛活跃着的几股力量:
前省委书记张森林的那帮人马。
虽然已经日薄西山,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几年自己也在刻意的去’张森林化’,毕竟树大根深,有一些重要的位置仍然被张森林的那股力量把持着;
最重要的力量当然是自己和省委副书记林卫新的这力量。
之前省委副书记林卫新的力量还游离于自己之外,但这半年来,两股力量已经合二为一,形成新江省最强大的政.治力量,而且大多是强力部门,像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纪监委等,这次推选下一任省委书记林卫新能够压过许松原胜出,已经足以证明这股政.治力量的强大。
当然,省长许松原的那股势力也在新江省冉冉升起,形成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
这股力量是吴睿最警惕的。
许松原利用这几年担任新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提拔了一大批的处级、厅级干部,而且多是些举足轻重的位置,诸如省里控制的几家大型国企,省政府的几个实权部门,都是许松原的手下。
所以,这次许松原提出让方庆山担任青北市市长职务,吴睿坚决不同意。
省委书记管干部,吴睿不同意,许松原也无可奈何。
青北市市长的人选,就这样被暂时搁置起来了。
顾诚觉得这是个自己上位的机会。
思来想去,顾诚觉得还得必须请自己的老领导张森林出面。
顾诚心里知道,这次想要当上青北市市长的难度可比上次当个常务副市长可要大多了,自然不能空着手向老领导开口。
去老领导家送些好什么好呢?
冬虫夏草、烟酒字画,顾诚想了个遍,他突然记起老领导的小儿子张宇阳在欧洲,有一次无意中老领导在他面前发牢骚,说小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家里整的入不敷出.........
那就送钱!
自己这几年在沂州市当副市长,逢年过节,下面各个县区头头脑脑们送的礼百把万还是有的。
顾诚一咬牙,狠了狠心,暗暗拿定主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送100万给老领导!
事不宜迟。
顾诚当天下午就急匆匆的带着司机和秘书,离开青北市,前往省城圣州。
到了省城圣州,到张森林的别墅时,已是黄昏。
他让司机和秘书在别墅外面的车子里等候,自己拎着装着100万现金的箱子,轻车熟路的直接进了张森林住的别墅。
有好事者曾经算过,一万元崭新的百元大钞重量约为115克,100万元的重量约为11500克,也就是23斤左右。
23斤拎在顾诚的里,不重但也算不上轻。
现在送礼为什么喜欢送现金呢?
有人做过研究:
现金方便使用,并且送的过程更加隐秘,不容易被发现,同时,现金在转移和隐藏上也比其他方式更容易不留痕迹。
此外,还可以利用了艺术品市场虚高的特点,兑换成金条等有价证券,将钱洗白,还可以通过地下钱庄,将钱汇往国外......
张森林刚吃完晚饭,正坐在沙发上看《新江日报》。
近段时间,张森林对新闻异乎寻常的关心起来,作为一名已经退休了的前省委书记,他能够从每天的新闻里发现人家往往容易忽略的人事调整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