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4. 第68章 省试奇谈
设置

第68章 省试奇谈(1 / 1)


省试落幕。

考中者可参加殿试,再列排名。

变相而言,登上了这榜便是入了进士之堂。

苏家父子三人风风火火赶来,可即便如此,当他们赶到时还是人满为患了。

人群拥挤一处,显得无比嘈杂,他们只能在外等待。

这时,有三人从人群里出来,正是他们不久前才遇上的黄茂称,黄茂先与黄孝宽。

苏明允见他们满面春风,当即执袖恭贺。

“观三位的神色,看来是皆考中了。哈哈,苏某贺喜双井八龙!”

闻言,黄茂称抚须一笑,脸上的神情很是满足。

他面露感慨:“当年老父科举不中,适才退回老家办学受业,时过境迁,我黄家也总算是兴旺了一会。闭眼前能有今天,死而无憾矣!”

黄茂先虽然也是老叟,但比他要小几岁,这时莞尔笑道。

“殿试的结果,还得看两位贤侄了。我们这群老家伙,今日也算有幸见证这千年一榜了。”

苏明允听出话外弦音,神情不由激动起来。

“莫非小儿都中了?”

“中了。”

黄茂称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再往后却不愿多说,显然是希望让苏家父子三人自己体会这份喜悦。

“多谢!”

苏明允懂了他的意思,自然也表示愿意受这个情。

……

随着围观的人群散去,苏家父子终于挤进了人堆里。

这第一眼,最上方亮堂的“眉州眉山,苏子瞻,第一名”,十个大字映入眼帘。

苏明允瞪大眼睛,很快变得惊喜起来。

他逐个往下,又见到其余名字。

“凤翔郿县,张横渠,第二名。”

“建昌军南丰,曾子固,第三名。”

……

苏子由的名字相比于其兄长,倒是要落后不少,位居六十四名,正好比黄茂先低一位。

这毕竟是策论的功底,再加之这一届科举的良才颇多,苏子由今年还不到二十,已是难能可贵!

苏明允的心中大为宽慰。

“吾家有麒麟子矣!”

这时,一道不太和谐的声音传来。

“不过是二子考中,放在往年算是稀罕,但今天大可不必如此!”

听到这话,苏家兄弟愤怒转头,想要看看是何人竟敢冒犯父亲。

开口的也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学子,年龄与苏子瞻二人相仿。

苏子瞻眉宇皱起,向前半步:“在下苏子瞻,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吕吉甫。”吕吉甫缓缓开口,不过他听到苏子瞻三个字,眼中的惊异之色一闪而过,脸上少了几分轻慢。

苏子由正准备打击这人两句,却被苏明允给拉住。

苏明允面容和煦,笑着问道:“吕小兄弟,不知你此话是何从说起,正好也让吾等长长见识。”

“可以。”

吕吉甫微微点头,也想就此缓和先前的不愉快。

他一转头,指着远处站着的六人,解释道:“那是南丰曾家的人,曾子固是本榜第三,其弟曾子宣是本榜十二。另外,曾家还有二子,二婿,皆是名列榜上。”

“一榜六人?”

年纪最小的苏子由不住惊呼。

这也怪不得他。

毕竟一家同时考中进士,而且位列同榜,这可就太夸张了。

君不见,双井黄家考中进士的八人,虽然皆是黄子通与他兄弟的儿子,尚属同辈,但从第一子黄茂宗开始,中举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情。

这一代代的积累与勤学不辍,才有了响彻南北的双井八龙。

可即便是他们,也没能像曾家这样,考科举还拖家带口一起上来的。

苏明允亦是不由赞叹,旋即附和道:“吕小兄弟这话说的不错,既然有六人同中,我这二子确实不足称道。”

他这样客气的态度,反而让吕吉甫有些不好意思。

吕吉甫先行一礼,算是替自己出言不逊告罪,旋即苦笑道:“苏兄是本榜省元,要怪吕某有眼不识泰山了。”

“吕兄不必挂怀。”苏子瞻很是大度,这也符合他一贯的性格。

吕吉甫这时再度开口,笑着道:“说起来,同胞兄弟中举的,这一届科举还真有不少。”

“光是吕某打听的就有三对。除了苏家兄弟,曾家兄弟,还有周夫子门下的程家兄弟。”

苏子瞻听过这二人,不由点头:“程伊川,程明道。这可是种大先生的徒孙,来日定然不同凡响,有趣!”

能和这么多人中龙凤同台比试,这对苏子瞻而言,何尝又不是时代的一种幸运!

……

皇宫中。

李常笑迎面而来,有一个脸刻刺青的壮硕汉子正好从殿里出来。

这汉子不是旁人,正是当今枢密副使,狄汉臣。

狄汉臣看到李常笑过来,顿时加快步子,朝着他行礼:“参见太师。”

“狄大人适才匆忙,莫非是军机出了事?”

“非也。”狄汉臣摇摇头,脸上却是浮现出凝重之色:“是辽国有变。”

这短短几个字,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终于,李常笑在大殿中,看到了中年天子赵仁,以及他身旁的太子,赵英。

只不过,赵英的身体不太好,但偏生是赵仁与曹玥的独子,虽然饱受宫廷的争议,但在帝后二人的支持下,还是坐稳了大宋的储君之位。

赵英起身见礼,随机坐下,沉默不语。

倒是赵仁的眉宇舒展,他让人给李常笑赐座,抬头看向殿外,脸上尽是赞许之色:“狄爱卿当真是我大宋肱骨,没想到,师祖当年竟然一举料中了。”

李常笑知道,赵仁说的是初遇狄汉臣那次,后者还不过是发配到京的一个小卒。

不过二十来年的光景,此人硬是以一介配军之身,登上朝堂尊位,并且越过了一众武院的高干弟子,成为枢密院的二把手。

接下来的时间,赵仁总算说起了来意。

原来是大宋北面的辽国发生内乱。

辽国在圣宗皇帝驾崩后,其子即位是为兴宗,两年前兴宗驾崩,其子道宗上位。

恰此时,圣宗萧太后笼络旧臣,试图将兴宗之弟耶律重上位。

计划进行的很顺利,耶律重联合萧家后族,手里掌握整个五辽国的南营大军,控制着全国四成的兵马。

他有意再连同东面的女真部族,同时还派人来大宋,表示愿意割让营州和平州,换取宋廷的支持。

这对大宋而言,当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