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既是去太原传旨,却不知楚帝的诏书上所述何事?”孔雁冰问道。
申寒望着照壁,没有回话。
“李大人以兵部侍郎之职,星夜兼程,五日便到了太原,将诏书亲手交于手握三十万大军的楚国护国大将军。诏书上只有十二个字:长安危,满城泪,日夜盼,将军归。”这时,守门的那位老者倚在大门上,悠悠说出这句话。
孔雁冰回头望着老者,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申寒则始终没有回头,也没有说话,只是凝望着照壁上的“李昌元”三个字。
见申寒和孔雁冰都在发愣,墨桑转头看向老者。
“老先生是如何知道那诏书所述内容?难不成亲眼见过?”墨桑问道。
“老朽也是听人说起。当年李大人当众宣旨,在场之人自是不少。故而流传下来。”老者回道。
“道听途说罢了。”墨桑不屑道。
老者微笑不语,转身回到门前的躺椅上。
“我们去正堂看看吧。”申寒说完,朝前走去。
孔雁冰等人跟在后面。绕过照壁之后,又是一座院墙。众人进得院门,却见前方是一片池塘。池塘之上有一座木桥,尽头是对岸一座凉亭。踏上木桥以后,向下看去,可见池塘里正有不少鱼儿在水面游荡,不时带起一阵涟漪,传向岸边。
众人很快过了木桥,抵达了对岸的凉亭。凉亭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楚风亭”三个字。众人便在楚风亭内暂时歇脚。此时池塘水面一阵微风拂过,吹入楚风亭中。众人顿感一阵清爽。
申寒沐浴在这微风中,却不由想起了当年的李昌元。当日,李昌元于长安皇宫内接过楚帝的圣旨时,应是身负楚帝乃至整个长安的全部希望。自长安至太原近千里的路程,他也一定是风餐露宿,片刻不敢耽搁。当他满怀希望地看见太原城头迎风飘扬的楚国军旗时,是否也曾幻想过,长安城内的楚帝与一城百姓们即将迎来勤王大军呢?
但现实击碎了他的全部希望。手握楚国最精锐的三十万北疆大军、寄托楚帝全部希望的护国大将军申玉,出人意料地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静观其变,坐视长安沦陷,让楚帝和全城百姓沦为刀下之鬼。
申寒想,那时的李昌元,或许想过刺杀申玉。但理智又告诉他,除了申玉,再无一人可以平定叛军。申玉一死,北疆大军群龙无首,难以迎战叛军。则惨遭屠戮的,便不止长安一城百姓。李昌元当时的心境,应是无限悲凉的。
在楚风亭中休息一阵,众人起身离去。很快抵达了楚祠的正堂。正堂门前,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有一首诗,其诗云:
万里江山一梦中,
皇家布衣莫不同。
可叹步履太匆匆,
无缘再拜长安宫。
申寒看着这首诗,心想:想来这又是李昌元写的。李昌元这是在感叹,国家动乱、江山风雨飘摇之际,皇室和寻常百姓的命运并没有什么分别。就如长安之战中一般,叛军破城以后,皇室与百姓尽皆遭到屠戮。至于李昌元自己,他想到当年离开长安之时太过于匆忙,来不及多看一眼,便踏上了求援之路。以后再也不能在长安的宫殿中朝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