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可是真的?”杜如晦的声音镇定,手却不自禁微抖。
他看向苏秦,无比希望对方露出一个玩味笑容。
可没有,苏秦只是板着脸点头:“这是真的,来报的乃是我朝锦衣卫。”
锦衣卫不是什么隐秘性特别强的组织,其功能在各国皆有,而且基本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苏秦的意思是,这东西出自大夏天子。
君无戏言,哪怕使臣会开玩笑,天子也不会。
杜如晦明白了其中的严重性,立刻站起身。
“苏兄,只怕咱们不能继续谈下去了。”
“无妨。”
杜如晦的反应没有出乎苏秦的预料,他看着对方出门,又快速离去,看情况是要快马赶回长安。
坐在原地停留了会儿,苏秦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就连大唐左右丞相,也会害怕这种事情出现吗?”
片刻,苏秦唤来马三宝,让他跟着锦衣卫和禁军们先行回京,他在介城停留半日后,只管介城的大夏官吏要了一匹马,就直奔西北而去。
当初一同出山,而今师兄想要去送死,他不能眼睁睁看着。
……
两日后,长安城内。
杜如晦日夜兼程,历经两日险些将骨头都震散,这才回到繁华的长安城。
刚一入城,一架颇为素朴的马车已经在街道上等待。
“杜大人,二公子让我来接您。”
马车旁的侍从上前,声音有些尖细,令杜如晦一听便明白了他的身份。
“好!”
在回长安的路上,杜如晦便已经让副使百里玄策带领几名玄甲军先行回京,面见圣上。
很明显,唐皇已经在等待他了。
刚上马车,不等喘口气,杜如晦惊得险些倒回路面上。
一只手从马车中伸出,抓住他的手臂一拉。
“杜兄怎会这般狼狈?”
拉他的人是长孙无忌,此刻正坐在马车一侧,面带笑意。
杜如晦没去理他,而是看向对面坐着的一名身穿白色常服的男人。
“见过陛下。”
不错,这男人正是唐皇李世民,他竟在城内亲迎杜如晦。
杜如晦自然明白,他虽然有资格让唐皇亲迎,可若是唐皇亲迎,排场不会小,而眼下的情况,与其说唐皇是为他而来,不如说是为了确认他携带的消息。
“不必行礼,快坐。”
李世民一指对面,长孙无忌脸上笑容收敛,看着有些发苦。
他往旁边挤了些,这才让出杜如晦的位置。
杜如晦立刻坐下,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黄色布帛,双手奉上。
李世民接过布帛,随手展开,脸上没有震惊,一切如常。
“此事还有何人知晓?”
“回禀陛下,除却玄策外,无人知晓此事。”
“玄策吗?”
李世民脑中浮现一张年轻面容。
“让他近段时间少出门。”
无人答话,不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都知道,三人虽然坐在素朴的马车中,周围护卫却绝不会少,而李世民身为唐皇,他的龙椅不在金銮大殿中,他自身便是权柄本身。
不过几个呼吸,一道应命声从侧面传来。
“是。”
处理过此事,唐皇李世民静心查看布帛,好似要将每一个字都牢牢记住。
良久,在他抬头的同时,马车也同步停下。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快步下车。
马车周围已经围了一小圈人,除却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外,其余六名大唐重臣赫然在列。
李世民走下马车,抓着黄色布帛扫了一眼众人,一眼不发走在前面,其后八名权臣牢牢跟随。
……
大夏,御书房。
距离遇刺之事,已经过去八天。
李烨单脚踩在旁边的木质婴儿车上,手眼同比批阅着奏折。
尽管出了那么大的事,可安排已经妥当,其他事该干还得干,总不能因为明天世界要来了,今天就直接让整个大夏停摆。
脚步声在前方传来,李烨抬头看去,来人是一脸疲惫的沈万三。
“事情办的如何?”
李烨所说的,是之前李烨命令,为了筹措大笔银两,在户部投资的所有商家中,用给予商家一成份额换未来半年九成收益的事。
沈万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顺手抹过的黑眼圈分外显眼。
“回禀陛下,幸不辱命。”
沈万三疲惫道。
为了尽快完成这件事,他动用了之前在各处游历投资时攒下的人情,而后又找刑部和锦衣卫帮了不少忙,这才勉强达成这事。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只休息两个时辰,其余时间不是在处理账目,就是在给商会写信。
直至如今,他仍有些难以置信自己居然真的扛下来,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事。
“做的不错。”
李烨赞了声,随即问道。
“总共筹措了多少……”
李烨本想直接问数据,想想这么短的时间内,沈万三能办成此事就不错,恐怕还没来及统计数据,随即改口道。
“你回头做份账目交给朕看看,不要太复杂,大致列出州府的总体账目即可。”
“是。”
“沈爱卿辛苦,来人,给沈爱卿拿些贡茶和补品。”
“谢陛下!”
沈万三感激涕零,只感觉这几天的辛苦都值了!
抱着补品走了,补品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的信任!
李烨打发过沈万三,身手逗了逗木质摇篮里两个闭着眼睡觉的小小人儿,正准备继续忙碌,又有脚步声传来。
“陛下,诸葛尚书回来了。”
李烨立刻起身,朝着御书房外走去。
御书房外,风尘仆仆的诸葛亮正在攀爬阶梯,他抬头看见李烨,立刻抱拳行礼。
“臣诸葛亮,见过陛下!”
“诸葛尚书快快免礼,来人,备茶!”
“谢过陛下。”
如果沈万三看见李烨对诸葛亮的态度,只怕会觉得怀里的补品其实并不香。
御书房内,对坐的君臣各抬着一盏热茶。
“那事情,诸葛尚书知晓了吗?”
诸葛亮放下茶水,他知道李烨所说为何事,当即点头。
“陛下,正是因为知道此事,在下才会到今天才入京中!”
“诸葛尚书在西南做了些布置?”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