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英国通史(共6册)
  4. 第二章 工业与交通
设置

第二章 工业与交通(1 / 1)


工业革命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56年,英国将近1/3的劳动力从事制造业;到19世纪末,全国3/4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农业的地位已经无足轻重。工业以现代的机器大生产为主体,稠密的铁路网遍及全国,国民财富的很大一部分由海外投资组成。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控制海上霸权,是一个殖民帝国,伦敦(London)是世界金融的中心。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霸权国家,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815-1850年是工业革命的结束阶段,工业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扩展,机械化和工厂制度深入到新的部门,运输系统则由于铁路的迅速发展而得到改变。到1830年代,工厂制已占主流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1851年的伦敦大博览会开启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延续到1873年,这是维多利亚大繁荣时代,经济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都达到19世纪的最高水平。农业再度繁荣,服务部门发展迅速。从1873年开始,英国经济进入第三个也是较为不利的阶段,它持续到19世纪末,被称为“大萧条”时期。与19世纪前75年相比,英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工业霸权受到新兴工业国家快速增长的挑战。从英国工业产值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出19世纪的这三个阶段。

表1 英国工业产值增长(单位:%)

在技术改进和创新方面,英国的领导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中叶。据估计,在1800-1839年的78个重要发明中,42个发生在英国,36个出现在欧洲大陆和美国。1830年,詹姆斯·尼尔森(James Beaumont Neilson)发明了用鼓风炉把热空气吹进熔铁炉的新方法,使冶炼每吨生铁的用煤量节省近3吨。在纺纱厂,自动骡机取代熟练的纺纱工人,每台织机可以使用更多的纱锭,速度也大大提高;织布方面的动力织机也代替了手工织机。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炼钢厂,1851年贝西默酸性转炉炼钢法(Bessemer process)获得专利,60年代平炉炼钢法(opehprocess)又不断完善,这就使便宜的钢材可以大量生产,开始了从铁时代向钢时代的转变。

机器制造获得发展并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1810年前后,亨利·莫兹利(Henry Maudsy)应用滑动原理发明了滑动刀架,使切削机得到重大改进,解决了制造精密圆柱体和螺丝的技术难题。后来,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在改造凿穴机的基础上制成了钻孔机和切削机。1821年,几位工程师制造出一部金属刨,又经罗伯茨进行改进,使其基本定型。1830年前后,罗伯茨首次制造标准型板用以复制机器零件。1835年,约瑟夫·惠特沃斯(Joseph W hitworth)发明了可量出万分之一英寸误差的螺纹规,改进了计量工作,使工程能达到相当高的精确程度。1839年,詹姆斯·内史密斯(James Nasmyth)发明蒸汽锤,促进了锻造技术的改革。另外,工程师们还制造出结构复杂的锻造机,用以锻造纺纱机上的纱锭、螺栓、锉刀等以及金属工具。1848年,理查德·罗伯茨又发明镗床。随着一系列工作母机的发明和应用,各种形状的金属加工不仅日益精确和标准化,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于是,到19世纪40年代,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就发展起来了。19世纪中叶,机器制造业成为英国重要的工业部门,英国制造的蒸汽机、工作母机、火车头、农业机器等,质量优良,远销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并直接推动了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工作母机制造。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的工作母机技术显示出很高的精确性,正是在机器制造业的基础上,工业革命得以最终完成。

工厂制在18世纪形成并在19世纪广为传播,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制鞋和整个消费品工业都基本上完成工厂化。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器大工厂仍旧不是主要的就业场所:1831年,只有10%的男性在以机器为基础的制造业部门工作,32%的男性就业于手工业和零售业。迟至1851年,也只有27%的男女劳动力就业于以技术和工厂为主导的工业中,当然在注意到这些数字时,不能忘记农业劳动力仍旧是英国主要的劳动群体。到70年代,工厂设施已相当完整了,英国工业呈现出现代特征。在19世纪前半期,大部分工业——棉纺织业除外——仍然是小规模的,但到19世纪晚期,企业的规模迅速增长,不仅体现在雇佣工人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公司的规模和资本的数额上。到1871年,联合王国有23346家工厂,雇用200万工人,家庭手工业渐被淘汰,不过大规模的企业和工厂仍然较少,直到1914年,工厂规模都是中等甚至偏小的。

工业化完成后,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传统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各行业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民收入中工业比重增长,农业的地位急剧下降。1801-1907年间,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34%下降到6%,而工业所占比重则由28%上升到1881年的43%;如果加上与工业生产关系更为密切的贸易、交通和房屋建筑,这一比重就上升到77%。二是工业劳动力比重增加,农业劳动力明显下降:1801年农业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总数的35.9%,到1901年下降为8.7%;同期,工业劳动力则由29.7%上升到46.3%。(见表2)1870-1900年约有30万农业劳动力离开农村,1881-1911年英格兰、威尔士的农业人口减少6%,苏格兰减少17%,农业工资劳动者减少25%。棉纺、煤炭、钢铁业的从业人口则明显增加。棉纺织业从业人口从1880年的52万人增长到1911年的64.6万人,采煤业从业人数从1881年的43.7万人增到1901年的75.2万人,钢铁工业从业人数从1870年的3.9万人增到1907年的10万人。(见表3)

表2 1801-1911年英国劳动力分布的估算比例(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单位:%)

表3 联合王国就业人口的分布状态(单位:百万)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建立了强大的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

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主要产业,1820-1840年间,纺织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达到顶点,其重要性居于其他工业部门之上。它吸收了30%的工业劳动力和整个不列颠人口的14%;1830年,纺织业占到了英国国民收入的10%和出口总值的72%,到1850年仍然占有出口总值的63%。纺织业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主导部门,也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这种情况直到1840年代由于铁路建设速度加快才被钢铁工业所取代。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棉纺业历来受到历史学家的特别关注,罗斯托(W.W.Rostow)甚至认为它是18世纪英国经济起飞的主导部门。迪恩和科尔(Phyllis Deane&)认为到1805年时,棉纺工业的净值或附加值大约占不列颠国民收入的4%-5%,十年之后,这一比例上升到7%-8%,而19世纪前半期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上。1787年,英国棉纺工业的原棉消费量为2200万磅,半个世纪以后增加到3.66亿磅,棉纱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以前价格的1/20左右。拿破仑战争后,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达到最高峰,在1820年代、1830年代、1840年代,其净产出达到整个英国总产出的5%还要多。

棉纺织业主要以出口为导向,到19世纪末,出口价值占到其成品总价值的79%。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工业部门中的自动织机已经获得胜利,手工织机逐渐淘汰,到1856年只有“数千架”手工织机在运作,而最后一批手工织机在19世纪60-70年代消失。

毛纺和精纺业也是19世纪初期的主要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和棉纺织业差不多。1820年代,毛纺业的纯产值占英国国民收入的4%-5%,19世纪中叶以后机器梳毛机被采用,也使毛纺织业在1860-1870年代早期发展到顶峰,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拥有的毛纺纱锭总数从1850年的80.475万枚增加到1867年的208.7万枚,其中85%在约克郡。1907年毛纺织业总产值超过7000万英镑。亚麻纺业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尤以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发展较为突出,据估计,整个联合王国的亚麻产品的总价值1856年是1510万英镑,1859-1861年为1560万英镑,1863年为1170万英镑,1864-1867年为2000-2500万英镑,1880-1882年为1800万英镑,到1907年却只有1230万英镑了。

虽然19世纪末时欧洲大陆的技术进步相当突出,但英国的纺织工业仍然远远领先于其竞争对手。它的支配地位在棉纺织工业部门尤为惊人,到1873年时,英国在这个领域中拥有世界纺锭总数的3/5,比欧洲国家在1913年时所占的比例还要高出一半以上。虽然英国在毛纺织领域中的领先程度较之在棉纺织中要小一些,但仍然是非常巨大的:在1867年时它拥有208.7万枚精纺纺锭,而法国只有大约175万枚;同年英国拥有7.15万台精纺动力织机,而法国只有2万——2.5万台。

钢铁工业也是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到19世纪成为英国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1788年,不列颠的生铁总产量约6.8万吨,在1806年大约生产25.8万吨,1830年大约67.8万吨。到19世纪中叶,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高炉增高到15-20米,搅炼技术也得到改进。1839年内史密斯发明的蒸汽锤能够锻造大块铁,而最重要的发明是1829年詹姆斯·尼尔森的热鼓风法(hot-bst process),这种方法可以把苏格兰的煤直接用于鼓风炉,燃料消耗量下降了60%。19世纪中叶时,制铁业主要生产搅炼的熟铁,钢的产量比较小,在1854年还不到10万吨,但克里米亚战争刺激对了钢的需求,新的发明也不断出现,亨利·贝西默(Henry Bessemer)在1856年发明了新的冶炼法,威廉·西门子(William Siemens)在1861年发明了一种能更精确控制温度的高温气炉;从1879年开始,西德尼·托马斯(Sidney Gilchrist Thomas)和珀西·吉尔克里斯特(Percy Gilchrist)致力于发现降低磷含量的方法,后来获得成功。上述三种方法使钢得以大量廉价生产,从而取代了搅炼铁。

生铁和钢的出口量大大增加,从1815年的4.9万吨增加到1837年的19.4万吨,到1850年为78.3万吨,1852年超过100万吨,而1872年达到了338.3万吨。金属和金属制品出口总值在1814-1846年间年均增长3%,1846-1873年达到5%,金属工业在英国出口中的比例明显上升,从1815年的9%上升到1830-1839年的11%,1850-1859年的18%。19世纪中叶,英国的制铁业达到其增长率的顶点,在1830/1834-1850/1854年间,年均生产量翻了四倍,到1870年代,其直接收入占不列颠国民收入的10%。1850-1880年,英国人主宰着世界钢铁生产,占其产量的半数左右以及世界出口的近四分之三。表4是不列颠钢铁工业的增长情况:

表4 1805-1907年间钢铁工业的增长

从事钢铁制造业的人口也急剧增加。1851-1901年,英国钢铁工业就业人口从57.2万增加到156.9万,占英国全部就业人口的9.6%。与钢铁工业有关的采矿、运输以及其他部门也因钢铁业的繁荣而兴旺。1882年,英国生铁产量达到19世纪的顶点,之后开始下降,而它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则跌落得更明显:1870年它占到全世界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到1901年只剩下20%了;同期英国钢的供应量也从43%下降到16%,钢铁产品即使在国内市场也让位给国外竞争者。

采矿业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在工业化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对国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19世纪中叶以后,尤以煤炭工业更为突出。19世纪初采煤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只占不到1%,19世纪中叶不到2%,但到19世纪末上升到6%。英国煤炭产量在1800-1830年间增长缓慢,1830-1845年间的15年里则发展最为迅速,煤产量至少翻了一番。1841年采矿业雇用了20万人,1851年时雇用了30万,到20世纪初雇用了约50万。到1907年,所有矿产加在一起占联合王国总收入的5.5%,其中90%归功于煤;反观1858年,矿产收入占到全国总收入的3.5%,煤矿开采只占其中的60%。煤炭出口量也不断增长,1830年煤炭出口为50万吨,占煤炭总产量的2%多一点,之后的30年以年均9%的速度快速增长,在1837年出口超过100万吨,1854年达到400万吨。1860年,煤炭出口量占其产量的10%;1913年出口近980万吨,占煤炭总产量的1/3,占英国出口总值的1/10.

随着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扩大,交通运输业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从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开始的。起初,解决煤炭运输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开凿运河,运河开凿是由私人投资的,1801-1835年间约耗资1100万英镑。在1760-1830年间,英国建成了大规模的运河系统,此后数年间又兴起一个小高潮,到19世纪开始时,整个奔宁山脉(Pennine Range)已经在多处被打通,1805年,大汇运河(Brand Tun)将英格兰中部与伦敦连接起来。运河是利润丰厚的经营,不过随着铁路建设热潮的出现,很多运河感到了生存压力,在1845-1847年间,有948英里的运河为铁路公司所收购或租借,比如1846年伯明翰运河就成了伦敦——西北铁路的下属产业。不过不列颠依然有大约2750英里的独立运河和航道,英国运河仍然是欧洲各国的典范。

英国海运业发展较早,到19世纪,海运业中船舶的大小、速度和马力以及船舶的建造等都有了明显进步。汽船从1807年开始出现,但在1860年以前海洋运输业主要仍旧用帆船。到1851年,英国只有18.5万吨位的蒸汽船,其中大多数是木质船,却有366万吨位的木帆船。经过半个世纪的实验,汽船在1869年以后逐步取得支配地位,1875年英国有190万吨位的汽船和420万吨位的木帆船,十年以后汽船吨位增加到400万吨,而帆船吨位下降到340万吨,同时汽船的货运量是帆船的6倍以上。在1885年左右,钢制汽船取得重要进步,1890年英国所拥有的500万吨位汽船中,钢制汽船为绝大多数。

在19世纪初,每年用于新航运的投资额不会超过联合王国国民收入的0.5%,可是从1840年代起航运业的投资率和新船的建造都开始加速,在1845-1864这几十年时间里,新造船的总资产翻了一番,航运纯利润在50和60年代也发展到最高峰;在1875-1884这十年中,航运纯利润超过联合王国国民收入的5%。伦敦港在19世纪第一个25年里大规模重建。对码头和港口的建设费用在1799-1815年间达到540万英镑,而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用于港口和船坞建设的总资本额超过800万英镑。到1890年为止,英国商船运输业居世界第一,1895年英国拥有全球远洋运输船只总吨位的73%,并支配着世界船舶市场。1900年,60%的新下水船只是由英国建造的。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采取保护措施,使英国海洋运输在世界上所占份额从1890年的63%下降到1902年的53%,外国运输市场对英国商船关上了大门。尽管如此,英国仍拥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地位,1902年英国的轮船总吨位比德、美、挪、法、意、荷兰加在一起还要多1/3.

陆路交通革命表现为公路和铁路建设并很快形成公路、铁路网。18世纪末已经形成公路网,1809年仅收费公路信托公司(Turrusts)就支出200多万英镑用于公路维修;1812和1814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共支出130万和145.4万英镑用于公路建设与维护。在19世纪第一个25年,联合王国用于公路和桥梁的各项支出平均每年在300万——350万英镑之间,超过国民收入的1%。大约在1820年,英格兰已有近21000英里的税道,19世纪30年代则是收费公路的鼎盛期。

铁路的兴起更加重要。1814年,乔治·史蒂文森(Gee Stephenson)制造第一部蒸汽机车,不过运行速度很慢,经过改进,到1821年,机车性能就比较完备了。该年史蒂文森担任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Stton Railroad)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筑路工程在1825年顺利建成。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铁路正式通车,标志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启。1830年9月15日,长48公里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Liverpool-Maer Railroad)通车,这是客货两用的铁路线,成为兰开郡(Lancashire)棉纺工业的交通动脉。该铁路采用史蒂文森设计的“火箭”式机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9公里。铁路运输的优越性很快就得到公认,英国进入“铁路时代”。

19世纪30年代是修筑铁路的第一个高潮。据统计,1825-1835年,议会通过54项铁路修筑案,其中最重要的是1838年开通的伦敦——伯明翰(London-Birmingham)铁路,1840年开通的伦敦——布里斯托尔(London-Bristol)和伦敦——南安普顿(London-Southampton)铁路;1836-1837年两年时间里又有39条铁路获准修建,爱尔兰不在其数。表5表明1833-1840年铁路的修建情况:

表5 1833-1840铁路法案及其实施情况

至1840年,已经有约1500英里铁道投入使用。19世纪40年代铁路公司开始合并,铁路建设进入第二个高潮,被称为“狂潮时代”。起初,一些主要的铁路干线收购辅助线路形成统一的铁路网;到1846年,议会开会期间每天至少有一条新铁路获批修建,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英国新增铁路近6000英里,1850-1870年又有1.35万英里的铁路投入营运(见表6)。

铁路建设吸收的资金和劳动力是空前的。据估计至19世纪30年代后期,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国民收入的2%,1835-1839年平均每年达562万英镑。19世纪40年代铁路投资比例更高,1847年7%,1845-1849年平均每年4.5%,币值为每年2518万英镑。

表6 英国铁路营运里程

表7 1800-1846年联合王国的铁路投资

在1838-1840年间,用于铁路建设和铁路设备的资本额平均每年超过900万英镑,在1844-1846年间又上升到1650万英镑,占国民总收入的3%和贸易出口额的28%。1847年是铁路建设的最高潮年份,支出总额超过5200万英镑,占国民收入总量的十分之一。1847-1849年,每年平均开通近1000英里的新铁路,而50年代是铁路重要性不断上升的十年。

铁路就业人数从1847年的5万人增加到1873年的27.5万人,在1860年代的繁荣期,将近1/4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铁路,1870年代仍然超过10%。表8是19世纪末铁路产业的发展情况:

表8 19世纪后半叶铁路产业发展情况(每十年的年均值)

在整个19世纪,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不但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它对于促进经济的高度专业化和降低生产成本与物价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不断降低运输成本而使人们流动起来,因而建立了一个真正民主的文明。

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以发达的纺织、采矿、炼铁、机器制造和海上运输业为支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28%,包括煤的60%、铁的50%、钢的70%、棉纺织品的50%。1860年代英国控制了世界贸易的25%,在工业品的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更大。以后,它的比重虽然由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而有所降低,但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优势。在19世纪前70年时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和世界贸易的1/5-1/4控制在自己手中,英国国民收入暴增,1835-1841年平均为5.15亿英镑,到1851年增加到6.46亿英镑,1867年达到9.61亿英镑;其财富总值,从1845年的40亿英镑或人均143英镑,增长到1885年的100亿英镑或人均270英镑。不列颠的实际国民产值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14倍,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增加了5倍,1801-190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

表9 19世纪不列颠国民产值(单位:百万)

总之,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集权势、繁荣和财富于一身,伦敦成了世界首都,英镑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工业的发展,海上的优势,强大的海军力量,使英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世界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英国资本从这个地位中汲取了无数的利益。

但英国的工业优势并没有维持太久,工业革命完成后,新的对手很快就出现了,英国则开始衰退,可看煤和钢演变的情况:在1871甚至1880年,英国煤的产量还高于美国和德国的总和,但到1913年只略多于美国煤产量的一半。钢的生产也很快落到美国后面,到1900年又被德国超过。不仅煤、钢如此,从更大的范围看,新兴的德、美两国生气蓬勃,明显胜过了“老牌的”英、法,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从1870年的32%下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4%,又降至1930年经济危机前的9%;而在同一时期,美国所占份额则分别从23%上升到38%,又升至42%。

1870年以后,英国工业仍在发展,但呈现以下特点:(1)化学、电子、汽车等新兴部门没有取代传统产业;(2)传统工业部门没有创新,也没有投入新的资本进行改造;(3)工业发展速度整体放缓。英国从1820年开始,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超过3%,但1880年之后下降到2%以下。1873-1913年主要工业部门的年均产值下降情况如下:采矿业从3.6%下降到1.9%,制造业从2.6%下降到2.0%,建筑业从3.1%下降到1.1%,煤气、电力业从5.5%下降到5.1%,运输业从2.9%下降到2.7%,商业从2.4%下降到2%,国内生产总值从2%下降到1.8%。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英国的发展速度下降更快,1873-191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从1.2%下降到0.5%,美国从1.9%下降到1.3%,德国则稳定在1.5%;甚至连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的增长速度也超过英国。1870年,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分别是32%、13%和23%;1913年为9%、16%和42%。

表10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从根本上说,英国经济霸权的削弱是因为与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英国的生产基础削弱了,管理和组织上的四项创新加强了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基础:(1)管理的职业化,(2)工业的卡特尔化,(3)生产的电气化,(4)生产流程的“泰勒化”(taylorization)即科学管理化。美国和德国从这些创新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英国却动作迟缓,跟不上创新步伐,致使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化学、电气工业上升时期严重落伍。1890-1907年,美国单位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2%,而英国只提高0.1%;到1909年,美国的生产率是15个英国主要产业平均数的两倍半。1870-191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4.9%,德国每年增长3.9%,英国只增长2.6%。到1914年美国已登上世界第一制造业国家的宝座,德国为第二,英国则迅速下降。英国由工业发展带来的巨额利润并没有用于国内工业的更新换代,而是大量投资殖民地以获取巨额利润,1870年以后这种情况尤为严重,1875年英国的国外资产超过10亿英镑,1900年超过了20亿英镑。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领先地位也带来心理上的自负,当外国企业家积极创新以求迎头赶上时,英国实业家们却将过去的成功视为老本,不愿打破在管理、销售、劳资关系等方面的习惯做法。新兴工业所需要的新原料、新动力、新设施,如汽油、电力、电气设备等,都没有被英国人所重视;而电报、电话、收音机、铝制品、人造纤维、塑料等新材料方面,英国也远远落后。英国的管理水平比美国和德国落后,英国的制造业仍然采用家族制管理或合伙经营模式,企业家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丢掉了企业家精神,而向往土地贵族的生活方式,工厂企业利润有许多没有用于企业再投资,而是用于置办地产或购买股票。工厂主不愿意废弃陈旧的工厂设备,而只愿意修修补补。

墨守成规和习惯的重负阻碍了科学的传播,尽管英国在科学研究方面为全世界之首,但在科学运用和劳动力培训方面,英国落后于德国和美国。英国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应用科学。1890年,第一个由国家支持科学教育的公共开支项目在英国获批准,但直到1901年仍然只有每年2.5万英镑的经费从财政部投放到大学——在自由放任政策指导下,政府把教育看成是经济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只向少数人开放,并且专注于人文、神学和数学等传统学科,轻视技术和工程,现代大学体系在英国发展缓慢。总之,英国的衰落有很多因素,很难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尽管英国的经济增长放慢速度,但它的贸易和工业并没有崩溃,1914年,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着第二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金融强国,在航运、银行和金融、海外贸易服务方面,它仍然占优势。也就是说,英国的衰落是相对的,其经济仍然在发展,比如煤炭工业,尽管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煤炭业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主要是德国,但它在1909-1913年间仍然占世界总量的50%,并支配这利润丰厚的市场。1870年英国煤产量为1.1亿吨,1890年代增加到1.8亿吨,1913年为2.87亿吨;煤炭出口量,从1890年的3600万吨增加到1913年的1亿吨,在英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机械工业也显示出活力与竞争力。在纺织机械领域,英国的技术和商业优势一直保持到1914年,最大的纺织机械公司普拉茨(Ptts)的生产量与整个美国产量相当,1913年英国出口的纺织机械是德国的三倍,几乎是英国总产量的一半。机车生产是机械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分支,1898年出口量为600台,1908年超过了900台,与法国的总生产量差不多,而且英国机车在质量上保有优势。英国制造的蒸汽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地位一直维持到1914年,特别是在复合船用发动机、汽轮机、锅炉、小型便携式蒸汽机和农用蒸汽机等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造船业仍然保有世界霸权,技术上的领先也没有受到挑战。到1860年代,联合王国每年建造和注册的船只价值超过国民收入的1%,而且从1868年开始,铁制的新帆船吨位数超过木制帆船吨位数。1870年代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蒸汽动力船队,20年之后,汽船吨位在海洋上占主导。英国还投入大量资金兴建航运业配套设施,包括修建灯塔、灯船,扩建港口、船坞、堤岸、堆栈,置备起重机和其他装卸设备等。造船业的发展速度在1860和1870年代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1873-1900年其增长率甚至比之前还要高,达到3.5%。到1890年,英国船舶吨位数是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可见表11:

表11 联合王国在世界造船业中的份额(年均)

据估算,1902年,世界船舶的70%都是由英国建造的;1910年,世界船运的40%由英国来承担。1870年以后,航运业是英国唯一保持世界垄断地位的经济部门。

英国汽车制造业虽然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但到19世纪末也开始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1896年英国有了自己的制造汽车,到1900年有53家汽车厂,尽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Daimler)在1899年仅仅生产了150辆汽车。1901-1905年建立了221家汽车公司,1907年生产了1.17万辆车,1913年生产3.4万辆,已部分赶上法国,领先于德国和意大利。汽车工业中从业人员近10万,其中有四家公司雇员超过2500人。摩托车生产也发展得不错,从1899年开始到1908年已获得很大成功。巴克(T.C.Barker)认为到一战前夕,英国汽车工业已赶上法国,到1910年汽车的出口已超过进口。此外,到1910年,英国出口15万辆自行车,完全占据了世界市场。

在轻工业和食品生产行业,英国也有良好的记录。比切姆(Beecham)和利华(Lever)的肥皂,吉百利(Gadbury)和弗莱(Fry)的巧克力,健力士(Guinness)和巴斯(Bass)的酿酒等品牌都是这几十年的成果,其实力家喻户晓。在此阶段,销售业也获得很大发展,托马斯·立顿(Thomas Lipton)、塞恩斯伯里(J.J.Sainsbury)和屈臣氏兄弟(the Waston bro thers)将大规模零售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英国企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第一个措施是生产者之间的联合,即建立同业公会(trade associations);第二个措施是建立卡特尔(Cartel)。从1890年代开始,英国许多行业开始组建卡特尔,比如1900年成立的“漂白剂协会”(Bleachers''Association)将53个公司联合为卡特尔,而1899年成立的布拉德福德染色商协会(Bradford Dyers)和花布印染商协会(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也都是典型事例。第三种措施是在1880年之后发展起来的,它将完全独立的公司合并成联合企业,如1888年由64个公司组成的食盐联盟(Salt Union),1891年由48家漂白剂和重化工生产企业组成的联合碱业公司(United Alkali pany),1897年由14家相互竞争的公司结成的英国缝纫棉线公司(English Sewing Cotton pany)等。在烟草行业,联合运动更激动人心,1901年成立的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pany),联合了13家主要企业,拥有1200万英镑资产;这反过来使2万个烟草零售商结成经销联盟——联合王国烟草经销商同盟(UKTobacco Dealers''Alliance)。这些“横向一体化”是在一个简单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即“如果你不能打败他,就加入他”。这种联合有很多优点:首先可以裁减他们之间的竞争性广告,其次可以集中研究力量,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所有公司的生产,最后还可以进行有关专利权和财产方面的集中谈判。

如果说“横向一体化”是经济不景气的产物,那么另一种形式即“纵向结合”却是大发展的产物,当在原料、物价、运费、销售渠道和利润分配等方面发生激烈竞争时,这种联合就此起彼伏。在1888年高峰期,有101家公司合并成一个大公司;1880-1909年,1635个公司通过合并失去独立身份,总资本达1.07亿英镑。1909年,最大的100家公司生产了制造业净产值的15%。

表12 1880-1918年间发生的企业大并购:按类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合并大多出现在纺织部门和生活消费品部门,而不是在生产资料或重工业部门。在纺织行业,合作的表现相当成功,很好地应对了国外的竞争。但在碱性金属、化工以及机械之类的生产资料行业,合作的尝试显得力有未逮,到1912年,美国的通用电气、西屋电气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控制了英国三分之二的电气设备生产。英国在采用新型组织形式上的缓慢滞后导致在时代的关键产品之一——钢铁生产上表现出明显距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