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十二月。
长安飘起大雪
城外百里有火红的战旗出现,这是唐军特有的黑纹赤焰旗。
李元和穿着盔甲,策马在队伍前头。
城墙上
李定边抱起小皇孙,指着为首的那道年轻身影,笑着问道:“明文可还认得那人?”
李明文进宫前早就得到太子妃的叮嘱,清楚今天是他爹凯旋的日子,小脸上满是兴奋,重重点头:“那是父王!”
这对祖孙的明黄衣袍,在皑皑白雪一片中尤为显眼。
李元和抬起头,见到阔别许久的父皇与长子,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激动。
他转头看向左右的将领:“诸位快随本宫进城,莫要让陛下等久了!”
说完当即策马奔出,宛如明晃晃的闪电般直接把一众亲卫给甩在后头。
程明礼的位置距李定边不远,他眉头一挑,也咋咋呼呼地喊了句:“大脚,俺老程回来了!”
其余将领也有样学样。
一道道饱含思念的呐喊,仿佛是将丹心化作了火焰,驱散了雪天的严寒。
……
大明宫,麟德殿
武德帝亲自在宫中设宴,犒劳载胜而归的将士们。
郑王李元景,徐王李元康这两位过了十五的皇子也得到一个位置。
相比于被群臣簇拥的太子李元和,他们就像两个可有可无的陌生人,除了宫女与内侍见礼,甚至没人敢与他们多说一句。
年龄更小的徐王李元康坐不住了。
他脸上略带不满,小声抱怨道,:“都是父皇的孩子,朝臣莫非都瞎了,本王明明还坐在这,怎么不来与本王说话。”
闻言,郑王李元景缓缓放下酒爵,脸色出奇的平静。
他看向徐王,轻描淡写开口道:“大哥八岁就跟随父皇骑射,一身武功冠绝同辈,甚至还精于文采。三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
“二哥,你——”徐王明显有意反驳。
这时,大太监高德喊了一句。
“陛下驾到!”
霎时间,在场臣子躬身相迎:“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在一片人山人海的贺声中,李定边右手牵着皇长孙,一步一步走到正中央的位置前。
李明文没有经历过这场面。
路过两位皇叔时,他还热情的挥舞小手,仿佛是在跟皇叔们打招呼。
徐王李元康心里对太子有气,侧过身不看李明文。
倒是郑王李元景露出了一个温煦的笑容,看着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可不知为何,李明文看到这个笑容时,浑身上下忽然打起寒颤,仿佛是被毒蛇给盯上了。
他的变化自然被李定边察觉。
李定边余光扫过,眼中闪过几分不悦,但碍于场合没有发作。
他索性将小皇孙抱起,又换上了慈爱的笑容:“小文儿,今日你与朕同坐。”
“谢皇爷爷。”
太子李元和身为一国储君,同时还是灭楚之战的统帅,理所当然地稳坐一众臣子之前。
小家伙路过时,他也伸手打招呼,笑容中还有着几分安抚。
方才两位皇帝的表现,李元和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他微微眯眼,伸出三指摆在桌上。
站在他身后的宫人立即会意,看向二皇子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同情。
“到底是涉世未深,竟然还敢当着陛下的面玩弄城府。殊不知,小皇孙不仅是陛下的心头肉,就连太子也尤其看重。”
“陛下尚且顾及父子之情,殿下可未必会在意这异母兄弟。”
……
“楚国既灭,这天下彻底归我大唐。这一杯,朕与众爱卿同饮!”
李定边端着酒杯起身,脸上满是笑容。
群臣不敢怠慢,连忙敬回:“臣等谢过陛下!”
一杯酒过后,麟德殿中的氛围开始活络起来,既有西域的舞女上台献艺,也有中原的乐师手弹琵琶,哼唱礼乐曲调。
臣子们虽然看得尽兴,可都约束着自己没有过分饮酒。
一来,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场宫宴,倘若真的闹出什么洋相,是真会被遗笑万年的。
二来,舞女与乐师只能算是开胃菜,今晚宫宴的主菜可没有上来。
将领们事先得到过消息,陛下会在宫宴上册封有功之人。
他们拼死拼活,抛下妻儿在外征战一年有余,图的可不就是这一刻。
封侯拜相,封妻荫子。
李定边显然也知道臣子的心切,他轻抚长须,爽朗笑道:“朕看众卿家是等不及了,也好,高德!”
高德闻言上前,毕恭毕敬道:“万岁爷。”
“将朕拟好的圣旨呈上来。”
“喏!”
……
半晌,随着高德念出一个个名字,很快有对应的武将携妻出列。
每个臣子的封赏有两份。
其一是历数功劳,封赏对应的官职与爵位。
其二是赐予正妻封号,也就是所谓的“诰命”。
对大唐而言,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在场的官员俱是五品以上,李定边全都封赏了正妻诰命。
从一二品的诰命夫人,到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
华贵的绢帛被一一赐下,有不少妇人当场喜极而泣。
正值君臣同庆的关头,李定边自然不会计较,就连礼部与御史也不会计较,因为他们家中也有妻儿。
这种时候触霉头,是容易引起众怒。
一个不慎就会惹祸上身,最终断了自己封妻荫子的道路。
“马军总管薛奎,于寿春大破楚军,斩获首级九千余,赐封平阳君侯!”
“右府统军秦珩……,赐封衡山郡侯!”
……
“行军总管程明礼,手刃反王杜尧,与攻破建业之功一并,赐封宿国公!”
这道圣旨颁布完,在场众人看向程明礼的眼神顿时变得复杂。
其中不少与他关系熟络的,出声调笑:“老程,可让你讨了便宜!”
程明礼满脸喜意,略带嫌弃的望着一众老兄弟:“俺老程命好,你们羡慕不来!”
“呸!!”众人齐齐唾弃他,不过眼中更多的欣喜,替老兄弟得封国公发自心底感觉高兴。
等到最后一个臣子领旨退下,已经到了深夜时分。
李定边今夜赐下的爵位足有八十余个,其中大部分是开国县公与开国县侯。
只有极少数早早投奔唐军,才能得到开国郡公以上的爵位。
至于国公,仅有寥寥六人获封。
除了程明礼之外,其余的五位国公俱是上了年纪的老臣。
李定边这样的用意也很明显。
毕竟按照大唐礼制,国公是最高的一等爵位。
虽说天下初定,但是边疆的战事仍然不容小觑。
未来大唐的江山稳固,少不得还要劳烦这群肱股之臣,倘若不约束国公的数量,势必会陷入封无可封的境地。
届时,恐怕会发生一些李定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群臣也清楚其中的意思,没有什么怨言。
毕竟这收拢封赏的做法,未尝不是陛下对臣子的一种仁慈,总比兔死狗烹、卸磨杀驴之流要来得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