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最终摇了摇头,但他的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周康明白,即使他拥有皇帝的完全信任,如果没有其他大臣的支持,他的计划终究会流产,而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困难重重,但至少,他没有孤立自己。
周康最后朝皇帝与群臣行了一礼,恭声说:"望皇上与各位大人三思而后行,以造福百姓,兴盛吾朝。"
周康深知眼前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但他也明白,必须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机会,去说服这些根深蒂固的保守派。王石的话虽刻薄,但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王大人言重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观点虽然流传甚广,但它是否一定正确呢?" 周康问道。
王石冷哼一声,道:"古训如此,何出此言?"
"古训固然有其道理,但道理非绝对。女子有才何尝不可为国家、为民众出一份力呢?"
王石眼角跳了跳,但他似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反驳。与此同时,周康觉得周围一群大臣中有些人开始略微动摇。
他继续说:"大人们,贵为朝廷重臣,应以天下为重,国家为先。如今社会已经在悄然改变,女子也有越来越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
与其束之高阁,不如给她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时周康环视四周,发现一位身材瘦削、面容严肃的大臣一动不动地弯着腰站在原地,他的眼神里没有轻蔑,也没有支持,但却充满了深思。
周康意识到,这位大臣可能是自己所要寻找的突破口。
他转向这位大臣说:"老大人,您似乎有些看法,不妨直言,以广吾短视。"
那位老大臣缓缓抬头,目光如炬,道:"周大人,你的观点虽然大胆,但也有些道理。
然而,世间之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证明。你可有什么具体计划,来确保这场改革不会带来动荡?"
周康心中一震,这正是他所期待的。他忙回答道:"确实,一时的变革难免会带来一些不适应和混乱,但这也是任何改革都难以避免的。
关键是我们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方案来指导这一切。
我已经在研究一些可能的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培训、选拔、考核等方面,以确保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选。"
老大臣听后,深吸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我愿意听周大人详细说明,并看看是否可行。"
在拥挤的朝堂之上,郑钧的沉默如同一座高山,令人不敢轻视。他摸着长长的白胡须,一动不动地站着,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但正是这种沉默让周康感到一丝希望。
"郑钧大人,朝中元老,英明之后,国之柱石。
今日没有当面驳斥我的观点,不知是否同意,或有其他看法?" 周康稳重地询问,每一个字都显得分外重要。
郑钧终于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如同古老的经文,沉稳而富有威严:"周大人,你的见识和勇气我都看在眼里。
改革乃大事,非一朝一夕可为。但若能让我看到确凿的计划和准备,或许我将重新考虑我的立场。"
周康心中一震,知道郑钧此言一出,即是给自己一个改变局面的机会。
他紧接道:"郑大人言之有理,改革当然需要周密的计划和一步一脚印的实践。若大人允许,愿随后与您详细商议,以期找到最佳的方案。"
郑钧的眼神稍稍明亮了几分,他点了点头:"如此便好,我愿听你细说。"
周康心中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整个改革计划中的第一步。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虽然仍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郑钧的态度至少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能够仔细推敲和改善计划的机会。
周康站在高高的朝堂上,他的目光落在王石身上,以及周围一群上了年纪的大臣。
他内心明白,这次争论的意义远超一般的朝政争议,它关系到女性未来能否参与国家政治,能否在社会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石大人,你刚才的三点,我均有话要说。" 周康话音一落,朝堂上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张。
"首先,才子风流成性的逻辑,恐怕不成立。君子之交淡如水,才女岂不能有贞矣?"
王石面色一变,但并未打断。
"其次,您说女子有才命途多舛,这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而非女子自身的问题。如若不给予机会,又如何断言其不可?"
王石想要反驳,但周康接着说:"最后,您说大势所趋,那么这种大势又是谁来定义的?时代在变,法律也应当与时俱进。您所说的'分内事',并非天经地义,可变可不变。"
王石被周康的话气得脸色铁青,他狠狠地说:"周康,你这是大逆不道!"
周康看了看身旁的郑钧,郑钧微微点了点头,似乎在默许他继续说下去。
"王石大人,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令我痛心的是,我们今日所谈论的,并非个别女子的命运,而是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将女子限制在家庭,你我皆知,失去的不仅是一部分人才,更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全场一片寂静,周康知道,他的话一出,或许会引发朝堂上的更大风波。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相信,只有面对和改变,才能推动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王石气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但在郑钧的目光和其他大臣的注视下,他最终没有发作,只是冷冷地说:"好,既然周康如此执着,那就请皇上作个裁断吧!"
周康转身看向皇帝,皇帝眉宇深锁,看似也在思索这一切。
最终,皇帝开口:"此事非小,需慎重考虑。周康,你既然有如此见解,那便先行准备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再来朝堂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