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巡之日。
帝王出巡,定当声势浩大,大张旗鼓,万众瞩目。
东巡,不是帝王贪图享乐的私欲,更多是为了巡视天下,巩固统治。
始皇东巡,彰显大秦威仪。
东巡路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延绵数十里,马车并驾,拥护着始皇的仪仗队正缓缓前行。
马车滚滚向前,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
一路上,百姓纷纷跪拜在地,不敢抬头仰望帝王圣颜。
始皇,知人善任,用贤任能,统一华夏!
始皇,勤于改革,敢于创新,开创帝制!
始皇,六王毕,四海一,结束数百年的战乱,还天下人一个安稳的国家!
天下人对始皇的情感可谓是敬畏交加。
嬴政坐在稳稳向前而行的马车内,车厢外是百姓充满敬畏的问安声: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百姓跪拜在街道两侧,看着马车缓缓离去,稚童年幼,尚不知车辇内坐的是何等人物。只能指着早已离去的车辇,懵懂地询问一旁的父亲:“爹,那是何人?”
“哎!你这孩子怎么乱指呢!”
看到自家孩子没大没小的,男子心一紧,连忙抓起稚童的手,呵斥道,“那可是大秦的陛下,哪里是我们这种小民可以议论的。”
说完,还往四处张望一番,发现并无人在意他们,男子才放下心来,在稚童耳边轻声说道:
“那位就是大秦的帝王,是这全天下人的君主。要不是他,我们现在还在逃难呢。”
男子轻轻摸了摸稚童的头,语气有些哀伤,多年战乱早已让他疲惫不堪。如今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他心底自然是感激的。
稚嫩的童声再度响起:“那他是个大英雄!”
“是啊,”男子点点头,接着好像想起什么,他看向自己的孩儿,语气严肃:“陛下是位大英雄,那你想不想跟在陛下身边为陛下效力?”
严肃中又带着些许诱惑。
稚童懵懂地点点头,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掉进父亲设计的坑中。
男子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说出的话却冰冷而无情:“孩子,那今日你背两则《论语》,再算三面算术。”
孩子:“???”
什么!
你说什么!
再说一遍!
稚童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老爹。
男子温柔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报答陛下。”
看着自家孩子一脸震惊,男子挑眉,问道:“你不是说要报答陛下的吗?难不成只是说说而已?”
孩子:……你还是不是我爹了!
可怜的稚童只能苦着脸,点点头。
他望着道路上留下的车辙印,心底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站在陛下面前,述说他这操蛋的人生苦旅。
…………
马车缓缓向泰山前进。
始皇东巡,自咸阳出发,到泰山封禅,刻石颂秦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古人看来,国家大事,除了战争外,最重要的便是祭祀。自炎帝以来的七十二王封禅泰山的事迹流传至今,便能看出古人对泰山封禅的敬畏与看重。
泰山封禅,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始皇封禅泰山,一方面是为了表明政权的正统性,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借天帝之说,巩固统治。
行至泰山下。
嬴政站在泰山下,看着这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兴起万丈豪情。
随即召儒生来来商讨封禅之事。
然,六国书生承袭处士横议之风气,肆意批判秦礼法落后。
……
淳于越带着几个儒生来到嬴政跟前。
众人拱手作揖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
嬴政挥挥手,有些迫不及待,开门见山道:“诸位,今日朕召你们过来,是为了商议泰山封禅之事。”
听到嬴政这番话,儒生博士们面面相觑。
泰山封禅,在他们看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当然,别误会,这个荣誉是指山给人的荣誉。不是泰山感到荣幸。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想要封禅泰山,却被管仲劝阻。可见,泰山在世人眼中是何等重要。
过了一会,一个老儒生站了出来。
“陛下,”老儒生拱手,“封禅之事乃国之大事,应慎重对待。”
嬴政:你这不是废话吗……
看在这群儒生精通齐鲁礼学的份上,朕忍。
毕竟,在天下人看来,东方六国乃礼乐之邦,而秦国地处西边,远离周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大多数儒生心底自认为秦礼法落后,远远不及东方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
在他们看来,齐鲁文化的强势地位是所谓的“西方蛮夷”的秦国所无法匹敌的。
嬴政也知道这一点。
也是为了更好稳定民心,稳定大秦的统治,嬴政才会对这群儒家博士礼遇有加。
想到这,嬴政咬咬牙,道:“接着说。”
“陛下,泰山乃五岳之尊。依臣所见,封禅之事万万不可伤泰山上的一草一木。”
老儒生想了想,摸了摸下巴上的白须,接着道:
“虽然陛下乃天下之主,但面对山神,理当心存敬畏。”
“山上树木众多,要用蒲草将车轮子包起来,以免损伤山上的一草一木,才能显示封禅者的仁厚德远,然后扫地祭祀,敬畏山神。”
“当然,最好就是陛下步行至封禅之地,以彰显陛下对山神的敬畏之心。”
话音刚落,其余的儒生也跟着点点头。
“陛下,您虽为帝王,但在山神面前,您还是要敬畏山神,万万不可自作主张。”
嬴政:……
给你脸还真蹬鼻子上脸了。
步行?
信不信朕要你步行回咸阳!
自作主张?
朕不做主,难不成还要你们给朕做决定!
嬴政心底气得牙痒痒,“不可,此举繁琐。”
“陛下,臣自幼学习儒学,熟读礼法,臣的话不会有错的。”
老儒生似乎一点也没听出嬴政话中的不耐。
或许说,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骄傲。
他认为秦礼法落后,就要服从他学到的所谓的先进的礼法。
或许说,他想要秦文化服从在所谓的正统礼学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