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4. 第125章 东吴买粮
设置

第125章 东吴买粮(1 / 1)


正当吕温要离开之际,上方的黄严刚好破镜完毕,正式迈入先天境。

他一步踏出,瞬间出现在吕温面前。

吕温满脸颓丧:“本王信守承诺,你走吧……”

闻言,黄严摇了摇头。

吕温像是想到什么,脸上少见露出悲愤的神情:“你这家伙难道要斩草除根!!”

黄严终于绷不住了,道明来意:“方才突破有些许感悟,想要与武王分享一番。既然武王不愿意,那么——”

“别啊!”吕温顿时急了,“谁说吕某不愿意的!”

这话一出,陷阵营士卒的神情都古怪起来。

可他们照顾到自家王爷的情绪,皆是忍俊不禁,低着头不知在看什么。

“走走走!快与我说道一番。”吕温自来熟的与黄严勾肩搭背,向着一旁的小树林走去。

……

半晌

吕温惊呼出声:“你说,先天境的一面,是南华道长?”

黄严本来觉得没什么,可见到吕温这模样,于是也意外了起来。

吕温却像是失了神一样,将方天画戟抛到一旁,满脸懊悔:“本王早该明白的,早该想明白的!”

黄严有些好奇:“明白什么?”

“早先吕某就觉得南华道人不同凡响,可惜当时未能好生结交,不然早早勘破先天了。”

此话一出,沉默的不只是黄严。

就连暗暗降下一缕念头的李常笑都无话可说。

“这小子,什么时候先天境成了大白菜。”

很快,他的目光转向黄严,眼底满是赞赏:“不愧是老道带出来的,就是通透。”

这话听着颇有些自吹自擂的意味。

可事实做不了假。

世间的先天,有一个算一个,都与他这姓李的有瓜葛。

……

黄严破境后返回涅阳,宣布解除城池的戒严。

吕温则率领陷阵营南下襄阳。

三国十一年,四月

襄阳城破,王升的家眷尽数被擒。

荆州牧一脉断绝,某种意义上也宣告了自太和帝以来的州牧制度终结。

偌大的荆州被分为四块。

除开三国之外,刘德据有益州,仗着天险之利,将荆州的武陵、零陵二郡收入囊中。

其余诸郡早早就被瓜分完毕。

没有荆州一脉这一层纸糊的巧饰,各国间积累的争端很快爆发。

以大魏国为例,他们只占据到江夏郡的大片土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被大吴国占领。

要知道,大吴国在这场瓜分荆州的盛宴中,才是吃得最饱的一个。

不仅桂阳郡和长沙郡皆入囊中,甚至借着水军之利将势力扩张到云梦泽。

吴国水师本就强盛,偏偏荆州还是个河泽丰沛的地方,

长此以往,荆州只怕都得改姓孙。

曹瞒当机立断,发兵从江夏攻打吴军各处。

同时,他还说动大凉国一起出兵,双方约定战后瓜分孙吴在荆州的地盘。

……

涿县

李常笑与华元刚采完药,正准备背箩筐进城,却看到一支全副武装的士卒押着一辆又一辆鹿车出城。

最惊奇的是,城外不远处有另外一批士卒等候。

他们的衣着与幽州士卒不同,显然是来自其余诸侯国的。

华元久居于扬州、徐州,这时一眼认出:“是吴郡孙氏的人马?”

闻言,李常笑侧过身子,仔细打量。

这群士卒的甲胄并不统一,其中以轻甲和皮甲为主,就连款式都差上不少。

很明显的南方打扮。

随着长久战乱,南方的日子不比北面好多少。

虽说战事频率没那么高,但江河和陆上的悍匪层出不穷,也就是大吴国建立以后才有好转,但情势不容乐观。

李常笑与华元聊着,正好走到城门。

由于经常外出采药的缘故,把守城门的士卒都认得他,其中有不少家里还信奉“三清”的,对李常笑这道宫掌教自然更加尊重。

“南华道长,又出来采药了。”有个年轻小卒热情问候。

李常笑认得他,这小卒名叫朱三,是接替其父的班担任守城士卒。

“是啊。”李常笑熟练应和,索性停下步子,开始唠些家常:“朱二怎么样了……”

……

华元在一旁看着自家先生健谈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慨。

他拜入先生门下三十余载,到现在都没弄清先生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是山间隐士,隐居杏花山数十年不出?

是道宫掌教,谈笑间言出法随?

是市井小民,口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叫人觉得地道?

不,都不是。

华元皱起眉头,目露思索。

这时,李常笑与朱三的话题也转移到吴国士卒的身上。

经过朱三的解释,李常笑才算明白,原来他们是奉令来幽州买粮的。

“道长,他们来是乘的大船,足有这么大——”

朱三夸张的展开手划了一个大圈,眼中残余的惊讶难以散去,甚至还有几分羡慕。

“据说可以搭载二百余人,一路从扬州过来的!”

李常笑听着他的描述,也配合的做出惊讶的表情。

心下却是盘估起《船经》的进度,既然可以远洋,显然“福船”的修造已有不小的成果。

只是,他们一路从扬州过来,途径青州,那可是大魏国的地盘,究竟是怎么完成补给的,这是李常笑比较好奇的。

华元听到朱三的描述,也适时开口。

“吴郡孙氏几代人造船,才算有了这些成果。”

说着,他还用轻抚一下胡须,面有得色:“老朽不才,曾有幸坐过一次。”

此话一出,不只是朱三,就连其余几个士卒都被吸引过来。

这些士卒都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大部分一辈子没走出过幽州。

对他们而言,能够到关外或者冀州走一趟,都是值得对外人称道的经历。

更别说是艨艟巨舰!

华元也不卖关子,讲述自己从徐州搭船到扬州的经历。

他说的很客观。

列举了一应的优点,譬如船体坚固,海运稳妥,外加孙氏配备的水手和船夫精锐,寻常贼匪不敢靠近。

安全是有相当大保证的。

毕竟江东之地,孙氏称霸。

在孙符父子派水军剿灭几支试图劫掠的悍匪之后,整个江湖的秩序为之一新。

至少,“孙”之一字成了金字招牌,挂在船头是可以保平安的。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

譬如舟船的生活不太便利,短途还好,一旦长途,那居住和食宿条件都叫人不敢恭维。

最重要的一点——水土不服。

这可是要命的东西。

两相齐下,总算是将士卒们的好奇心按住了。

他们家中尚有老小,犯不得因为好奇而丢了性命,连带着对吴军士卒都同情起来。

真惨!

千里迢迢冒着性命的危险,只为搬运粮草。

果然,还是幽州安逸!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