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话的功夫,林大英招待沈月瑶进去坐下。
沈月瑶道:“大英,我就不坐下了,我过来是想着买一桶羊奶回去。”
林大英赶忙道:“婶子您先喝水,稍等一下,我马上去挤羊奶。”
说着,林大英就去洗手去忙活去了。
林大英干活勤快利落,不一会,就将一桶羊奶挤好了。
沈月瑶给了五文钱,看着林大英道:“大英,你会识字吗?”
林大英眼睛一亮道:“婶子,我会识字,我娘教过我识字,我也看过几本书,我娘说了,待家里条件好了,还会给我买书看。”
林氏在作坊里做事,发现,读过书会识字的人更容易被提拔成管事。
因为这样方便记录东西。
林氏之所以被提拔为管事,也是因为她识字读过书也会写字。
所以林氏就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回来就抽空教导自己闺女。
沈月瑶点头道:“嗯,不错,好好读书识字,哪怕女孩子不能考科举,读书识字也能明事理懂道理,总会有用。”
沈月瑶挺欣赏林大英这孩子,想着,大英如果学习学的好,以后进她的作坊做事,她也会重用。
作坊管事和普通员工的工钱奖金都不一样。
以后她做的生意大了,总要培养几个心腹可用的人。
林大英是聪明人,使劲点头道:“婶子,我会好好学习。”
沈月瑶又给林大英说了几句话,这才提着羊奶回去。
回家后,大宝二宝看沈月瑶提着羊奶回来了,二宝问道:“娘,要喝羊奶吗?”
沈月瑶煮的羊奶没有腥味,还很好喝,大宝二宝也喜欢喝。
大宝道:“娘说做奶茶,所以这些羊奶应该用来做奶茶用。”
沈月瑶笑着道:“不错,娘准备给你们做奶茶喝。”
“你们奶奶还有两个姐姐出去卖冰棍也很辛苦,天气那么热,回来喝一杯奶茶啊,会解乏。”
沈月瑶也很久没有喝奶茶了。
奶茶放凉了喝一样好喝。
冬天喝热奶茶,夏天就可以喝冷的奶茶。
甚至还可以加点冰。
不过吃太多冰不好,所以沈月瑶不准备加冰。
沈月瑶先在锅里烧火煮羊奶。
沈月瑶烧火的时候,大宝二宝就在旁边看着。
他们顾不得玩了,好奇的在锅台旁转着。
大宝看着沈月瑶一边忙着烧火一边要搅动锅里的羊奶,有点心疼自己娘,便脆生生的开口道:“娘,我帮你烧火。”
二宝也乖巧道:“娘,我也帮忙。”
沈月瑶被两宝给暖到了,笑着道:“娘能忙过来,要是娘忙不过来就让你们帮忙。”
“你们先去一边玩,别靠锅台太近了。”
虽然沈月瑶这样说,但大宝二宝还是喜欢粘着沈月瑶。
沈月瑶想了想道:“这样吧,娘给你们讲故事听。”
二宝一听讲故事便来了精神,兴奋的道:“娘,西游记,西游记。”
大宝也使劲点头,“娘,我也想听西游记的故事。”
看着两宝期待的眼神,沈月瑶心口就发软。
其实每天看着两宝,跟两宝说说话,她心情就会变的很好,嘴角都忍不住上扬起来。
感觉每天做点事情都有动力。
很奇怪的感觉。
沈月瑶忍不住想宠着他们。
其实两宝太懂事了,看她忙的时候,都不会来闹她。
沈月瑶想了想,似乎很长时间没给他们讲故事了。
“好,娘给你们讲西游记的故事,上次讲到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话说……”
就这样,沈月瑶一边做着奶茶一边跟两宝讲故事。
两宝静静的听着,脸上的神色随着故事变化。
“孙悟空好可怜,他师父都不相信他。”
“孙悟空明明在保护他师父,那个女人就是个妖精,还有猪八戒也不对……”
两宝二宝听了故事,都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想法。
沈月瑶也鼓励他们说自己的想法。
沈月瑶能感觉出来两宝都很喜欢孙悟空。
沈月瑶道:“孙悟空聪明机智,他们师父不辨人妖,其实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呢,看事情不要被表面的虚假给欺骗了,你们要用心去看,看这个人是好是坏,看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不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沈月瑶给两宝讲故事,也是为了通过故事给他们讲一些道理。
用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让两宝记住理解。
讲完故事后,沈月瑶让两宝自己去讨论。
虽然两宝还想听,但沈月瑶觉得一次听一个故事就好。
这样能记住好消化,听的多了,记不住。
……
另一边,孟老夫人和苏大丫苏二丫在村子里卖冰棍的话,就推了个小推车。
这样方便将东西放在小推车上。
三个人在村子里走着的时候,就有老人小孩子们看到她们打招呼。
“孟妹子,这是去哪里忙活,用不用我们帮忙?”
“孟奶奶,大丫姐姐,二丫姐姐。”
老人小孩都会跟孟老夫人她们打招呼。
村里的小孩子们被长辈们教导着,见了苏大丫苏二丫都会喊姐姐。
苏大丫苏二丫看着村里的小孩子们,也都点头露出和善的笑容。
孟老夫人看着小孩子们也露出慈祥的笑容。
她跟坐在马扎上择菜的老太太解释道:“老姐姐,我家瑶娘做了冰棍,夏天吃了解暑,这不,我就带着两孙女出来卖了。”
那老太太一听,都顾不得择菜了,赶忙站起身道:“孟妹子,真是冰棍啊,不知道啥样子,能看看吗?”
老太太旁边还带着两个孙子,五六岁的年纪,真是喜欢吃的时候。
“我今天一早碰见李妹子,听李妹子说了,说吃的冰棍特别好吃,说是沈丫头做出来的。”
孟老夫人将小推车放下,将上面的箱子打开,掀开棉被道:“你看,就这样的冰棍,一支三文钱,五文钱两支。”
那老太太一看,眼睛都瞪圆了,“这……这真的是冰啊,还冒气来着。”
“对,冰棍冰棍嘛,就是冰做的,带着甜味。”
“这东西做出来不容易,老姐姐,我就不说让你们尝一尝了啊,不过我敢保证好吃,要是觉得不好吃啊,不收钱。”
孟老夫人对瑶娘做的东西有信心。
再说了,她以前在侯府吃惯了山珍海味,都没吃过冰棍,都知道这东西好吃,更何况村里人。
而且她跟村里人熟悉,知道大家都是实诚的人,不会耍赖。
那老太太心中惊叹不已,“你家瑶娘真是厉害,夏天连冰都做出来了。”
孟老夫人道:“那可不,现在天气热,我家瑶娘做冰棍啊,本来是为了自家人解暑,不过这样好吃的东西,瑶娘说,也该让大家伙都吃到,这样夏天吃一支冰棍解暑。”
“你也知道我家瑶娘做别的生意,都不止这个价格,卖冰棍啊不是为了赚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也吃到冰棍,一支三文钱很便宜了,这里面都放了糖,吃了很甜还舒服。”
“不过这东西啊,也不能连着吃,吃多了闹肚子。”
那老太太低头看了看两个孙子。
两个孙子很懂事,平日也不要什么东西,但他们看自己奶奶的眼神表明了一切。
村里孩子都懂事,要是以前啊,他们什么都不会跟家里人要。
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们也可以吃点零食。
老天太平日节俭惯了,习惯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她两个儿子跟着工匠队干活帮沈月瑶盖作坊每天赚二十文钱,儿媳妇去作坊里干活,一个月也有几两银子。
她们留一部分,另一部分交公。
现在家里日子确实很好,但她习惯节省,拿出几文钱买东西,还是有点舍不得。
给自己买的话,她啥也舍不得买,关键她看孙子热的出汗,也心疼。
那老太太狠了狠心,拿出五文钱来道:“孟妹子,我买两支吧,我两孙子一人一支。”
孟老夫人笑着道:“好,来,这是两支。”
苏大丫负责收钱。
孟老夫人看老太太花钱不舍得的样子,也想到她以前的生活习惯了。
记得之前她买点东西,明明花了钱,心里却疼的不行。
她心想,反正已经买了,就不应该心里纠结什么,这样影响心情。
遂她劝说道:“老姐姐,这赚了钱就是为了过日子的,以前条件不允许,自然什么都不能买,只能保障吃饱饭,现在条件好了,偶尔买点东西其实没什么。”
那老太太一听,心情宽敞了许多,笑着道:“还是你说的对。”
她拿了两支冰棍,给了两个孙子一人一支。
她自己不吃没什么。
孟老夫人和苏大丫苏二丫推着小推车继续往前走。
那老太太的孙子吃了一口,激动的道:“奶奶,好吃,好好吃,奶奶,你也尝一尝。”
老太太摇头道:“奶奶年纪大了,不喜欢吃这东西,你们吃吧。”
苏大丫和苏二丫听着后面祖孙的对话,心中有些触动。
她们不由的想到了小时候的记忆。
那时候她们被流放,流放路上辛苦,在劳役营干活也辛苦。
吃不饱穿不暖,有什么好东西,奶奶都说不喜欢吃,让她们吃。
那时候她们不懂,现在长大了,再看老太太对她孙子的样子她们就明白。
哪有什么喜不喜欢吃,只不过是奶奶舍不得吃而已。
哪怕一口都舍不得吃,就为了将粮食省下来让她们吃。
苏大丫想到那些记忆,眼眶一下子红了,鼻子有点酸涩。
奶奶对她真的很好,可恨她以前不懂。
她就想,她以后要好好生活好好学东西,不能再让奶奶跟着操心了。
待她有能力了,她也要对奶奶好,给奶奶买东西。
苏二丫也是如此想法。
孟老夫人自然不知道两个孙女心里想什么。
她看着冰棍卖出去了,心里激动。
这种卖东西赚钱的感觉真不错。
她们去了地头的时候,地头里很多人在地里干活。
孟老夫人吆喝道:“卖冰棍了,凉爽的冰棍,吃了解暑解渴……”
苏二丫也跟着吆喝,“卖冰棍了,一支三文钱,两支五文钱!”
苏大丫看着这个架势,有点不好意思吆喝出声。
孟老夫人和苏二丫早过了那种不好意思的时候了。
她们刚陪着沈月瑶摆摊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喊话。
但现在磨练出了心性,不觉得吆喝有什么丢人的。
苏大丫深呼吸一下,也大声喊出声道:“卖冰棍,卖冰棍了,好吃的冰棍……”
苏大丫几乎使出全身的力气,声音非常洪亮,一下子喊出去老远。
把孟老夫人和苏二丫都惊了下。
两个人都怔怔的看着苏大丫。
苏大丫被奶奶和妹妹看着,脸有点红,“奶奶,二丫,我刚刚声音是不是太大了,有些吓人?”
苏二丫摇头,笑嘻嘻的道:“没有,大丫姐,你现在真好,我喜欢现在的大丫姐。”
“用三婶的话说,这就叫接地气。”
孟老夫人欣慰的道:“大丫,你这样很好很好。”
这孩子变化实在是很大,若是以前,打死大丫她估计都不会在低头这样喊话。
这样的变化是好的变化。
她身上那些骄纵自傲的气息都收敛了,开始认真努力生活了。
看着大丫这样的变化,孟老夫人都很高兴,眼眶微微湿润了下。
她心想,若是大儿子回来看到他闺女的变化,也会很高兴。
不过大儿子去参加剿匪去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晌午的时候,正是天气热的时候,大家干活也都没太有力气了。
但村里人都习惯干活干到晌午再回家吃饭。
要是早早歇息回家,他们就有一种偷懒的感觉。
摆弄庄稼,靠的就是勤快。
不过一听冰棍,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猜测是冰。
“是冰做的东西吗?”
“不知道,应该是沈家捣鼓的食物,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肯定好吃。”
现在沈月瑶在村里就是活招牌,她做的东西大家不用怀疑就知道是好东西。
就是三文钱,大家还是舍不得花。
村里人习惯买东西纠结一番,仔细琢磨一番。
有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赶忙放下锄头道:“爹,昨晚娘交代了,说中午要是沈姐姐家卖冰棍,让咱们一定要记得买,我都带了铜钱。”
那少年的爹笑呵呵的道:“走,咱们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