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国使臣队列之中挤出一个雄壮高大的年轻人。
朱瞻墡和他远远隔着大半个朝堂,大眼瞪小眼好半天。
“皇上......大哥......”
也先嗫嚅半晌,行大礼参拜。
心头百感交集。
仅仅两年多时间。
当初那个被狼狈不堪追杀的大明皇孙,托庇于瓦剌骑兵求存的同龄人,自己认的大哥,居然真就坐上皇位了。
名声传遍大漠的大明好圣孙朱瞻基,居然莫名其妙死了。
亏自己还曾心怀不轨向他建言,可以尽起瓦剌精兵帮他夺取皇位。
结果被他信心满满地拒绝。
如今想起,一张被大漠风沙打磨得坚韧无比的脸火辣辣臊得慌。
自己认的这个便宜大哥,手段高深莫测,令人生畏。
莫非当初被追杀到仅剩四人的时候,他依然坚定无比确定自己可以夺得皇位?
当初在瓦剌军营,每一轮交手都被他死死压住的憋屈感再次涌上心头。
也先已几乎兴不起反抗的念头。
兴安喝道:
“瓦剌使臣,注意礼节,胆敢冒犯圣上,当以向我大明寻衅论处,勿谓言之不预!”
朱瞻墡摆了摆手,似笑非笑:
“呵,原来瓦剌使臣,是也先小弟啊。”
朱瞻墡抖了抖手里的礼单,满脸嘲弄之色:
“瓦剌雄踞大半蒙古草原,日子也这么拮据吗?”
“朕登临大宝,你这个当弟弟的,没帮朕长脸啊!”
朱瞻墡一字一句念出:
“西域良驹......三,千,匹!”
“朕再看看......鞑靼部阿鲁台,进贡蒙古骏马五千匹......”
“看来,鞑靼部果然是蒙古正统,实力依旧雄厚得很呐。”
“瓦剌部的日子,过得竟比鞑靼部还要拮据?哈哈哈。”
挤挤挨挨的番国使臣队伍中,响起一连串附和低笑。
鞑靼使臣几乎一口老血喷出,脸上却犹自做出一副老神在在样子,睥睨了眼也先,拱手谢过大明皇帝陛下称赞。
阿鲁台这番进贡,可是出了一番大血,简直把老本都搭进去。
朱棣第四次北征之时,用了朱瞻墡的釜底抽薪毒计,让鞑靼部元气大伤。
阿鲁台之后又连着几次被瓦剌部攻打,形势已岌岌可危。
永乐二十二年阿鲁台激愤之下,联合兀良哈朵颜卫泰宁卫偷袭朱棣北征大军,最终导致朱棣死在榆木川。
如今曾出毒计坑惨鞑靼部的朱瞻墡继位,阿鲁台心惊胆颤不已。
唯恐朱瞻墡打着为朱棣复仇的借口,拿鞑靼祭旗。
这才咬牙凑齐五千匹骏马,入贡朝廷。
也先一张脸一阵红一阵白,羞愤欲死。
这回真是丢脸丢到国际,让大明数十个番国一起看瓦剌的笑话。
瓦剌进贡的礼物规模,居然还不如被自己打得如丧家之犬般的阿鲁台。
简直寒酸到家。
偏偏自己认了大明皇帝陛下做大哥。
草原之人凌弱畏强,也先不敢将脾气朝朱瞻墡发泄,转而将一腔热血羞愤怒火全倾泻在阿鲁台身上。
这狗东西,还是欠收拾!
只等着回到瓦剌,就要拿阿鲁台泄愤。
无奈之下,也先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大哥......大明皇帝陛下,我瓦剌入贡万匹良马,还剩七千匹正在准备之中,待也先返回瓦剌,立刻递送入京。”
如果父王脱欢不允,大不了自己掏腰包就是。
堂堂瓦剌小王子也先,丢不起这个人!
朱瞻墡眉开眼笑:
“哈哈哈,小王子,你果然是朕的好弟弟。”
“待剩下的七千匹良马进京,朕重重有赏。”
朱瞻墡是打定了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
也先的空口白话,还没兑现,就别想着从大明这里拿到还礼。
“大明出了个新奇宝物,名唤玻璃。”
“此宝物晶莹剔透,堪比水晶,用来盛西域葡萄美酒品尝可是一绝,在大明价比黄金。”
一众使臣心跳加速。
价比黄金?
大明皇帝陛下莫非要赏赐如此宝贵之物?
这趟进贡賺大发了!
朱瞻墡笑吟吟继续说道:
“有诗为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等英雄之辈,当手持盛满如献血般葡萄酒的玻璃杯,驰骋马背上,挥鞭指处,铁蹄踏破敌国之境!”
朱瞻墡一席话,满朝堂武将勋贵,番国使臣,顿时都有画面了。
一腔热血全被点燃,心潮澎湃。
也先心脏更是突突猛跳。
脑海之中,全是鲜红之色翻涌,嗜血之意猛涨,恨不得当场抽刀杀人。
“这次诸番国朝贺入贡,朕很满意,朕决定,大明的赏赐,苎丝绸缎减半,其余以此宝物还赠,哈哈。”
在场的各番国使臣大喜。
这大明皇帝陛下一个比一个大方,一个个都是冤大头。
一句轻飘飘的称臣,不需费多少劲,就能换来如此多实际利益。
这种朝贡美事,傻子才不愿意干。
朱瞻墡微不可察冷笑。
玻璃这种东西,成本比苎丝绸缎可低廉多了。
而且长途运输,极易破损。
等他们兴高采烈运回老家,剩一堆玻璃渣就好玩了。
是他们自己笨手笨脚不够细心,不关大明的事。
如此宾主皆欢,各有算盘。
朱瞻墡继续看看去,一路看到长长的礼单结尾。
“哼!”
冰冷怒哼之声从朱瞻墡口中冒出,明知故问:
“倭国足利幕府,没有入贡吗?”
金幼孜左右看了看,硬着头皮出列:
“启禀圣上,永乐六年倭国足利义满逝去,我大明遣使册封其子足利义持为倭国国王,永乐九年起,足利义持断绝朝贡至今。”
“足利义持已于永乐二十一年出家,将室町幕府大将军让位于其子足利义量。”
“年前足利义量刚死,如今室町幕府大将军之位空缺,大权依然掌握在足利义持手中。”
朱瞻墡嘿嘿冷笑。
足利义持断绝朝贡已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他早就在礼部查询过详细档案。
在大朝会之中提出来,只是为了让之后的一应举措名正言顺而已。
洪武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定下十五个不征之国,倭国就在其中。
同时,要求朝鲜、倭国、大小琉球、安南等国,必须每年向大明朝贡。
更远一些番国,譬如奴尔干都司的海西女真人,以及南洋西洋各国,远隔千万里,交通不便,则可以隔三五年朝贡一次。
倭国既然自绝于朝贡体系之外,自然,也就从大明不征之国中剔除。
朱瞻墡构思多时的针对倭国毒计,终于可以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