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最担心的事还是出现了,朝廷发来急令,命他火速进京。显然,自己的举措不止是在江南发酵,朝廷也整日吵得不可开交,弹劾他的奏章快将崇祯淹没了。崇祯顶不住压力,关键是崇祯自己也不理解杨易的举措,故而下诏让杨易进京接受质询。
安排好相关事宜后,杨易乘船赶海路进京,没有耽搁,下船后直奔京城。杨易知道,这次质询事关特区存亡,一个不好前功尽弃,杨易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对崇祯没有信心。
怀着沉重的心情杨易来到文华殿,此时的文华殿重臣云集,不少人朝杨易射来杀人的目光。丹陛之上的崇祯神色复杂,他想革新不假,但革新要有度,如杨易这般把祖宗之法几乎全盘推倒超出了他的心里值,严重越过他的底线。
杨易行礼之后,崇祯道,“杨爱卿,汝在上海所为,诸位同僚有意见,特招你回来解惑。”
“微臣分内之事”杨易坦然道。
詹事府詹事黄道周率先开炮,“优待士绅乃呔祖所定,与士大夫共天下是呔祖所言,此乃国之根基,让我大明传承两百余年,亦将传承万世,汝轻蔑士绅,动摇大明根基。吾看在你军功的份上,只要你改弦更张,老夫不追究。”
杨易道,“呔祖在时,田地分散,优待士绅不无不可,然时移世易,如今士绅垄断田地,枯竭税源,重新征税正当时。”
黄道周吹鼻子瞪眼,“乳臭小儿,冥顽不灵,士绅教化乡里、输捐官府、行善地方,亦是为国出力。”
杨易道,“君不见为祸乡里、霸占田地、强抢民女亦是士绅,治国需有法可依,征税亦要依法征税,国库之收靠的是法度,而不是某些人的偶然善举。再说了,这不是没有施行嘛,学生不过抛出来供大家议论而已。即使施行也只是上海弹丸之地,试试而已”
黄道周气得,正要说话,翰林院编撰刘理顺道,“学而优则仕,大明取士以圣贤书为准,而却以奇技淫巧为准绳,是对圣人的蔑视。”刘理顺乃晚明理学家。
杨易道,“上海招募的不过做事之人,并无官身。”
刘理顺不依不饶,“无官名,有官实。”
杨易淡然道,“朝廷衙门也有不少官吏乃工匠,试试而已。”
……
面对群臣的轮番攻击,杨易镇定自若,一一应对,顺便说上一句口头禅,“试试而已”。不过孤狼架不住群殴啊,一个个应对着实吃不消。
杨易跪在殿中,“陛下,之所以办特区,是为实验各项政策,臣知道很多措施有悖大明律法,但是不试试又怎知道结果。特区之特在于大胆尝试,若裹足不前不若不办。”
崇祯陷入思考中,杨易又道,“路不走不通,好与坏不验不知。陛下乃英明睿智,胸襟如大海般广阔,相信陛下能包容臣的不羁;朝堂上诸位臣工,皆是大明英杰,心系天下,能容忍特区的异类。”
杨易提高嗓门,“古人云盖棺定论。特区尚在襁褓之中就轻易下定论太过片面。臣以为,给特区十年时间,十年后若是特区仍不入诸位法眼,特区自行解散。十年中,特区每年为朝廷交税百万两”
杨易的话震惊朝堂,尤其是每年入税百万,豪气啊!崇祯的瞳孔明显放大,任何提高朝廷收入的办法都是好办法,哪怕违背点祖宗之法亦无不可。在百万两银子面前,一切攻击都没有意义,眼尖的臣子们知道皇帝动心了,也就放弃了再次攻击杨易的想法。
朝堂气氛诡异般的安静。
杨易跪伏地上,声泪俱下,“国家内忧外患,朝廷入不敷出。看着陛下每日宵衣旰食,呕心沥血,憔悴消瘦,臣心疼不已。微臣出身低微,才疏学浅,行事在世人眼中离经叛道,但臣有一颗赤胆之心,就是想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以报陛下恩典之万一。特区乃臣提议,由臣主办,若出了大乱,臣愿担责。”
杨易说得很诚恳,崇祯为之动容。
工部尚书刘宇亮乐呵呵的道,“年轻人嘛,做事出格了点,不是什么事,咱们这些老家伙谁年轻的时候没干点荒唐事。若我刘家有这么个孙儿,能为国分忧,把祖宅烧了我都乐意。咱们一帮老家伙对一个孩子动不动就弹劾,至于么。上海屁大的地方,能出什么事,再说了,不就试试嘛!”
也是,杨易才二十岁呢,就干了这么多大事,自家那些不成器的东西一个个跟发情的公狗一般,满脑子都是女人。
崇祯看向温体仁,“首辅以为如何?”
温体仁淡淡道,“试试无妨!”
既然只是试试,那就试试,崇祯道,“特区方略继续,退朝!”
一些腐儒们也自我安慰,“十年而已,弹指一挥间,以后再来收拾。”
质询就此结束,杨易长舒口气,特区总算保住了。大明王朝都没有十年寿命了,十年以后会怎样,谁也猜不透,能争得缓冲的时间就好。
……
————————————
退朝后,杨易在内臣的引导下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崇祯已经换上常服,坐在龙椅上眼神呆呆的望向窗外。
杨易跪伏地上,久久不见崇祯给自己平身,只好跪着不敢起身。
“朕为了银子,答应了你,但是你知道朕是如何心疼么?”崇祯终于开口了,语气带着落寞,“汝之特区离经叛道、数典忘祖,将祖宗之法全然推翻,这还是大明的江山么?教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如何面对青史?”
答应归答应,崇祯自己还是过不了那道坎。他是天子,固然能任意作为,但是固有的保守观念局限着他的行为。
“陛下,士绅权贵已将大部分良田据为己有,而朝廷又不能征税。天下税赋全为穷人负担,不变此局,大明危矣!”杨易慨然道,“陛下,我大明百万之兵,贤臣良将如云,但朝廷没有钱粮。臣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解决钱粮。”
崇祯叹口气,“若非钱粮,朕岂容你胡作非为。”皇帝也为五斗米折腰啊。
杨易继续道,“一切皆是臣之所为,所有罪责臣一力承担;世人也只会骂臣,断然不会牵连陛下。若朝廷缓过来了,取消特区即可,一切皆会如从前”
“难为你了,起来吧”崇祯坐在椅子上,目视杨易,“朕希望不要出乱子”
杨易起身,腿都快麻了,“陛下,放心,如若出乱子,臣担责。”
“唉,不过一县之地,随你折腾吧!”崇祯长叹道。
杨易见崇祯身边只有王承恩,压低声音道,“陛下,除了给朝廷的百万两银子,特区再每年给内库输银二十万两。”
崇祯愣了一下,旋即笑了,也压低声音道,“算你小子孝敬,可不能声张!”内库是崇祯的小金库,但是老被大臣们惦记,国库没钱他们就打内库的主意。
王承恩笑了,也压低声音道,“陛下放心,老奴安排体己人接收,决不能让外人知道了”紫禁城看似宫禁森严,其实压根儿没什么秘密,因为那些侍奉的宦官们早就被内外大臣们给收买了。崇祯又气又无奈。
妥了,杨易舒口气,还是银子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