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青顶
天目青顶,又称天目云雾茶,产于浙江天目山,为历史名茶之一,也是在国际商品评比中获得过金奖的绿茶上品,一直是外销有机茶,并在欧洲茶叶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天目山古木参天,山峰灵秀,终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该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
天目青顶的传说:相传朱元璋起兵反元,屯兵在昌西大明山。这年春末夏初,军营中发生时疫,军医们束手无策。军师刘伯温奉命外出寻找灵丹妙药。
这一日,他来到东天目山脚东坑村,因天气太热而中暑晕倒,被一名姓郎的老农挽扶到家中,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刘伯温呷了一口,清香扑鼻,妙不可言,当即暑气便去了三分。再看看碗里,朵朵翠绿的茶叶如含苞欲放的花儿,令人心情十分舒畅,一碗茶“咕咚、咕咚”几声,全下肚了,顿时精神大振,连连称赞道:“好茶,好茶!”
郎老汉告诉刘伯温:“这茶还大有来头呢,据说当年神农氏在这一带尝百草,就住在西坑(今太湖源、神龙川一带),用西坑水泡此茶,能解百毒,至今那里的神农庙中还记载着此事。”
刘伯温一听大喜,忙央求郎老汉卖几斤茶给自己带回军中试试。郎老汉二说不说,称了两斤送给刘伯温,分文不取。回营后,刘伯温将这两斤茶叶泡了给众军士喝,果然,很快都痊愈了。他又将从西坑溪中舀来的一罐水煮沸后泡茶献给朱元璋,竟顺便治好了朱元璋多年的眼疾。
几年后,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下旨将东坑茶叶封为“贡茶”。从此,东坑茶叶西坑水便闻名天下。历经明清两朝,到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时,又将东坑茶叶命名为“天目青顶”。
资料记载:天目山是我国古代老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载有“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陆羽的“缁素忘年之交”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茶诗中对天目山茶之采摘、焙制、烹煮、品茗等均作了描述。由此可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中叶,天目山茶已是闻名于世的上品名茶了。明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中还将其列入全国茶叶六大佳品之一,与“龙井”“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齐驱,以贡品的身份登上大雅之堂。明代文震享《长物志》载“龙井天目,山中早寒,冬来多雪,故茶之萌发较晚,采焙得法,亦可与天池并。”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对天目茶泉则更是作了高度评价“今天目远胜径山,而泉亦天渊也”。清宣统《临安县志》载“天目云雾,天目各乡俱产,惟天目山者最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临安天目云雾茶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展评会上曾荣获特等金质奖章。约在20世纪30年代,因战争百业凋零,天目云雾茶亦遂被湮没,制茶技术也年久失传。1979年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吴森林老评茶师担任天目茶的试制工作。在攻关组的通力协作下,终于使已失传四十多年的传统名茶——天目青顶重展胜过昔日的芳姿,饮誉世界。
干茶鉴别
天目茶成品外形紧结略扁,形似雀舌,叶质肥厚,银毫显著,色泽深绿,油润有光;冲泡后,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诗僧皎然在品饮天目青顶茶后,赞曰:“头茶之香远胜龙井”。天目青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
天目青顶茶特征
泡茶品鉴
天目青顶茶叶冲泡后,滋味鲜醇爽口,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冲泡三次,色、香、味犹存。
1备具
玻璃杯1个,天目青顶茶叶3克。
2冲泡
将茶叶放入玻璃杯后,冲入80℃左右的水,使茶叶上下翻滚。
3品茶
2分钟后即可品饮。入口后滋味鲜醇爽口。连泡3次,色、香、味犹存。
贮藏
日常生活中天目青顶茶,一定要保存在干燥环境、应冷藏,并远离有异味的东西,才不会使之变质变坏。
干燥
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以纸罐较好,其他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棉纸或牛皮纸都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冷藏
最好能预备一台专门贮存绿茶叶的小型冰箱,设定温度在-5℃以下,将拆封的封口紧闭好,将其放入冰箱内。一定要注意不要放有异味的东西在小型冰箱中,以免使茶受到异味物的感染而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