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郡。
即墨城。
一片祥和。
不见丝毫乱象。
进出城的队伍井然有序,百姓不慌不忙。
一身布衣的少年郎牵着瘦马混在队伍中毫不起眼,马背上驮着两箱货物,好似进城贩卖物品的货郎。
少年郎正是张楚。
几个月奔波,每日若有空闲也会练些基本功,如今看上去壮实了不少,个头都长高了,说一句身长八尺也不为过,可惜在典韦面前依旧不够看。
以天下为先,与三皇争雄。
有此雄心,就要能常人所不能。
即便陈登也一直以为张楚以天下为目标的终点不过是建成与秦汉楚相提并论的大国。
或许这就是次级人才与顶级人才的区别吧。
陈群从未质疑过某个可能,倒不如说也唯有那个可能值得他主动来投。
张楚却实实在在的告诉陈登那个虚无缥缈的宏大的目标。
于是,陈登不再阻拦,只是每日留在府衙办事的时间又长了一个时辰。
张辽已经出发,临走前没有对张楚说什么,不过他的背影就足够让张楚放心。
经过简单到敷衍的检查,张楚也顺利进了城。
即墨城基本没有设防,就像先前了解的那样。
王朔性格懦弱,没有野心,这种主动不设防的状态足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只是严朗不想看到王朔动摇。
所以即墨城的城头上有一半旗帜都打着严字。
王朔的才能绝对不差,他是第一个主动组织商人去临淄交易的太守,同时还派人学习贾思勰关于农学的讲授。
可惜王朔虽然有远见,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局。
张楚此来首要目的就是摸清严朗对北海的控制到了什么程度。
若已经到了让北海百姓只知杨朗不知王朔的程度,那一切计划都要放缓,甚至还得小心杨秀清与严朗联手。
但若只是暗中左右王朔,那可操作空间就很大了。
城内一片繁荣景象,百姓也不见紧张,哪怕北海旁边就是他张楚和杨秀清两个恶人。
甚至杨秀清将要发兵北海的流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甚嚣尘上,但依旧没什么百姓逃亡。
他们也习惯了王朔的墙头草行为,对百姓而言这种行为有百利而无一害。
客栈中,张楚将货物卸下,一匹瘦马安置在马厩中。
典韦带着亲卫队实在太显眼,只能分批次陆续从不同城门入城。
那几十位猛男典韦都是照着自己的标准选的,本身就是军中悍卒,想要悄无声息的进来实在有些难度。
稍作安置,张楚就开始在城内四处闲逛。
即墨城虽说城防一般,但城池却很大,即便与现在已经扩建过的临淄也不遑多让。
王朔多年轻徭薄役深得民心,也是因此才能造就自己的好名声。
张楚见此情景更加坚定了不大动干戈的想法。
一圈看下来,城内只有少量驻军,全部都在府衙旁边。
但凡王朔多想一点儿都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处境,可他就是任由严朗将兵马屯在此处。
要么就是真的看不清局势,要么就是看得太清楚,只想自保。
若真想动手,需在城外兵马不发觉的情况下控制府衙与王朔,而这些驻扎在旁边的兵士就是最大的阻碍。
张楚没有贸然靠近查看,那是张宁的任务。
张楚本来是拒绝的,毕竟如今用来稳定局势还需要张宁的名号。
张楚已经在尽力“去黄巾化”,但大贤良师的名头深入人心,信仰改造任重道远。
来的时候张宁甚至还想装成大小姐让张楚扮作仆役来着。
不过这法子被张楚以太过显眼为由拒绝了。
真不知道他头天晚上喝了多少,连这种事情都说出来了。
回到客栈,张楚就坐在大堂歇息,顺便听些市井消息。
他发现这即墨城内的百姓并没对时局没有认知。
无论是严朗驻军还是杨秀清有意出兵,甚至有人大胆揣测张楚已经潜入城中准备设计双方。
直听得的张楚浑身冒冷汗,这话虽说只是笑谈,却把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旁边一位老爷子更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从大夏灭亡到如今的青州形势说了个通透。
最后总结下来一句话就是只要王朔还是太守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就一点儿事儿没有。
“这位老伯,我听您话里的意思这即墨恐有大变故,怎么一位太守就能解决此事。”
那老爷子看了张楚一眼。
“外地来的吧小家伙。”
我们这儿可是有不少年没打过仗了,太守心系百姓,只要不伤及无辜就愿意开城,甚至当初能为此献出太守之位。”
张楚听着也是感觉王朔此人很有意思。
王朔出自寒门,家世不显,在北海太守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
一直都是一副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表现,任谁也挑不出一点儿毛病,名声更是越来越大。
张角带兵到此处王朔打开城门,亲自迎接。
以王朔的名声和能力,再加上诚恳的态度,果然继续任太守一职。
这也算是王朔的为人处世之道吧,借用这种方式保全自身。
果然能到这种高度的都是人精。
府衙不设防,因为真正用于自保的就是名声二字。
这也是严朗始终不敢直接发兵占领北海的原因,一旦遭受反噬他将没有能力面对张楚与杨秀清。
至于所谓的摇摆不定,换个其他太守诸如孙承严朗之流必然让人忌惮。
但恰恰因为这么做的是王朔,最多就是不被重视,没人会想杀这么一个人让自己背上恶名。
老爷子依旧在滔滔不绝的讲着。
张楚则在盘算着如何才能顺利接手北海。
还是得等杨秀清或者严朗忍不住动手。
若能让双方产生冲突,他再出手相救,那就最好不过。
至于王朔,依旧可以安心坐在北海太守的位置上。
这位只要不犯错怕是能在这位置上待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