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一份《关于地球化石燃料储备危机报告》,悄然出现在各大国家的报刊上,作者署名——
没人知道这是谁,除了攒写的当事人,在系统空间攒写了约三个月的理论研究报告,还有从未来搜集的报告,进行了一份整理后,首发用三种语言发表在三处报纸上——分别是华夏的《人民日报》、欧洲的联邦德意志发行的《明镜》,还有就是美利坚的《纽约时报》上。整份报告篇幅长达8页之多,以至于三份报志都特别加印篇幅以便收藏。其后,更是开始传遍了全世界,并出刊了相关理论报告书专门对这份报告进行验证——特别是依赖石油作为收入的中东诸国,更是极度焦急,因为一旦自己的资源确实是有限,那么今后化石燃料的销路,油价都得上涨。这样他们的赚钱计划,必然受到影响。
为此有的人暗中开始调查,却始终找不到攒写人在哪里。
而其后,《环赤道轨道电梯太阳光发电系统》,也被发表了出来。同样的作者署名——
这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此人如此神秘,却接连提出两个跟能源相关的理论报告和发电系统,让世界各国包括情报组织都很感兴趣。然而,一样还是查不到……
而发表两篇文章后的杨晨,此刻却正在131厂内偷着乐,并且开始看四九城工厂效益的报告。
“没想到,最后还得靠并购,把娄氏原本的厂子,这样要回来啊……晓娥,这个厂子,以后要不要作为见面礼,重新送给你呢?”
杨晨看了看外面的蓝天,叹息:“以后这样的天空,希望能多出现。”
毕竟在原世界,四九城的空气污染,一度到了严重的地步,汽车、工厂还有各种各样的废气,让蓝天白云见到的时间,不断缩短。现今,是个控制空气污染的好机会,降低化石燃料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让汽车使用环保度高的高标号汽油,以后再逐渐用电能取代汽油,这将是今后科技发展的课题。而最好能获取电能又无污染的办法,自然就是太阳能了。
而这个环赤道轨道电梯太阳光复合发电系统,是一个能带动全世界团结起来建造的一个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杨晨相信,这个能给全世界带来诸多好处的环赤道轨道电梯太阳光复合发电系统,会让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会趋向于积极建设的。毕竟,一旦证实化石燃料存量有限的危机,化石燃料的收购价必然上涨,而且枯竭是必然的事情后,就会迫使人类寻找更便宜,容易获取的新能源了。
可控核聚变,除了现在杨晨能做的华夏方理论,其他国家理论上研究最少也得五十年,实际上要多久,不知道。
所以,相对便宜,建造成本,研发成本更低的环赤道轨道电梯太阳光复合发电系统,将是未来全世界所追求建造的目标。
而竞争,将会从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资源,逐渐转向宇宙的资源。氦3,太阳能,新型金属研发,都是如此。
以后人类的争端,转向宇宙,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现在当下,还是得守住自己祖国的三分亩地,作为进军宇宙的后盾!
美利坚首都华盛顿白宫
尼克松看了看最近的两篇关于的文章,叹息:“很有见地,阐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性,并且研发放眼在当下最容易获得的太阳能上面,由此可见,这位,应该是个研究者,如果我没猜错,他应该是华夏的一位物理学家或者科学家。动用CIA,去华夏调查一下,这个的人的身份,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把他挖过来,作为美利坚的科研者,为美利坚服务。”
“总统阁下,我同意你的想法,不过,看他发表文章都是匿名,很明显是不想自己出名,深挖难度应该是非常大的。我们情报部门只能尽力而为。”
尼克松看了眼前的这位情报官,叹息:“我明白。没想到,以前有钱学森这位物理天才返回华夏,对美利坚是个损失,却不曾想,华夏也会自产这么有理论性的人才,而且这位人才,还匿名发表,估计就是不想离开华夏吧。”
“如果能找到,我们会尽量劝他前来,毕竟,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啊。话说,如果他不肯来,我们要不要……”
“不了,他也没有发表什么军事理论的事情,也就一个能源科学家,而且他发表的这两份,据说在其他国家也有首发,可见这是他发表的是共享技术。难得,能拿出来作为全世界共享技术的人才,心胸多广阔呢?”
尼克松这番话,要是杨晨听到了,只会掩着嘴笑笑。
这两份报告,本来就是面向全世界的啊!要不然,怎么叫做共享的?
何况后者环赤道轨道电梯太阳光复合发电系统,并不是一个国家出力就能解决的。而且轨道环必然要经过相关国家的上空,这也涉及到领空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全世界互相配合才能建造。
杨晨的这两份报告,不知不觉中,开始了给世界整合的道路,让人类为了能源,而开始团结起来。
世界经济联合UNION,人类革新联盟,新欧洲共同体AEU,正开始慢慢形成……
毛熊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什么太阳光发电系统?这是吹毛求疵吧?而且这名字摆明就是个华夏人出来哗众取宠的。特么肯定是假的。我们这边能有人证明这两份报告不真实吗?”勃列日涅夫咆吼着,不断的骂远在四九城的杨晨——当然他不知道这个就是杨晨= =
“要证明这两份报告不真实有难度啊,书记阁下,而且这两份报告,其实是共享性质的,我觉得,不如拿来好好参考看看?”
勃列日涅夫一手拍在桌子上:“就特么一个华夏人吹毛求疵的东西,你们也信?”
“阁下,这恐怕不是吹毛求疵啊。”两位研究能源的毛熊科学家开始解释。
“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