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草草的吃了一下母子三人就上了床,屋外蛐蛐跟蛙叫声此起彼伏似要争个高下,温清林拽了拽温晴的衣襟,小声说道:
“娘,我兴奋的睡不着。”
“不睡觉明天就没精神玩了哦。”
说罢温晴转过身去,轻轻的拍着温清林的后背,哼着轻柔的小曲,温清林听着听着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睡眼朦胧的时候还在想:这曲子真好听。
“你哼《七里香》当摇篮曲?”9527怀疑统生
“别的我也不会啊,要什么自行车,哦对差点忘了,还好你说话提醒我了,定个四点半的闹钟,不要哔哔声!”
“....(′д` )…彡…彡。”
尽管9527满脸不情愿,但是还是尽职尽力的叫醒了温晴,毕竟它现在可占着百分之五十的分成,它也不想受这个委屈啊,但是对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温晴把原身藏在土炕里层的银子拿出来,拿了10两小碎银子,带了200文铜钱,一脸暴发富的姿态,要知道,这么一个土房子院子也不过20两,贴身放好,然后装了点水,干粮没有不要紧,咱有朋友不是。
温清林把水拿着,温晴抱着女儿来到了赵虎家,王氏已经往牛车上放好了准备去集市上要换的东西。
“温妹子来啦。”
“麻烦你们了,咳,赵嫂子能卖给我一些多余的干粮吗?”温晴隐隐约约还是有一些尴尬的。
“说啥卖不卖的,你之前还塞给我...早上煎饼正好做的也多,我拿给你们,路上吃。”王氏连忙阻止温晴递给自己铜钱,赶忙去厨房装了六块煎饼给温晴。
“走啦。”赵虎冲着她们喊了一声就赶着牛车往外走,温情林兴奋的爬上牛车,村里有牛的人家并不多,牛可是现在农家最金贵的东西,一头牛要6-9两银子,普通的佃农一年务农收入也才8-9两银子,所以大多数人家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买一头牛,毕竟庄稼人身上有的就是力气,苦一点没关系。赵虎从他爹开始就做的是赶集的买卖,除了自己去赶集,偶尔也接送人去城里的活,所以家里才有牛。
牛车摇摇晃晃,赵虎不时的吆喝一声,俩团子第一次走出村子,啃着煎饼左顾右盼,好像看到根草都觉得新鲜,温晴不时帮孩子擦擦腮帮子上的煎饼渣滓,温晴则跟王氏闲聊,
“妹子,你去市集干嘛啊?”
“想买点米面什么的,总是跟村里人换太麻烦了。”
“麻烦什么呀,都是庄稼人哪有去市集花钱买的道理,我们家今年打下来的谷米还在呢。”
温晴谢绝了王氏的好意,不想她到时候被婆婆训斥,被别人孤立。
终于在天大亮的时候到了市集,市集并不大,但麻雀虽小却卖什么的都有,温晴本以为她们来的已经够早了,没想到已经很多人开始摆摊子了,赵虎两口子熟练的找了个地方摆好东西准备叫卖,温晴则打算带着孩子去市集逛逛。
“我们申时往回走,你看着点时辰,”王氏对温晴嘱咐道。
“我醒得。”
温晴左手抱着媛媛,右手牵着清林,
“清林不能走出娘的视线哦,人太多了,万一挤丢了怎么办,”温清林虽然很想放风,但是还是懂事的点点头,温晴感觉手背一凉,寻思也没下雨啊哪来的水,一看小女儿口水吧唧吧唧的往下掉,顺着温媛媛眼巴巴的眼神看过去,原来是一个小孩在那舔糖葫芦,小丫头虽然没吃过,但是不妨碍她觉得很好吃,温晴被逗笑了,用汗巾擦了擦温媛媛的嘴巴,点了一下团子的鼻子“小馋猫,”然后带着二人去找到了叫卖糖葫芦的小贩,
“糖葫芦怎么卖啊?”
“1文钱一串~咱们家的糖葫芦保证新鲜酸甜!”
“来两串,”
“好嘞,您拿好。”
给俩孩子一人一串,温清林刚拿到手咽着口水对温晴说:“娘,我一个人吃不掉,你先吃点,然后再给我吧。”
小丫头则两只手举着棒子就往温晴嘴边塞:
“囊,吃。”温晴象征性的碰了下糖葫芦,摸了摸温清林的头,“娘不爱吃甜食,你自己吃吧,吃不掉就只能丢咯。”
“娘我能吃掉。”说着就急急地一口咬了上去,第一次吃糖葫芦的两个团子,感觉被甜到了心里,也学着看到的那个孩子小心地舔着糖衣。
温晴叹了口气,原身想用50两把俩孩子养大,所以过的格外的拮据,结果谁成想存下来的钱都便宜了张癞子。
温晴一路走过去,问了几家米面,货比三家,挑了家最便宜质量看着也不错的,分别买了六斗米,六斗面粉,面粉比米贵些,米一斗五文钱,面粉一斗9文钱,一共花了84文,对方都是老实佃农,看温晴带着俩孩子不好拿这么些东西,拎着东西跟着温晴找到赵虎的摊子那,将东西放再牛车上,王氏看着乍舌: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粮食啊?”
“我想着清林要启蒙了,想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里,这不多备点给夫子做束脩。”
“清林?”
“是的王姨,我娘给我起的名字,温清林,好听吧~”温清林第一次听到除了自己娘以外的人叫自己名字,“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显摆一下。
“yu 媛媛!”小丫头扬起满是糖渍的腮帮子,不甘示弱紧随其后。
温晴:这俩孩子得瑟的性格随谁啊?
9527:你说呢?
王氏吃惊的看着温晴,村里的私塾说是私塾,其实赵老地主请的夫子,本来只是教家中子弟做个家学的,但是夫子觉得教几个人也是教,教一群人也是教,于是干脆想开个学堂,老地主尊重夫子的意思,所以才办起来的。
可惜赵家村毕竟是种田为生的,虽然知道读书人有前途,但是耕读世家说说容易,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那是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的,所以赵家村真正送孩子去上学的寥寥无期,去的都是附近几个村子家境殷实的人家,王氏没想到温晴孤儿寡母的竟然想送儿子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