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要出嫁,徐家上下也忙碌着,筹备嫁妆等相关事宜。虽然家主徐之远不赞同这门婚事,但木已成舟,不说风光大半,但基本的排面还是要有的。
风风光光出嫁是多少大家闺秀的梦想,徐若惜也是如此。真正到了这一天,反而有些手足无措。幸好,母亲一直陪伴在旁。
历经那么多磨难终于要到了这一天,无论境况如何,她始终相信杨易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她亲眼目睹杨易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军功赫赫。他是那么神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学识、才干、意志、魄力远非常人能比。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爱上杨易的,或许在那个下雪天茶楼品茗的时刻;或许在过家家的嬉笑打闹中:或许在炭笔刷刷的素描里……他的幽默、他的不羁、他的暖男形象都深深的铭刻在她的心里,日思夜念。
曾经以为他和婉儿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把那份爱深埋在心里。直到那一天,她亲眼目睹杨易被柳家家仆殴打,心中的那份爱恋再也克制不住,她勇敢的站了出来,即使被父亲家法处置也在所不惜。她不在乎他的出身、不在乎他的卑微,只在乎他阳光般的笑容。
他也没有辜负于她,用男人博大的胸襟和气魄保护着她,即使他远在千里之外,依然用其独特的方法保护着她,这是爱的甜蜜。
然而父亲始终反对这门婚姻,父亲瞧不起杨易的出身和身份。
不管如何,自己的郎君自己选择,她相信自己没有选错。
徐若惜端坐于梳妆台,透过铜镜看见自己的妆容不断变化的更美。母亲亲自为她梳头,她看见母亲的眼中泛着泪光。
“母亲!”若惜轻声呼唤。
母亲将泪水抹去,“娘是为你高兴啊!杨易这孩子,在年轻一辈中才华横溢,独自打造出自己的产业,还能带兵打仗,实为人中龙凤。你能嫁给他,娘亲高兴的很。”若惜的母亲在徐家是偏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可是女儿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道了。”
“傻孩子,女人哪有不嫁人的!”母亲轻叹口气,“这么好的乘龙快婿,偏偏你父亲看不上眼。虽然很多人瞧不起杨易的出身,但暗地里,有几个不想招他为女婿的。就你父亲死脑筋。想不通,唉,这次出的嫁妆少,女儿莫怪!”
“母亲,你都把你的私房钱全给女儿做嫁妆了,女儿已经感激不尽了,母亲莫要自责。”
“娘亲积蓄甚少,委屈了女儿。”
“母亲,莫要担心。杨易不是那种迂腐的人,他心地好,不会亏待女儿的。再说了,他家底厚实,不缺女儿那点嫁妆!”
……
紫禁城御书房,崇祯召集几位重臣开小朝会,重点讨论的是京畿的军事问题。与会的有首辅温体仁、新任户部尚书兼太子太傅黄士俊、工部尚书刘宇亮、兵部侍郎李邦华、宣大总督卢象升、京营提督朱纯臣、直隶巡抚陈新甲、总兵杨国柱、总兵陈洪范等人。宣大监军高起潜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列席会议。
兵部尚书一职在张凤翼自杀后一直空缺着,由侍郎李邦华代为署理。
一看阵容就知道涉及京畿的军务问题,鞑子入寇,将京畿的防务漏洞一览无余的暴露了出来。痛定思痛,崇祯决心重建京畿的防务。这种实质性的问题不能拿到大朝会上去议论,否则永远争不出个结果。只有这种小会议,将核心人员召集起来,三言两语就能定下策略。
众人回顾了战争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纷纷提出各项建议,核心是重整军备、权责明晰、改革军制云云。崇祯静静的听着,脑中一直思考着密丰军,在众人的争议告一段落后,崇祯道,“诸位爱卿所言甚是,军中积弊由来已久,若要改革需从长计议,朕要的是东虏再犯时能随时对阵的军队。”
几百年的积弊岂是朝夕能改的,若要改革牵涉太多,十年八年也未必有效果。但鞑子随时能来犯,崇祯可不想下次鞑子来犯时又如同这般丢脸。
李邦华道,“陛下,其实很简单,多几支密丰军这样的军队鞑子就不能恣意妄为。朝廷可寻找几位良将,督促其按密丰军一样的配置练兵,钱粮优先供给,最多一年定能成军。”
李邦华的建议很合崇祯的胃口,区区几千密丰军就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多练几支就是。更重要的是崇祯任务,这样的军队人数少,自然耗费也少,朝廷养得起。
崇祯点点头,“朕听闻密丰军走得是精兵路线,兵少而精,朕深以为然。诸位以为如何?”
卢象升道,“陛下所言甚是,臣赞同,但微臣知道,杨易练兵钱粮耗费甚糜,若以其标准来练恐增加朝廷负担。”
“卢总督多虑了”户部尚书黄仕俊捋须道,“密丰军几千人马,再糜又能糜多少?为了家国大计,我户部技术卖掉裤子也要筹集齐全。诸位将军大可放手施为”。
刘宇亮笑了,“黄老儿这么大方了,我工部每次找你要钱粮你总是左推右推,现在我们工部的俸禄三个月没有发了,黄阁老是不是先拨点!”
黄仕俊白了刘宇亮一眼,“事有轻重缓急,你刘宇亮吃得白白胖胖的,难不成还要吃掉将士们的口粮。”把刘宇亮噎住了。
陈新甲道,“若仿密丰军编练士卒,至少再练三支,每支四千悍卒,再挑选良将……臣以为杨老将军可算一个。”
杨国柱拱手道,“巡抚抬爱了,我等行伍之人不求衣锦还乡,但求为国尽忠、马革裹尸。”杨国柱确实有心以密丰军为模板打造自己的军队。
杨国柱的话让崇祯心里暖呼呼的,崇祯盘算一番,“朕再从勇卫营中挑选部分精卒组建一支,加上密丰军一共五支足以震慑东虏”
众人议论的热火朝天,首辅温体仁却老神在在。
崇祯咨询温体仁的意见,“首辅以为如何?”
温体仁道,“练军容易,钱粮难找。我们应该看看杨易的密丰军到底耗费多少,再来定如何练兵”作为首辅,他虽不知道杨易到底花费多少,但他知道比他们所有人想象的要高,高很多。
对哦,要看看成本。崇祯对站在边上的骆养性道,“汝可知道?”
骆养性自然知道,也是刚知道没多久,本想密奏陛下,谁知陛下现在就要知道。刚才他们议论时,骆养性不发言是不想在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泼冷水。
骆养性想了想,道,“锦衣卫一直对密丰秘密监察,昨日收到一个消息,是关于密丰军的耗费问题,还没来得及核实,不敢贸然胡说。”太过骇人听闻了,先给诸位打好预防针。密丰军的军费花销很多农场高管和军官都知道的,想要探知不难。
崇祯不悦道,“说来听听”
骆养性掏出一份单子,“……从四月密丰筹备出征到鞑子退出长城,密丰军耗费九十八万两。”数据一出,所有人瞬间石化。
户部尚书黄仕俊头晕目眩,差点栽倒,自己刚才胸脯拍得当当响,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军队。这下可好,把户部卖了也养不起一支密丰军。
崇祯好不了哪儿去,手在微微颤抖,朝廷百万大军跟密丰军比起来是狗么?
……
杨易耗费百万银子养兵的消息震惊朝野,文臣们目瞪口呆,武将们心里尤其不是滋味,人比人气死个人。言官们大怒,追究是朝廷为何如此优待密丰军,谁拨的钱粮,查来查去发现是杨易自掏腰包,也就索然无味了。
密丰军土豪军的绰号由此而来。
但这个消息也给农场带来好处,那就是间接印证了农场的安全性,密丰房产价格再次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