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下定决心要走,李常笑便不会犹豫。
次日。
天刚亮,马车就出发了。
车上只有三个人。
李常笑,车夫和王璋。
还有些金银细软、干粮与淡水。
所有都是事先就安排的。
唯独带上王璋这件事是临时起意。
要说假话,是带他长长见识。
不能读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吧,两样至少得挨上一点。
要说实话,是为了缓解孤独。
路途漫漫,有小辈陪伴在侧,能为这行途添些热闹。
有时候,连李常笑都觉得自己得了臆病。
明明讨厌麻烦,却又喜欢热闹。
大抵上,他本就是个矛盾的人吧。
出了咸阳城,沿渭河一路西驰,最后就能直达陇西郡。
陇西,因地处陇山以西而得名。
治所在临洮(古名是狄道,大家知道就行)。
因毗邻羌人和氐人的缘故,陇西各县人烟稀少,民风彪悍异常。
天命一朝贬斥的皇子皇孙都是挑这。
李常威流放的临洮县,还有已故冀侯的冀县,都在陇西郡。
四日后。
进入陇西郡地界。
沿途中,目力所及皆是一幅山川美景。
山峦巍峨成峰,绿荫滴翠点缀其间,鸣禽拔枝而立,乔木叶落而歇。
山洼幽深,池潭晴明,车辙碾过大道,荡起了层层延伸开去的波波涟漪,一两个水珠晶莹地滚动,又惊搅了自适的游鱼。
本就是出游,自然不急在一时。
白日赶路,夜间安歇。
马车寻了一处平坦之地停靠。
逢天色暗淡。
就地捡拾起柴火,明亮的光照在脸上,又暖又亮。
淡水可以就地补给,若吃腻了干粮,就从河川捞鱼。
甘饮山泉水,鱼肉肥美,火烤后嫩得能渗出汁水。
入了夜,席地而眠,闭上眼就能入睡。
李常笑和车夫都能适应。
唯独王璋,他刚开始还浑身不习惯。
嚷嚷着要回到马车。
李常笑没搭理他,顾自沉沉地睡了过去。
鼾声响若雷鸣,吓走了林间的走兽。
王璋咬咬牙,最后学着李常笑的模样卧在地上。
不一会儿,也睡了过去。
这时,李常笑缓缓睁开眼。
他伸手轻放在王璋身后,往他身上输入内力,护持身体各关节。
这样一来就不怕挨冻,更无需担心风湿之类的疾病。
车夫也醒了,他轻手轻脚站了起来。
李常笑对他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二人起身,走到月下。
只有王璋还在呼呼大睡。
……
第二日,抵达邽县。
在后世有个响亮的名字,天水。
大江大河经流此地,冲刷形成河谷,养得土地的肥沃。
街道旁,不少邽戎遗民走过。
他们披散长发,身着胡服,衣襟左掩,发出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
遇见熟识时,嘴角也会大大冽起,笑声浑厚绵长。
再往后是冀县。
马车没有停留,连赶了三日抵达渭源。
途经首阳山,李常笑又给王璋讲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
他很擅长讲故事,王璋听得津津有味。
既能愉悦心情,又能增长见识,自是再好不过。
行至此地,渭水已尽,不能继续指引方向了,由长城接替这一重任。
临洮位于陇西最北,呈尖角之势,外有长城环绕,是真正的边陲地带。
西面是未曾降服的羌人部落,东面是虎视眈眈的匈奴王庭。
太子及麾下的二十万秦军坐镇临洮。
临洮置县距今已有数十年的时间。
秦、羌、匈奴相互攻伐,彼此间形成了默契,允许小规模的互市。
到达临洮城下。
守城的士卒拦住了去路。
李常笑取出宣昭帝赐予的金令,就被放行了。
进城后,立刻有黑冰台的人走上前。
他们在临洮有不少产业,正好可以提供食宿。
王璋眼睛发亮,以为这连月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他要大口吃肉,大口喝水!
谁知,李常笑拒绝了。
“本王自有安排,不必劳烦你等。”
“喏。”
黑冰台的人应了一声,转身便走了。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王璋的嘴巴长得很大,欲言又止。
他似乎看见,那些本该到嘴的肉“扑腾”一下又飞走了。
王璋心底疑惑顿生。
外祖,还留了什么后手不成。
莫不是有大院子!
王璋大喜。
李常笑将他的表现看在眼里,觉得有趣。
只是,小家伙恐怕要失望了。
李常笑自己也是头一回到陇西,当然是变不出来院子的。
他从头到尾打的都是蹭住的主意。
一刻钟后。
马车停在了一座院子前。
门前有数位戎装甲士把守。
一看便知主人家的身份不一般。
下了马车。
李常笑走上前。
为首的甲士拦住他,见李常笑一身白衫,出声询问。
“先生此来为何。”
“临洮侯之父可在?”
“在。”
“劳烦通禀,但言故人来此。”
见李常笑谈吐有度,气质非凡,甲士的疑虑打消了些。
他命余者留此,自己转身进入院子。
不一会,一身着葛衣粗袄,头裹白毛巾的男子走出。
正是天命朝的皇长孙,李常威。
李常威本来还在摆弄他那些牡丹。
忽闻故人来访,心里大为疑惑。
想不通是哪门子的故人。
走出门,他的目光很快便落在李常笑身上。
李常威轻“咦”了一声。
很快,像是想起了什么。
他抬起手,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你是……常笑?”
李常威的语气带着一抹难以置信。
见他认出了自己,李常笑心情大好,调侃道。
“多年未见,不请我进去坐么。”
李常威连连点头,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团,嘴里告饶。
“哈哈,是我疏忽了。来,进来坐。”
他的目光落在王璋身上,面露疑惑。
“这是。”
“大外孙王璋。”李常笑转头看向王璋,招呼道,“璋儿,喊大伯公。”
王璋点点头,很标准地行了晚辈之礼。
“王璋见过大伯公。”
闻言,李常威脸上的笑意更甚,一把将他托起。
“好孩子,快起来。”
随后,一行人走了进去。
院子很大,屋顶多为一坡水的式样。
李常威走在最前端,有些骄傲地介绍起了自家院子的各处。
“此为卧舍。”
“此为马厩。”
“此为牡丹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