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4. 第25章 大战余波
设置

第25章 大战余波(1 / 1)


李常笑看着熊彰眉飞色舞的模样,打心底替他高兴。

又过了一会,熊郢的声音从沙帐外传来。

李常笑这才反应过来,他们谈了那么久了。

他当即起身准备离开。

熊彰没说什么,又恢复了那副浑浑噩噩的模样。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些事,了于心而无需发于外。

翌日。

李常笑与白龟再度踏上征程。

大清早,熊郢赶了过来。

他朝李常笑深深一拜,最后从怀里取出一块紫纹玉佩。

“小哥儿,老父硬要将此物交于你,还请莫要推辞。”

李常笑接过紫纹玉佩,打量了一番,旋即拱手回礼。

“行,此物我收下。”

……

天汉二十九年,四月。

两月间,李常笑游历了九泉、张掖、武威这三郡。

经过数十年相处,秦人与胡人通婚已成惯常,还有不少异国商人行走。

颇有种万国来朝的气象。

李常笑微微颔首,脑海里想起了某个威名赫赫的朝代。

同样的姓氏,是否同出一源,尚未可知。

旋即,他自己先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不会的。”

可事实上,这个念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挥之不去。

李常笑默默看向上天。

内海中的五颗星辰蠢蠢欲动,自言自语道。

“若顺其自然,可就不能阻拦了。”

……

天汉二十九年,八月。

李常笑回到左大将部。

掐指一算,距离开时正好满打满算一个月。

亲眼目睹鲁王治下的西北,他算是彻底放心了。

余下的日子,祸福自在子孙。

他的回归使左大将部一扫战败的低迷氛围,陷入了狂喜之中。

若禾同样松了一口气。

既为先生平安归来,又为部族脱离低迷而喜。

此番征战西域,匈奴部族皆有损失,尤其是那些被西北军缴获的精锐战马。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匈奴全族将失去绝大部分出售战马的能力。

这意味着,他们通过边市贸易获取的粮食会大幅减少,这可是危及生死存亡的大事。

伊邪单于头疼不已。

虽然除去了右贤王这威胁,可他又要为全族生计而发愁。

伊邪召集亲信,与大伙商量对策。

他们必须找到一个新源头用以补上因战马造成的粮食缺口。

只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不多。

其一,向西劫掠西域。

其二,向南劫掠汉廷。

其三,向东压榨鲜卑和乌桓。

听到关于龟蛇的传闻,伊邪打心里不愿意再与西北军对上,这第一条选择自然被排除。

相比之下,反倒是第二和第三条更为容易。

为了稳妥起见,伊邪决定两把并抓。

如今已经入秋,距离寒冬来临不剩多少时间了。

他当即传令各部,集结兵马准备南下劫掠。

值此时,左大将若禾暗中又命人送了一批粮食到伊邪单于处,美其名曰进贡。

这可把伊邪单于高兴坏了。

他对这名亲信更加满意,考虑到左大将部的情况,伊邪单于特许若禾免于南下,再度出兵乌桓。

若禾得到消息,眼里露出了早知如此的神色。

他宁可耗费些许粮食,也不想再折损麾下的士卒的。

至于乌桓王,那么一个连骨头都软了的家伙,废不了什么功夫。

……

天汉二十九年,十月。

匈奴再次大举入侵。

这一回的攻势更甚于从前。

伊邪事先得到情报,知道在大汉北关诸郡中以九原郡最为富庶。

匈奴以有心算无心,短短七日就攻占了九原郡,九原郡郡守力战身死。

他们沿途搜罗粮食,将九原的粮仓彻底搬空。

汉廷这些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

天汉帝大怒,当即调集北部诸郡的兵马,北上抵御匈奴。

同时,他又传旨诸王,要他们出兵相助朝廷。

如有不从者,除爵流放。

在天汉帝的威逼下,硕果仅存的几位王爷只得拿出些许家底。

他们或而捐银和捐粮,或而直接排出郡国的兵马。

天汉帝有意培养沛王,决定借此他长长见识。

下旨让周戮领北卫护送沛王北上,明面上是安抚流离的百姓,暗地里是为了在沛王心底埋下对匈奴的恨。

这些年死于匈奴铁蹄下的大汉百姓数不胜数。

一旦有机会,天汉帝必要让匈奴也尝尝这等滋味。

……

天汉二十九年,十一月。

匈奴撤出大汉,只留下满地狼藉。

这一月,沛王亲眼目睹了各郡乱世。

他暗暗发誓,必要彻底铲除匈奴的威胁,还大汉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随行的周戮同样大为愤怒,他亲自出手击杀了匈奴数十骑。

只是,这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回京的途中,沛王一直在思考该如何遏制匈奴。

他看向马车前头的周戮,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同月。

若禾从乌桓返回,他的心情极好。

倒不是因为从乌桓王那得了多少粮食,而是他着实赚到了。

眼下乌桓同样粮食匮乏,自然没有余力进贡。

若禾趁势提出由他垫付粮食,换取乌桓的些许土地。

明知来者不善,乌桓王却没有应对的办法,只能选择妥协。

于是,又有大片富有潜力的耕地被纳入左大将部。

心情大好之下,若禾追加了馈赠。

经过这数年积累,如今左大将部内囤积的粮食数目相当可观。

除去献给单于的,余下的足够他们部族支撑数年之久。

若禾当即大兴耕作。

如今在左大将部,放牧和耕作的族人各占一半,从事耕作的族人数目还在增加。

这一切都朝着李常笑预想的方向发展。

一处穹庐中。

李常笑正在讲授医术。

下面坐着三十余学生,绝大多数是被俘的汉人,也有慕名赶来的匈奴族人。

传授的正是《百草随笔》。

眼前这群学生是《百草随笔》的第一批门生。

待他们学成之后,将成为百草医术的传承人,把这些医术四散到各处,造福天下百姓。

为此,李常笑甚至与若禾约定,要把那些学成的汉人放归自由,让游商将他们带回汉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