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句话后,郑惜文即使立刻回了信息,也没有等到沈梓静的回复。包括刘爱静,贾亚楠都没有回复信息。这让郑惜文很担心她们的安危。
因为月球单面面对地球,使得大部分基地都建在面向地球这一面,而背面除了科研军事基地外,没有生存基地。
大学科研区里面之前有很多科学家在工作。随着大学生的到来,这里热闹了很多。
基础课学习基本是视频和地球校区的同学一起学习。
因为这里是从全国的大学筛选出来的学生,即使分配在两个大型基地和一个小型基地中。吴刚基地的大学科研区也有一千五六百学生。
基础课,这一千多学生是可以随便听的。甚至可以录像。专业课更是如此。比如,七个地质大学的专业课。大家都是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段,自己来决定听哪个老师来讲。甚至同一章节,这堂课听不懂还可以去别的学校听。至于为什么不用纯网络教学。那是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太空时代刚刚开始,务必培养严谨的互相配合工作态度和阳光开放的性格。
因为经常一起听课,几人也认识了其他学校的几个同专业的同学。比如帝都地质的沈月红,东海地质的刘洋,还有个经常蹭课的逯延鹏。
第一周结束,到周末的时候,郑惜文深刻体会到了,为何沈梓静说“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他收到了文件,署名沈梓静,刘爱静,贾亚楠主编的:《只对我们朋友的月球基地实习强制考证计划》。看这标题的语气,郑惜文知道,她们和自己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心里有点欣欣然。回复信息后,她们依然没再回信息。不过既然有闲心写强制考证计划———她们的安全肯定是没问题了。
来到基地第二周的周六。也就是强制考证计划开始的第一天。张江波和李兴祖李善友也要和郑惜文一起去报名。当然,看到两天被安排了四个考证训练,并且平时也要每天练习三小时的强度。他们有了一点点退缩,比如只报考一个证。
例外的是张江波很积极,因为他知道制定强制考证计划的主编之一是刘爱静。
周六上午找吴刚基地行政区的沈嘉行报名考联合国月球探险二级资格证的训练学习。
这个证是联合国进行多国联合科研的准入证。涉及最多的语言翻译系统的熟练使用,各国月球基地设备的标准,各国礼节这种操作性不强的科目,以及联合国认证的设备使用能力,不需要熟练,只是要求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如果要考三级资格证,那就困难多了,需要大量的野外活动评分达标。如果达到传说中的六级,就已经是相当于能够独立操作所有系统的真正的宇航员了。至于最高的七级,那是在足够的设备条件下,能够独自一人在太空生存很久的牛人。
郑惜文,张江波报了这个名。
周六下午两点去找资源贸易区刘理仁报名太空漫步二级资格证的学习。这个证主要是熟悉太空中工作的设备。并能够使用。报名人,郑惜文,张江波,李善友。
周日上午找维修维护区贾某某报名探测器操作三级证。这是真正能工作上岗挖矿的上岗证。据说这个证只对相关专业开放。报名人,郑惜文,张江波,李兴祖。
周日下午哪里都没有去,而是在宿舍等待领取考证学习需要用的装备。当满满一车总共五套各种宇航服和各种设备放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是凄苦的。其他人都是多一两套宇航服。而他们是五套。最重的还有一套沉浸式设备体验器,一吨重的设备。
装备设备的存放没有问题,只是替换了宿舍內三十平米制氧植物。
此时的他们有点庆幸,网络报名的月球三级通行证和实习证。大部分人考证是为了下次登月手续更方便。而且可以申请去其他国家的基地。这个诱惑还是蛮大的。最重要的是,只需要将学习内容汇总,由系统评分,如果通过,也就能顺利拿证了。一般情况,半年时间拿到两个证,也就百分百拿到这个通行证和实习证了。不需要设备,也不需要耗费多长时间。
按强制规划,他们每天训练三小时左右,于是这个基地就多了两个天天进行考证训练的人。这样的人群,有十几个。这些人是有远见的,见证就考。这十几个人也经常交流训练心得;苦并快乐着。
三周的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只是令张江波很不爽的是,两人没机会去嫦娥基地,刘爱静沈梓静也没有跟着沈梓静来过吴刚基地。她们的回复信息依然是每周一次,每次不超过二十个字。只是督促考证。
某一天,同学们都在上课,讲课的是范爱国教授。他收到了一条信息,一脸震惊,然后停止了授课,将授课大屏幕连接到地球的实时显示。通知了大家一个悲痛的消息,利智大地震了,9.2级。本世纪目前为止最大地震。
从太空观察地震,对很多学科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可是,范爱国教授只做了寥寥几句专业说明。毕竟地球是他们的家。此次地震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没心情讲课。
地震引起的时速七百公里的海啸在太平洋扫过。巨大的屏幕上能够显示出来在太平洋上有数十个特殊标记。那是超过五万吨的巨型运输船,或者军舰航母。他们应该收到了海啸即将到来的消息。正在用最大速度,开最大马力,远离海啸区域,但是一百公里的时速在七百公里时速,几十上百米高的巨浪面前显得如此笨拙缓慢和不堪一击。人类的钢铁巨舰,溅起巨大的浪花,缓缓沉没在海底。没有人有能力救援。
地震引起的海啸经过一天到达太平洋西海岸,沿途摧毁的大型船只不下于百艘。除了零星的两三个舰船没有下沉外,其余的都被一扫而空。
这一天,学校无心授课。整个月球基地都处于沉默状态。
对于目前的月球基地人来说,他们无能为力。
随着救援开始进行。海啸渐渐平息。人们开始发现。某些海啸中沉没的巨轮,除了直升飞机转移的人员外,竟然有几百人得救了。他们是地震五天后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的小岛上的。对于他们的得救,自己没有任何记忆,甚至,地震前几天的记忆也都是一片空白。他们自认为是上天的眷顾。
南极的地下深处。一个对人类极为重要的会议正在进行。而参与的人员,竟然没有一个是各国政要。会议的气氛并不友好。
两周后,月球基地的活动已经完全恢复。这次地震的相关数据也早已经送到了国家的地质专家手中。
这次的地震不同寻常。
波形分析显示,这次地震不应该发生。两个大陆板块产生的应力还不足以引起这么大的地震。地震的原因是地幔中和地壳交界部分,产生了断裂。没有理由的断裂。地质学家们都想到了——这是人为制造的地震。
此次地震的分析成为了地质类专业都在讨论论证的案例。没有结果的案例。
考证陆陆续续开始进行了。除了联合国的探险证是需要连续学习三个月的外,其他的证,郑惜文是陆陆续续的考过了。不过,每考过一科,沈梓静就会发来一个新的学习考证科目。这令郑惜文有点不习惯,感觉自己被监控了。
在月球基地学习时间原定是半年,实际上是从二月底到八月中。学习时间到六月底,剩下一个半月是实习。
五月初,郑惜文按惯例的收到了沈梓静的信息,这次没有敦促考证,而是说“我看到了你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很好”。郑惜文立刻换成电话打过去。可是如此也只是听到对面的盲音,甚至最后被挂断。他电话联系父母,还是不能接通。
正在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他忽然收到了母亲的信息“我和你爸很好,你要好好学习,多考证,能考的就考。”
郑惜文一阵头大——因为之前他咨询过了,太空,月球类的资格证,一共有23个。他学不完啊。同样的,打电话,发信息过去,父母也没有回复他。
第四次体检过后,医生通知他说不用再来体检了。随时待命即可。郑惜文问医生自己是什么情况。医生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这个问题,我不清楚,我只负责采血样和通知你结果。
五月中旬,地质大学地质类专业迎来了第一次实践课。
正常大学,大三才接触专业课,自己本专业也只上学期进行了一次实地测绘。第二次实地就已经在月球了,这对大多数人来讲挺魔幻的。
实地学习场景很简单。同学们从吴刚基地出发,去往工业区外面十公里处的采矿平台,然后坐上专用隧道车,从月球隧道一直下行二十公里,期间介绍并实际采集各层的岩石标本。虽说是月球了,但是标本基本上和地球差不多,也只能作为初级学习场景而已。因为标本类似,有科学家坚信月球是从太平洋飞出去的。虽然郑惜文觉得这想法不对。可也没理由反驳。
近似专业的实习学生大概一百五十人左右。分成三天实习。郑惜文所在的吴刚基地大学生属于第二天的批次。
在出发前,他接到了沈嘉行的提示,实习期间独立挑选出十种不同的矿石,积攒二级探险证晋级三级探险证的积分。争取八月份晋级三级探险者,最后还不忘暗示他,三级证有福利。很好的福利。搞的郑惜文有点郁闷。早说的话这三天他都参加,积分不就三倍了吗!
隧道车是电能驱动的。五十几个人,外加五六个带队教授,共六十一人乘坐两趟隧道车。
这次实习还顺路带了一个探险者,据说是去年登上月球的,那时整个国家的全部大学的大三也就选出来五十人来到月球。而他们今年已经是大四了。他的服装是标准的联合国探险者宇航服,然后左肩贴着三级探险者的标记。上车后只是选了一个最后的位置坐下来。
由于在地下,并没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每个同学老师都是穿着五十公斤重的标准宇航服。否则也不会一车只能坐三十几个人。而探险者宇航服,外带众多挂件,比标准宇航服重了五十公斤,甚至不得不内置了助力设施。所以显得更加高大。
穿着比别人大一号的探险者宇航服。郑惜文觉得自己很酷。张江波也是,觉得自己很酷。除了那个三级探险者外,他们是最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