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尚书和九殿下不和的传闻就此不攻自破,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三皇子池子濯那里,他听完沉默了几秒,什么都没有问,过了几天就十分安分地去了扬州。
但江清辞知道他之所以如此安静,只是因为他在扬州那边养了自己的私兵,他看似已经放弃了对于皇位的争夺,实则是在暗中等待一个可以篡位谋权的最好时机。
不得不说三皇子确实是除了太子以外最专心搞事业的一个人。
三皇子一走,池砚舟在朝中就称得上是如日中天,其他皇子都没有能力和他相较量,纷纷收敛了自己的嚣张气焰。
深秋转眼而至,秋日里的雨总是又急又冷,转眼间就卷着落叶铺天盖地而来,随后就淹了江南,再然后,各地都被雨水给吞没了,水患随之而来,滚滚的洪水瞬间淹没了很多城镇。
各地的急报一封封送到了京城。
次日清晨,一直沉迷于修仙之术的皇帝就被道家的“积德行善,与世无争”观念给刺激得来朝廷上要任命一个最适合的官员前去赈灾。
江清辞很想揽了这个活,原著当中这一次水灾死了很多人。
他看历史书的时候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心里已经有了如何治理水患的打算,便出言道:“陛下,微臣愿意前往。”
皇帝看了他一眼,随后摇了摇头说:“江卿,上次押运粮草一事已经让你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治理水患这样的重担,还是不落在你肩膀上了。”
江清辞还想再争取一下,就听见一旁的池砚舟走出列说:“父皇,儿臣愿意前往。”
江清辞抬头看向他,原著当中池砚舟在把三皇子赶去扬州以后就在京城里彻底称王称霸,像治理水灾这样的苦活,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干的。
皇帝看了他几眼,有些不确定的问:“九儿你确定吗?你可知道水患如何治理?”
“儿臣知道。”
他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大皇子就开口道:“父皇,这一次水患如此严重,若是我们朝廷能派出一个皇子前往,自然更能稳住民心,九弟这次实在是为人民考虑呀。”
一旁的兵部尚书站出来说:“此言差矣,治理水患,当然应该派一个更有经验的老臣去,九殿下年纪尚轻,只怕并不适合担当此任。”
兵部尚书其实是池砚舟的人,他此番说这些话不过是不想让池砚舟前去罢了。
池砚舟如今羽翼丰满,继承大统是迟早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下离开京城。至于获得民心,以后有的是机会。
皇帝点点头,一旁的大皇子却开口道:“李尚书此言差矣,九弟他虽然以前没有治理过水患,那也只能说明他缺乏锻炼。依我看,此次治理水患不如就派九弟过去,然后再找一个大臣随行辅助,如此方能万无一失。”
皇帝赞同道:“这个主意好,九儿也确实需要出去锻炼一下了,九儿你看这样如何?”
池砚舟点点头说:“谨遵父皇旨意。”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江清辞之前并未亲自出去治理过水患,他自然不在适合的陪同官员名单内。
江清辞看着池砚舟的背影,也有些搞不懂他此番这样做的意思。按理来说,他留在京城才是情理之中。
至于大皇子为什么想要把他支去其他地方,他自然也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想办法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
大皇子看似性格懦弱,实则胸有城府一直在伺机而动。
更何况扬州那边还藏着一个三皇子,池砚舟一旦离开京城,三皇子就很可能借着这个机会谋权篡位,他先霸占了京都,用最快的速度继承大统,再想方设法杀掉池砚舟便可以了。
池砚舟去治理水患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下朝以后,江清辞没忍住,还是追上了池砚舟问:“九殿下,微臣有一事想要请教。”
“哦?先生请说。”池砚舟像是早就知道他会过来,面上并未露出意外的神情。
江清辞斟酌了一下词句说:“微臣想问九殿下为何执意要去治理此次水患?”
池砚舟看了他一眼说:“先生不是想要治理水患吗?你既然去不了,你的学生理应当去。”
江清辞心中一动,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理由。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知道要怎么做吗?”
池砚舟朝他微微靠近一步问:“我若不知道,先生准备怎么教我?”
江清辞皱了皱眉说:“我回去以后可以把治理水患的一些法子写成册子让人带给你。”
池砚舟点点头:“好,那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先生可以再跟我讲讲吗?”
“好。”
江清辞想着大禹治水的那一篇文章,已经知道要怎么和池砚舟说了。
他想到什么便急着想要去做,于是说:“我回府就去写给你,你等着。”
池砚舟看着他的眉眼,忍不住唇角微勾道:“好。”
江清辞没有注意到他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一样,急忙告别了他,朝着自己府中而去。
他写:虞舜委任他一个叫益的臣子做掌火之官……
大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河道,疏导济水、漯水,使九河、济水和漯水流到海里去;把汝水、汉水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除淮水、泗水的水道淤塞之处,使它们注入长江;除去灾害之后,中原地带才可以耕种并供给食粮。
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
写完之后他就让管家派人送去给池砚舟,想了想他又觉得不把握,便站起来披上衣服说:“算了,备车,我自己去一趟九殿下府。”
“是。”
池砚舟接过册子以后通篇读了一遍,最后重重复复念了几遍最后一句话:“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
江清辞有些疑惑问:“这句话,怎么了?”
池砚舟看着他笑道:“这个大禹是何方神圣,竟能连心爱之人都不看一眼,学生恐怕做不到,这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