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422章 石河大战
设置

第422章 石河大战(1 / 1)


原宁远总兵府大堂内。

多尔衮笑问唐通:“唐总兵已经是第三次面见本王,可有什么新情况要谈?”

唐通:“李自成率领十几万贼众,对外号称四十万,已经逼近山海关。”

多尔衮点点头:“这些消息已经在本王掌握之中,唐总兵还有什么指教?”

唐通:“我家吴大帅请摄政王赶快发兵,咱们两家合在一处,无论从人数上还是实力上,都远远超过闯贼。打败他简直易如反掌,请摄政王不要犹豫。”

多尔衮略带嘲笑语气说道:“关宁铁骑号称天下无敌,再加上几万乡勇助战,吴大帅一定能把闯贼打个落花流水,何必一再请求我们大清出兵,再分你们一杯羹?”

唐通诚恳地说:“摄政王久经战阵,当然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我家吴大帅为保万无一失,真心诚意与大清合作,剿灭闯贼。”

多尔衮轻松笑道:“吴大帅算盘打得太精,既要我们替你们虎口夺食,还想自己攫取最大利益,天下哪有这么大的好事?唐总兵不要再多说了,请回去告诉吴大帅,要么盟誓剃发、受封为我大清亲王,要么自己去对抗李自成,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夜,原宁远总兵府大堂内。

多尔衮对坐在两边的十几个满清亲贵大臣说:“看来,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一场血战迫在眉睫。但是吴三桂这家伙狡猾透顶、首鼠两端,一方面想借助咱们大清兵力彻底击败李自成,另一方面还想自己独霸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多铎笑道:“用他们汉人的话来说,这叫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

大家一阵哄笑。

多尔衮:“其实,吴三桂心中非常忐忑不安,他第三次派唐通前来求援。但本王态度非常坚定,第三次明确无误地告诉他,除盟誓、剃发称臣之外无路可走。”

范文程:“这样一来,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他凭着自己的力量,与李自成血战到底;另一种就是逼着他,乖乖地答应剃发称臣。无论如何,结果对咱们大清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两家血战到底各自拼光老本,替咱们西进减少了阻力;若是剃发称臣,就给咱们大清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多尔衮:“范先生的分析,比本王透彻得多。但本王还有一点担心,咱们的弓拉得太硬,会不会把他逼到李自成的怀抱之中?听说这次李自成东进,带来了前明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明明白白拉出招降的架势。”

范文程却笑道:“摄政王倒没有必要担这个心。这恰恰是李自成犹豫不决的表现,是自取灭亡之道。”

多尔衮惊问道:“为什么说是李自成自取灭亡之道呢?”

范文程:“大军统帅临机制敌,最忌犹豫不决。原先,吴三桂是想保存实力投靠李自成,可是李自成偏偏纵容刘宗敏拷掠吴襄,又抢走了吴三桂以匹嫡之礼娶来的陈圆圆。对汉人来说,夺妻之恨大如天。如今,李吴两家只剩下一条拼杀之路;可李自成偏偏看不到这一点,还幻想着靠朱慈烺、吴襄招降吴三桂,简直愚不可及。也让他手下将士们看到,他并没有拼死杀敌的决心,谁还会给他卖命呢?这难道不是自取灭亡之道?”

多尔衮朗声大笑:“范先生的分析真是入骨三分,一定要让八旗将士上上下下都认清这一点,坚定他们的取胜信心。”

范文程:“谨尊摄政王令旨。”

山海关关宁总兵府大堂内。

吴三桂威严地坐在帅椅上,扫视了一遍站在两旁的唐通等十几名总兵、参将、副将,正要开口说话,忽听大堂外有人高喊:“李友松等五乡绅求见。”

吴三桂一喜,立即吩咐:“快请进来。”

只见李友松、刘泰临等五乡绅全身戎装、腰挎刀剑,大步走进大堂。

吴三桂赶紧走下台阶,向前迎接。

李友松等五人正要行礼,吴三桂赶紧制止:“五位先生辛苦了,免礼,免礼。本帅正要发布迎敌命令。”

李友松笑道:“这说明我们来得正好。”

吴三桂:“你们来了多少人马?”

李友松:“精壮丁勇四万人。”

吴三桂大喜:“好。请各位站立两旁听令。”

李友松等:“遵命。”

吴三桂大步跨上台阶,转过身来大声说道:“各位将军,经过这两天的战场实地考察,本帅已经分别派定任务。现在,五位先生又给咱们带来了四万生力军,这可真是如虎添翼。本帅决定,李友松先生随本帅参赞军务,其余四位先生各带一万人马跟随唐总兵、常参将、林副将、王副将行动。”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

山海关石河东岸。

日上三竿。

吴三桂骑在高头大马上,由同样骑马的李友松和几个将军陪同,前来视察唐通的防御工事。

唐通从远处大步跑过来,迎接吴三桂等人。

吴三桂跳下马,与唐通一起缓缓并肩前行,边走边指点着旁边的山包说:“唐总兵,你这里是咱们在山海关西面,阻击闯贼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对这次大战至关重要。”

唐通庄严地表示:“末将对吴大帅的信任重用,一丝一毫也不敢忘记。”

吴三桂:“唐总兵,你不要依仗咱们关宁铁骑天下无敌,便小瞧李自成的骑兵。他们每个骑兵至少配备两匹战马,开战以前反而给战马饮搀了盐的血水,让战马越喝越渴;这样战马冲锋陷阵时,一见到血肉喷溅反而狂躁无比、勇猛前冲,一般的阵势都会被他们一冲就垮。”

唐通一听,神色不免慌张。

吴三桂淡淡笑着安慰他说:“不要惊慌,我派林副将带三千强弓硬弩手、一千三眼铳手前来,埋伏在这几个山包后面,只要闯贼骑兵冲杀,他们就会不停地拼命射击,管教闯贼骑兵有来无回。”

唐通的神色渐渐恢复,吴三桂便拍拍他的肩膀,轻松说道:“等到闯贼步兵进攻时,就看你唐总兵的本事了。”

唐通信心百倍地说:“吴大帅放心,对付步兵我们有的是办法。”

吴三桂又带着李友松、唐通等人继续前行,没走出多远,就见到常参将带领几个将军前来迎接。

吴三桂对常参将说:“本帅将第一道防线交给唐总兵和常参将,你可知道肩上重担的分量?”

常参将憨厚地回答:“末将知道。”

吴三桂又严肃认真地强调:“不管闯贼的攻势多么猛烈,你们的损失多么严重,都绝不能后退一步。”

唐通和常参将同声应道:“末将明白。”

吴三桂:“战事进行之时,你们要保持紧密联系,遇有紧急情况互相支援。”

唐通和常参将又同声应道:“遵命。”

山海关石河西岸。

日近正午。

李自成率领刘宗敏、顾君恩等十几个将领,骑马来到石河西岸的一片小树林后面,向河中观察。

正是枯水季节,河水十分清浅。

刘宗敏笑着对李自成说:“大顺王还担心,石河是我们攻击山海关的一大障碍。看来吉人自有天相,大军径直过河毫无阻碍。”

李自成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望远镜,向对岸仔细观察,忽然低呼一声:“不好,吴三桂在对岸布置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刘宗敏抢过李自成手中的望远镜,也向对岸仔细观察,果然看到不少吴军在行动。

刘宗敏恨恨地骂了一句:“直娘贼,这吴三桂果然诡计多端,恰恰在咱们进军的咽喉要道,布置了防御工事。”

李自成顺手拿过刘宗敏手中的望远镜,细细观察,猛然发现了一个男人面容比较熟悉,便仔细看了又看,也禁不住恨恨地骂了一声:“直娘贼,那李友松竟然是吴三桂的奸细。上当了,上当了!”

顾君恩惊问:“到底怎么回事?”

李自成后悔不迭地说:“在三河县,所谓迎接咱们的山海关乡绅李友松,现在就在河对岸,帮着吴三桂出谋划策阻击咱们。本王明白了,李友松当时说的一切,都是假消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咱们放松警惕,不要急着来攻打山海关,为吴三桂争取时间。”

刘宗敏一连声地咒骂:“直娘贼,直娘贼!”

顾君恩便宽慰李自成:“大顺王,现在多说无益。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一鼓作气冲破河东岸阵地才是正经。”

李自成说道:“君恩,你善于动脑子打巧仗,明天一早就由你来率领骑兵打头阵。”

顾君恩毫不犹豫:“好。”

山海关石河东岸。

夕阳西下,将西天的云彩染得一片片血红。

左臂和头部受伤的唐通,躺在小山包后面喘息,一个亲兵跪在旁边,替他包扎左臂的伤口。

吴三桂和李友松,骑着马走过来,一看见受伤的唐通,二人赶紧跳下马来,一边一个扶着他坐起来。

吴三桂关切地问:“伤得重吗?”

唐通尽力挤出一丝微笑,故作镇静地说:“没事儿,没事儿。”

唐通又挣扎着站起来,指着河里和河边上农民军将士尸体说:“大帅请看,贼兵这一天冲了六阵,都被我们打垮了。他们死了足有四千多人,受伤跑回去的不计其数。我这两处伤,受得值!”

吴三桂立即伸出大拇指赞扬:“唐总兵好样的,本帅给你记头功。”

二人正说话间,常参将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笑着问吴三桂:“大帅记功,怎么把末将给忘了?”

吴三桂赶紧说:“没忘,没忘。你们俩都是头功。”

常参将满不在乎地把手一摆:“记不记功,那是以后的事儿,今晚大帅无论如何得赏点酒喝。”

吴三桂慷慨地说:“酒有的是,但不能喝醉。明天还有恶仗打。”

常参将笑嘻嘻地说:“有酒有肉咱就能打胜仗!”

吴三桂立即板起面孔训斥常参将:“不能贪杯误事!不能麻痹轻敌!”

常参将也赶紧严肃正经地回答:“末将也跟着大帅好几年了,自然知道轻重缓急。”

吴三桂进一步嘱咐:“小心无大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