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间的情谊,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汉武帝七十多岁的时候,身体日渐衰弱,病痛缠身,而且每天都愁眉不展。因为他知道,自己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可是自己又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杀了培养多年的太子。所以他现在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忧虑,其中头等大事就是要早立太子,免得死后国家大乱。
当时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是亲兄弟,但是他们平日骄横不法,不能立为太子。可是小儿子弗陵这时还只有七岁,汉武帝想立他为太子。因此就想先为年幼的太子物色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来加以辅佐。
汉武帝认为,朝中大臣只有霍光可担此重任,所以就想把国事托付给霍光。他想起了古代周公辅佐年幼成王时的故事。周公曾背着小成王临朝,会见诸侯继承大统。汉武帝就让人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这是用图来暗示霍光将来要像周公辅成王一样来辅佐幼主弗陵。
过了一年,汉武帝病危,霍光流着眼泪问汉武帝:“如果陛下有个三长两短,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这时明确地说:“立我的小儿子弗陵为太子,由你来履行周公辅成王似的职责。去年我送给你的那幅画,你到现在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吗?”霍光见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就只好含泪答应了。第二天,汉武帝就死了。太子刘弗陵继承皇位,他就是汉昭帝。
霍光自从接受了汉武帝的遗诏,担负起辅佐幼主、治理国家的重任,他工作得更加勤恳谨慎了,兢兢业业地治理着国家。但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嫉恨他,总是在小皇帝身边说他的坏话,这让霍光一直提心吊胆。
汉昭帝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因为没有当上皇帝,心里老是怨恨不已,一直想自己来当这个皇帝,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先除掉保护昭帝的辅命大臣霍光。反对霍光的势力也趁机和燕王刘旦相勾结,密谋策划先挤垮霍光,再废昭帝拥立燕王为帝。燕王刘旦恨不得马上当皇帝,就催上官桀等人早点想办法动手。以燕王刘旦为首的政变集团,在暗中布下了罗网,就等着霍光往里钻了。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皇帝的近卫队)操练,并且调了一个校尉(仅次于将军的军职)到大将军府里来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整垮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假冒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他们一告霍光出城集合御林军操练,一路上耀武扬威,坐着像皇帝出巡时一样的车马,违反礼仪规定,不像个大臣的样子。二告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最后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警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的阴谋等等。昭帝看了告状信后,当时没有表示可否,就把此事先放下了。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他们告了,就不敢上朝,留在偏殿里等待昭帝的处置。昭帝一上朝,没有看见霍光,马上问:“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上官桀立即回答说:“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虚不敢进来了。”汉昭帝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朝,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说:“臣该万死!请皇上发落。”
汉昭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霍光说:“大将军戴上帽子,请起来。我知道这封告状信是假的,是有人想陷害你,你并没有过错。”
霍光听了小皇帝的话后,又惊又喜,连忙问昭帝:“陛下怎么知道信是假的呢?”昭帝说:“你出京城去阅兵,只是最近几天的事,选调校尉也不过十天,可是燕王远在北方,怎么就知道了呢?就算知道了,马上就写信派人送来,现在也到不了。如果大将军真的要作乱,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想陷害你。我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也不会上这种当的。”聪明机智的汉昭帝还下令要追查冒名伪造信件的人。上官桀等人焦急不安,怕查下去会暴露自己的阴谋,就劝昭帝说:“这点小事算了,不必再追查了吧。”昭帝不仅没有松口,反而更加怀疑上官桀等人了。
后来,上官桀等人还是经常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不仅不听他们的,反而大发脾气,警告他们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托他辅佐我治理国家。他帮我办了很多好事,这是臣民有目共睹的,以后再有人毁谤他,我一定要从严惩处了。”这样上官桀等人想借皇帝的手来除掉霍光的阴谋也破产了。可是他们还不甘心,又心生歹计,想策划暗中杀了霍光,然后夺取帝位。但是,他们的阴谋很快就被霍光发现了,他将他们政变的阴谋,奏告昭帝,然后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都杀了。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从此以后,朝中再也没有人敢离间昭帝和霍光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君臣相得,互相信任,共同治理着国家,为西汉政权的稳定繁荣做出了贡献。可惜的是年轻聪明的汉昭帝21岁就死了。他们这份难得的君臣之情不得不提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