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国征服完成,奖励顶级政略人才随机召唤】
张楚当即选择召唤,还得等系统安排身份和登场时机,所以越早召唤越好。
【陈群已召唤,之后会在合适的时机登场,请宿主留意】
啊这,怎么会是陈群。
当然张楚倒不是觉得陈群能力不行。
作为曹魏重臣,颍川陈氏可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与陈群比起来孙承根本不值一提。
世家的底蕴不是占据一郡之地就能充实起来的。
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之职,经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官至司空。
除了被张楚先一步抄袭的九品中正制外还是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这位确实当得起系统顶级政略人才的评价。
不过陈群的出现也让张楚有些为难,倒不是因为剽窃九品中正制。
而是因为陈群本身也是世家子,按照系统的习惯应当依旧会保持这一层身份。
他刚刚才在东平陵肃清了世家,屠刀上的血还没洗干净,就要和这位世家出身的名臣面对面,不是系统故意恶心人他是不信的。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系统打过包票有绝对忠诚,倒要看看会发生什么。
陈群的出现还得过些时日,徐晃已经到眼前了。
张楚只能感慨曹老板和皇叔麾下的含金量,他手头上的武将目前全都出自这两位。
徐晃不但奉上了贼酋的人头,还将姿态摆得很低。
据他所说他原本也是受大贤良师感召所以想要加入黄巾起义的队伍中,结果在济南国受那壮汉招揽。
徐晃自认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虽有些武艺也比不过李自成等人,所以没有强求。
没想到局势变化的太快,长社那边败亡的消息刚传过来,这边壮汉就开始烧杀掳掠。
刚刚当上小头目的徐晃被安排在隐秘处操练兵士充当后手。
徐晃本就不认同壮汉的行为,一直在寻找时机。
恰逢壮汉兵败,却依旧不甘心,还要与孙承密谋屠城之事。
徐晃听闻此事,果断斩了壮汉来寻张楚,在他看来张楚才是真正的明主。
徐晃好啊,张楚非常满意,他就喜欢这种又稳重又有实力的武将。
说句实在话,张楚还真有点儿害怕吕布登场,万一这位上来就认他做义父那可怎么办。
张楚相信系统绝对干得出这种缺德事。
安排徐晃暂时充任赵云副将,毕竟是带着两千兵马来投,属于带资进组,肯定要给点儿面子。
以徐晃的能力留守留守济南国不成问题,到时候再独领一军也不迟。
至此东平陵算是稳定下来,张楚尽力控制局势。
百姓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兵士在城中往来,但并不会惊扰日常生活,所以渐渐的也就习惯了。
至于孙承的死,百姓才不在乎,反而是张楚带来的安定更重要。
现在除了孙家外其余几家都是惊弓之鸟,张楚说东不敢往西,生怕屠刀落到自己头上。
这让张楚处理起各种杂事来轻松不少。
毕竟官吏空缺,累积的事务极多,他还得准备陈群出现之后全面铺开户籍改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这种时候张楚格外的想念方媛,可惜方媛不愿意来,所以现在府衙中办公的除了张楚就是张宁和赵云。
两人已经被他抓过来当苦力。
赵云办事认真,张楚也很放心。
可惜张宁是个耐不住的性子,干不了多久就要翘班溜出去玩耍,极大地延长了办公时间。
这不,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出去的张宁蹦跳着回到府衙中。
“张楚,门口一个娃娃说是有人托他把这封信交给你。”
张宁将信件递给张楚。
张楚愣了一下,这东平陵又没有他认识的人,谁会用这种方式传话。
书信入手,纸质柔顺,和当前流通的麻纸相去甚远,普通人绝对用不起。
张楚展开书信,刚看第一句就坐不住了。
“老夫曹参。”
这竟然是曹参的书信么,张楚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没道理曹参会出现在这里。
然后就想派兵在城内搜捕,一定要把这位抓住。
“不用想着抓我,两天前我就已经离开了东平陵。除非你一直封城,可惜那时候你还不知道我的存在。”
好吧,果然是老奸巨猾,竟然预判了张楚的想法。
“老夫万万没想到你的做法会这么激进。”
曹参的书信写的直白,可以说是把张楚放在了平等地位上讨论东平陵一事。
张楚做出了曹参意料之外的选择,也是他认为最差的选择——屠杀。
这是一个有魄力的决定,可大多数时候,有魄力意味着错误。
曹参认为张楚或许青涩,或许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也该明白孙承代表的是什么。
也因此,曹参留下了这封书信。
不过基于张楚的残暴表现,精明的曹参决定将原本的偶遇变更为书信交流。
“东平陵之变,乃是世家谋划不假,但以孙承一人之力,如何可能在黄巾军掌控中的济南国留下如此算计而不露破绽。”
孙承有些能力,但当初黄巾军攻占济南国时王侯尚且奋死抵抗。
他一个相当于太守的相国凭什么悄无声息的消失后又能顺理成章的隐藏下来继续谋划。
张楚发觉了有些不对劲,但因为所知甚少,所以无法解析全貌。
直至看到曹参在书信中提及,他才反应过来到底忽略了什么。
洪秀全。
或者说杨秀清。
那个与世家联合的计划。
张楚恍然大悟。
孙承代表的确实不止是他自己,如他所说,代表了一部分世家的利益。
这才是真正的谋划。
他们曾经想要和洪秀全或是杨秀清合作,提供帮助的同时凭借世家的底蕴逐渐渗透。
最终如济南国一样缔造属于世家的属地。
可张角与洪秀全的接连死亡,黄巾势力的分裂,都导致这个计划不再完美。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张大饼不够分了。
于是孙承被推出来试探张楚的底线。
若他能与张楚达成利益交换,那么世家就多了一个选择。
可惜张楚选择了最极端的做法,斩杀孙承的同时也绝了与世家联合的路子。
这对曹参而言没什么影响。
虽说信中没有提及,但能顺藤摸瓜来到济南国,证明他已经基本摸清了幕后参与者都有谁。
张楚的做法或许有些鲁莽,但初衷却是好的,所以曹参才留下了这封信。
“要解东平陵之变,下策为杀,以杀震慑不法之徒,同时也决断一切联系。
中策为合,合则两利,有助于稳固局势,区区一个孙承影响不了天下大势。
上策为收,孙承背后还有一批亟待合作的世家,张楚大可以模棱两可的表态。
孙承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全局,殊不知他这样被推到台前的根本就是个牺牲品。
只要稍加放纵,幕后的势力自然会加入角逐中,到时候你有的是机会看清局势再决定要如何动作。”
这是曹参的想法,基于他所处的高度。
如今说出来虽说已经晚了,但依旧让张楚能开阔思路,了解计划的全貌。
可惜信到最后戛然而止,曹参似乎没有写完,三策之后就是些客套话。
细细品味曹参这封来信的隐藏目的,张楚也终于等到了另一个期待已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