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则是阿三军在克节朗地区,最突出的一个据点。
在战前阿三军,不断加强兵力和火器。
工事相当坚固,共筑有大小地堡100多个。
分为4个地堡群,成纵深梯次配置在沙则至仲昆桥一线。
19日19时30分,三营开始接敌运动。
至20日4时,八连、九连进至阿三军左翼。
在第一地堡群西侧,前沿200米处隐蔽待命。
七连进至沙则,以西500米的尺登一线。
20日7时30分发起攻击,三营一个地堡群一个地堡群的打,前赴后继,顽强奋战。
九连二班副班长张映鑫冲在最前面,一个人连续打掉阿三军4个地堡。
在打第5个地堡时,阿三军从第四地堡的下面第二层射击。
张映鑫即掉头再打第四地堡,连投两个手榴弹都被阿三士兵给丢了出来。
张映鑫同志毅然在,投出第三个手榴弹后冲向地堡。
在前世他用双腿,堵住阿三军地堡的射孔。
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他却因伤重壮烈牺牲。
不过这次就不会了,在他正准备冲向敌人地堡的时候。
直升机编队,从其他战斗位置转换过来。
刘文坐在米8直升机上,看到了这个场景。
就和地面的张映鑫同志,打了一个手势示意他躲避。
刘文一连投掷下三枚,82迫击炮弹都准确命中。
“轰轰轰...”
爆炸声过后,地面的前进通道也被打开。
刘文和米8直升机,也没有停留又转向其他战斗位置。
那里有我军进攻受阻的地方,刘文和直升机编队就去那里。
当部队突破前沿,向沙则纵深发展时。
又突然遭到阿三军机枪,和迫击炮的拦阻射击。
九连战士一时不察,当时就有数名战士被击中倒地。
随后是从后面上来一名,榴弹发射手仅仅发射了两枚榴弹。
就轻松解决了,阿三的机枪和迫击炮阵地。
八连投入战斗后,从侧翼消灭了反冲锋的阿三士兵。
连克12个地堡,向阿三军指挥所冲去。
七连攻击阿三军第三地堡群,当进至仲昆桥。
遭到桥西南,第四地堡的火力封锁。
该连八班连续组织7次爆破,才把桥炸断。
迫使第四地堡群里的阿三军,狼狈逃命。
该连二排用绳索吊下绝壁,会同八连从侧后攻阿三军指挥所。
直至11时40分,全歼该处阿三军。
20时154团主力,进攻至克宁乃桥。
同第11师32团二营会合后,即向哈东拉追击前进。
通往哈东拉的道路,山高林密。
危险路段像爬天梯一样,这是一条主要通道。
又是阿三军右侧唯一的退路,所以阿三军拼死争夺。
154团边打,边向上艰苦地攀登。
另一边刘文和晁队长,带领四架米8直升机。
载着154团一个连的战士和装备,从空中突袭到阿三部队后方。
于21日11时,守在最险要哈东拉山口,阿三军展开血战。
四架米8直升机,带了将近120人的队伍。
又从直升机上,卸下两挺PKM机枪。
这边阻击阵地刚刚建立,阿三逃跑的车队也赶到了。
战斗随机打响,这次我军战士没有留手。
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刘文坐着米8直升机也转了回来。
见此马上飞到,阿三最后一辆车的上空。
连续投掷迫击炮弹,边炸边往前飞。
期间有阿三士兵,还想使用枪支攻击直升机。
但都被直升机,两侧的机枪手迅速消灭。
阻击阵地上的我军战士,这时也压了上来。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刘文带着四架直升机返回补给。
下面的战士没有乘机返回,而继续搜索前进。
结果竟然在哈东山地区,收到了阿三军的“大礼”。
原来阿三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在带领随从逃跑的过程中,本想翻过哈东山。
但钻入密林后,由于缺少专业的导航设备迷路了。
没多久就被我军战士们,发现并俘虏。
154团先后共歼阿三军249人,(毙145人、俘中、少校以下104人)。
缴获81迫击炮10门、51迫击炮8门、90火箭筒3具、轻重机枪32挺、电台35部。
我伤亡140人(亡29人、伤111人)。
此时155团三营九连,也于10时占领了桑采拉山口,歼灭廓尔喀联队1个连。
至此已全部封锁了,克节朗阿三军南逃的道路。
即会同157团一部、32团二营和山南军分区的部队,在包围圈内展开清剿。
捕歼残余阿三军后,克节朗战斗也基本结束。
此后又根据总参电令,于22日至25日。
乘胜攻占了龙布普、龙布、吉米塘、永邦桥和达旺等地。
这些地区的阿三军,逃到了西山口一线。
从20日至21日,这一战役历时两天。
全歼了阿三军“王牌”部队之一的第七旅,共歼灭包括俘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以及1名上校、4名中校、4名少校在内的印军官兵1897人。
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其实在这次来西南参战,刘文已经很少直接在上一线战斗了。
尤其是刚刚玩熟了,直升机这个新物件后。
刘文就像刚考过驾照的,新手司机一样。
总想着没事摸一把,开着出去转一圈。
要是在学会个什么新的战术动作,那更是兴奋的不行!
平常都是在直升机上,投掷迫击炮弹,或是投放战士下去参战。
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在驾驶直升机,或是操作机载机枪。
62年10月底的我国与阿三,克节朗之战结束之后。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阿三,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支援下。
自11月16日起,不甘失败的阿三军。
再次调集3万兵力,准备再次发起新一轮战斗。
根据收集到的情报,阿三军队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
这次战斗他们,以蛇形状态分兵部署。
虽然战术在形势上进行了变更,可换汤不换药。
依旧是纵深浅,让整个部署显得头重脚轻。
军神刘帅表示,阿三军的这个“长蛇阵”在布阵方向上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有很大漏洞。
兵力部署也并非十分合理均匀,我军依然可以采用穿插战术。
具体行动就是按照敌人的部署,对敌军的四个节点进行对应的“打头、截尾、斩腰、击背、剖腹”。
阿三这边收拢兵力之后,将第4师部署在了地势险要的西山口-邦迪拉一线。
驻扎在西山口,至申隔一带的阿三军部队约1.2万人。
其中精锐3300人(含一个炮兵团),而从西山口往东南方向,至邦迪位仅有一条公路相连。
西山口海拔约4000米,从山顶到谷底落差2000米左右。
敌人守住这里,就可以居高临下防守。
其后续部队则可以,通过公路源源不断对西山口进行增援。
在他们看来,他们以为将兵力布防在此处。
不仅可以远离我军,避免受到攻击。
还能在后方高地安然发动炮击,以非接触式的防守阻挡我军。
事实上,阿三军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们一边修筑,以地堡为主的防御工事。
因此,对于我军来说,拿下西山口这个战略要地至关重要。
一边呼叫重炮部队轰炸我军,对我国释放善意的停战信号置若罔闻。
11月10日,在前线指挥部的协调下。
我军55师、11师,以及藏字419部队,开始了战略进军。
按照计划,55师总计2个团的兵力。
担任正面主力,负责突破西山口敌军前线阵地。
这两个团兵分三路,攻击阿三军左中右三翼。
之后再深入进军至,西山口和邦迪拉之间的德让宗地区。
以策应下辖两个团的11师,和下辖三个团的藏字419部队实施大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