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崛起一八五九
  4. 第0030章 猛虎出山
设置

第0030章 猛虎出山(1 / 1)


杭州方向,浙江巡抚罗遵殿抽调各地兵力,在富阳和诸暨两地各增兵2千,并征招当地乡勇协防。防御严州、金华方向的扬威军。

同时,仿效湘军的做法,开设厘金局,向过往商户收税,用于组建乡勇的军饷。一时间,整个浙江是民情鼎沸,商家农户敢怒不敢言。

战争最后打的就是钱粮,江南大营巨大的钱粮供应,几乎把浙江全省税赋全部搭进去了。现在太平军进攻浙江,自己有守土之责。组建乡勇抵御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可罗遵殿悲剧地发现,浙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财来支付乡勇的粮饷。罗遵殿即使是知道开设厘金局有种种弊端,也不得不这么做。至于民情,已经顾及不上了。

话说吴天佑带领准备攻打杭州的北路军,在昱岭关附近潜伏下来,这一等就是三十来天。从传回来的各路消息看,南路军进展顺利,牛大壮很好的执行了预定的战略计划,花了足足十来天的时间,才拿下兰溪县。休整三天后,挥军杀向金华。

潜伏,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特别是这么长时间的潜伏。虽说吴天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使得士兵们的不至于像野外潜伏那样艰辛。但近一个月的潜伏,士兵们的忍耐也已经接近极限。

看到离出征的日子越来越近,吴天佑带着贾绍明开始在各部队走动,了解及安抚士兵们的情绪。为即将的出征做准备。

贾绍明,是在天京组建镇妖军后营的时候,那15名文人之一,和雷彪一样也是秀才出身。原来在韩鹏的特战师里任卒长。

吴天佑见他能文能武,就把他调进侍从室,协助自己处理军务。是整个侍从室里唯一不是来自徽州世家弟子的人。

谁知道,这人悟性极高,渐渐得到吴天佑重用。

吴天佑一直有组建参谋部的想法,无奈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心中最佳的参谋长人选是左宗棠,其次的曾国藩。可这些人现在都在湘军中,而且都是重量级人物,自己也弄不过来。贾绍明是当下最佳人选,可惜年龄太轻(他也不想想自己的年龄),怕是难以服众。

“报告军帅,南路军紧急文书”。这时,亲卫带着一名通信兵过来。打断了吴天佑的思考。

“快拿来。”

来信汇报了金华的战况。第三师在攻占兰溪后,休整三天,起兵攻打金华。谁知道,等大军赶到金华时,还未扎营,金华城里的知府王桐便派使者过来请降。牛大壮也是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让大部队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带着第三师前营进城,接管金华。

其实选择投降,这也怪不得知府王桐。金华的主力在兰溪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城里剩下的守兵仅800人,加上乡勇也不抵用,徒增杀戮罢了。

知晓扬威军于其他太平军不同,军纪甚严,不喜杀戮,对平民百姓是秋毫不犯。于是召集手下合议,最终投降。

但金华战事结束,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把杭州这帮官员的视线从金华移开。有可能会加紧周边消息的探查,防御扬威军进攻。这就增加了他们发现扬威军进攻杭州计划的可能性。

吴天佑于是摊开地图,在上面比比划划,思考下一步如何行动。最后,他的手指在富阳和诸暨两地不停转换,显然已经有所决定。

“贾侍从,记录命令。”

“到。”贾绍明闻声迅速过来。

“命令。水师左营留守严州德建,林小虎率第五师前出富阳,秘密监视富阳守军。二月十九发兵围城,围而不打。若发现守军有撤退驰援杭州的迹象,立即出兵消灭。

第三师除继续清扫金华各县外,派出三个旅前出诸暨,秘密监视诸暨守军。二月十九围城,围而不打。若发现守军有撤退驰援杭州的迹象,立即出兵消灭。完毕。”

侍从室秘书在一旁迅速起草完命令,交给吴天佑复核。确认无误,加盖印章发出。

贾绍明在旁一直观察这个比自己小了近10岁的军帅吴天佑的一举一动。发现他发出的两份命令是恰到好处,既能阻敌增援由可有效消灭敌军。贾绍明相信,这事自己也能处理好,可是像他这么快的处理速度,还是没有把握。

真想知道,军帅这小脑袋瓜里到底还藏有多少东西。看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十年二月十五戌时始(19时),夜幕降临。早春的寒气开始笼罩整个营寨。士兵们却是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吴天佑率特战师、第二师、炮兵1旅、亲兵旅万余人,乘夜从秘密营地出发。沿着预先探查好的小路,朝杭州方向摸索前进。

当晚正是月圆时,明亮的月光让扬威军的夜间行军减少了不少困难。当晚就绕过昌化、于潜两县,在距于潜东南方30里的一处密林里隐蔽休息。

而军营里剩下的第四师、水师右营和骑兵队,也在二月十六辰时始(7:00时)出发。水师右营驻守昱岭关,第四师和骑兵队在师帅严三狗率领下,朝昌化方向攻击前进。

二月十六晚,吴天佑率军再度从昌化临时休息出发,经一晚急行军,穿过临安县,抵达余杭县南部30里一处预先选定的休息点,隐蔽休息。

十七晚,部队终于到达指定埋伏位置,杭州西湖西南的灵隐飞来峰。

连续三晚的急行军,造成部队不同程度减员,加上不能生火,就只能以干粮就生水来充饥,部分士兵生病无法随大部队行动。总体兵力减员达6%左右,不过对战力影响不大。

天竺寺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岸的天竺山南麓,始建于石晋天福七年(943年),当时叫西明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天竺寺。几经损毁,明景泰三年重建。发展至清初,已经是刹宇连阡,巍峨辉煌。比丘、比丘尼达百数十人,终日诵经说法,焚香拜礼。

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寺,以上天竺寺为尊。

下天竺寺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属于禅寺。也是几经损毁,在明朝洪武年间开始重建。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大殿。乾隆皇帝临幸下天竺寺的时候,御名法镜寺。

中天竺寺称法净寺,位于下天竺寺之南、稽留峰之北,属于禅院。始建于隋末唐初期间,宋朝时叫崇寿院。中间几经改名,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赐额称为中天竺法净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名法净寺。

上天竺寺称法喜寺,位于北高峰之麓,中天竺寺之南。至明代开始,寺内设置僧道衙门,掌管杭州一带的宗教行政,一直延续到清朝。

清帝信奉观音大士“奇术妙相”、“灵感显应”,对天竺寺恩宠有加。康熙玄烨,六巡江南,五到上天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弘历南巡时到上天竺,除题诗外,并定名上天竺寺为“法喜寺”,御书寺额和“宝陀飞观”、 “普甘露门”等匾额,题写柱联有:“绕座法轮明宝月,盈阶甘雨散花天。”

清朝皇帝这样重视天竺寺,而且两任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和乾隆都亲自到过此处,并留下墨宝。下面的一帮官吏自然是不敢有所怠慢。按惯例,高级官吏都在二月十八这天拜祭,二月十九观世音大士诞辰则留给平民百姓和低级官吏拜祭。

二月十八早,浙江巡抚罗遵殿一行文官武将,前去法喜寺祭拜。文官坐轿、武馆骑马,一路是锣鼓开路,从天竺山西麓沿山道向上天竺法喜寺前进。

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扬威军昨晚已经埋伏在附近,几千精锐的士兵正树林草丛之中,看着他们上山,一步步迈进预先设好的口袋阵。

虽然整个上山的官道经过数次修整,可以骑马、坐轿上去。可大部分习惯于养尊处优的官员及眷属,还是感到疲惫不堪。于是,罗遵殿安排众人在入寺庙前先行休息,恢复精神。并同时可以整理衣冠容貌,以示庄重。

半个时辰后,罗遵殿一行开始步入法喜寺。随军卫护以及各自的亲兵护卫,则在殿外警戒。当罗遵殿一行按顺序准备拜祭时,亲卫进来急报,发现大批长毛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法喜寺围过来。

罗遵殿当场吓了一大跳,大批长毛军打过来,怎么事先没有半点征兆?自己的探马在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来回搜寻,居然没有探查到半点信息,可恶。

罗遵殿只得带着一班武将文官,退到殿外。走到一处高台,罗遵殿接过单筒千里眼,向中天竺寺望去。只见一排排身着太平天国军服的士兵,手持火枪,向这边逼近,人数大概有两三千。特么的,这那是什么普通的太平天国部队,这分明就是扬威军。

他也是从金华知府的汇报中,知道扬威军虽然是穿通常的太平天国军服,可是,却是清一色的火枪部队。再看左、右、后面,都发现密林中围过来的太平天国士兵。罗遵殿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不好。我们被扬威军包围了。”罗遵殿失声叫到。

听到巡抚这么说,一众官员顿时惊慌失措,队伍瞬间混乱起来。由于还有部分官员携带家眷同行,包括罗遵殿也是带着妻女一起来到。一时间,就听到女人孩子的哭声、男人的骂声响成一片,恍如末世来临。

罗遵殿不得不登高一呼。

“肃静,肃静。护卫队长何在?”

“抚台大人,奴才在。”

“速派人,分路突围,去杭州报信求援,快。”

“喳。大人,奴才立刻去办。”

护卫队长离开后,罗遵殿发布第二道命令。

“所有官员,把亲卫集中起来,由我统一指挥。武将留下,其余人等,退入寺庙躲避。”

差不多半个时辰,扬威军便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就连后山上也是人头涌涌。正门外就更不用说了,足足有5千人之多。

罗遵殿面色铁青,初步估计,来的扬威军不下万人。而自己手上,官员们留下的亲卫加上护卫兵也不足800人。就凭这点人,能干什么?就算派出去的卫兵冲出包围,请来救兵,也同样无济于事。根本不够别人打。这就是个死局,让对方算计了。

罗遵殿向众人问计,有何方法应对如今局面。众人都是低头沉默,没人开口。如今的局面还有什么方法?不外乎投降、战死、被浮罢了。想求胜、想求援解围,纯粹是想多了。即便是诸葛再世,也是无能为力。

此时,身边的杭州将军瑞昌站了出来。“巡抚大人,长毛势大,且全是火枪,我军在此就是送死。最好退入寺庙,利用庙舍、围墙等地利,节节抗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杭州将军,虽然品级在巡抚之下,可因为是满人,本身又是旗兵的统帅,地位超然。就是巡抚,也不得不给面子。瑞昌的意思很简单,战至一兵一卒绝不投降。而且,瑞昌本身就是武将,对用兵作战自然是一清二楚。他的话,是现在局面下的唯一选择。

可罗遵殿却犹豫了。布政使沈兆澐看到罗遵殿犹豫,就明白他的顾忌。他本身也有同感。于是只能站出来,替罗遵殿解围:

“杭州将军所言极是,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是,法喜寺内妄动兵事,只怕对菩萨不敬。而且,寺内藏有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两位圣人不少墨宝,如因此遭遇损坏,只怕我等吃罪不起啊。”

沈兆澐此言一出,原来准备支持杭州将军瑞昌的官员立即收声。这可是两顶天大的帽子,一个是不敬菩萨,一个是不敬先皇。即便是咸丰帝亲至,也未必戴的起。

罗遵殿看到沈兆澐说出了自己的顾忌,感激地向他点头致谢。在寺庙外是送死,退入寺内又是大不敬,现在是谁都不敢出声了。但是,决定还是要做的。

罗遵殿于是道:“沈大人所虑甚是。但事急从权,我军不能在寺外等死。我决定按杭州将军提议,撤入寺内。只是我军必须避开有先皇圣物的宝刹即可。”

听罗遵殿如是说,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毕竟,没人想死。罗遵殿于是立即命令部队撤入法喜寺偏殿,就地布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