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宾枪的概念是英国人提出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首创了一种“短步枪”的概念,也就是卡宾枪原型。
网络上一直有争论汉阳造和老套筒的长度问题,其实是一种是步兵长枪,加刺刀大约是1.7米长,还有一种是骑兵短枪,一般不配刺刀,大约1.1米长。
同样七九步枪也有步枪和骑枪的区分,日式三八式步枪也是一样的。
卡宾枪的定义就是介于长步枪和手枪之间的枪。确切的说现代步枪基本上都是卡宾枪。而狙击枪则算是传统的步枪。卡宾枪在二战中的判断就是指短枪管的步枪。
而M1卡宾枪则是最早提出中间威力子弹这样概念的步枪原型。
也许是早起草草的赶工,它并不是一件正儿八经的的步兵武器,纯粹就是加长版的手枪,配置上枪托。
其实德国驳壳枪的定位也是类似的存在,只不过驳壳枪外形更像是手枪,而M1卡宾枪更像是步枪。
两者之间都是发射中间威力子弹,而不是常规手枪弹(手枪子弹长度在20毫米以下,步枪子弹是在50毫米以上)。
但是两者有所区别,就是实现自动射击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导气式和后坐式。
导气式是借助火药燃气的力去推动枪机实现自动换弹与射击的,目前大部分国家的主流步枪都是属于该模式。其中包括二战时期的大量的轻机枪。
而后坐式则是借助枪械射击时的后坐力实现自动换弹与射击的。除了知名的驳壳枪外,还有勃朗宁手枪,剩下的就是马克沁重机枪,M2 12.7毫米重机枪,还有德棍的MG42。
至于优缺点,各有好处。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后坐式的自动射击不适合步枪的定位。
而M1卡宾枪算是最早一批相对成熟的导气式自动步枪。之所以半自动,纯粹是多加了一个卡扣,防止士兵浪费弹药。去掉卡扣,射速不弱于冲锋枪的存在。就是15发弹夹太少了。
李纯也找到了李乌拉问了这个问题:“为啥要卡宾枪,而不是加兰德?”
李乌拉明确的回答:“便宜。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同意给图纸了(花了大约10万美元),允许我们制造了。”
李纯噎住了,这样看来,好像是没毛病。
李乌拉则是看的更远,他知道未来是类似AK47这样的突击步枪的天下。正好美国人瞧不起M1卡宾枪这款不怎么成熟的武器,提前引进多好啊。
自动武器其实是国内也有设计师在设计,甚至有人提出了把捷克式轻机枪缩小化,改变成适合单兵手持的。但是没多少将军看好。
这玩意太消耗子弹了,而且后坐力极大。捷克式已经是很弱化减配的轻机枪了,这还需要支架支持,才能稳定发射。
直到这些人发现了M1卡宾枪的存在。
老杨,第十兵工厂的骨灰级成员,生活所迫,逃到了滇西混饭吃。
李乌拉带着李纯参观,正好提出了一点意见:“子弹口径不变,看看能否改成尖弹弹头,适当的加长长度,允许最大提高到40毫米长度。”
老杨琢磨着:“7.62毫米*40毫米的尺寸吗?”
李纯疑惑道:“有什么讲究不?”
李乌拉解释道:“咱们的步枪很明显,射程和威力都过剩了。未来士兵作战,一定是在三百米以内的。稍微远一点的,就可以用迫击炮解决,近一点的,则是射速越高越好。冲锋枪射程太近了,这款卡宾枪稍微差了一点意思。”
老杨问道想了想:“也许可以考虑折中,选择7.92毫米尺寸,子弹控制在38毫米左右。太长了,我怕这把小枪承受不住。”
李乌拉笑了笑,确实是小枪。
M1卡宾枪,仅有2.3公斤,对比同时期的步枪,那个不是奔着4公斤以上去的,两倍差距。号称短小的98K短步枪,都有3.9公斤空中。换成加兰德步枪,差不多都是5公斤左右的重量。
从这一点上看,M1卡宾枪的重量优势是极大的。
另外杀伤力也不弱,200米内,精准打击,300米有效杀伤,再远就飘了。反正士兵也够不着了,正好剩下的交给精准射手,或者掷弹筒解决。
李纯则是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这里子弹可以生产了吗?”
老杨回答:“嗯,首批已经下线了,还不错,3万发子弹。就是发电厂的供电有些问题。”
李乌拉挠挠头:“我和媳妇说一下,优先给你供电。”
目前水电站还正在建造,光明用的电是火力发电站,烧的都是木头,还有一部分的煤炭。虽然滇省产煤不多,但是供应光明需求还是可以的。
李纯则是好奇的拿起子弹查看:“铁芯?”
老杨解释道:“是铜壳钢芯子弹。钢壳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不过杀伤力还是不错的,和进口子弹相当。”
目前主流的子弹,都是铜壳铜芯,而美军已经开始有意的改成了铜壳钢芯子弹,目前美军的加兰德步枪子弹就算用钢铅子弹,弹坑是铜壳。
李乌拉计划是全钢,貌似差一点,毕竟工艺上还达不到要求,但是只是比原来的杀伤力好多了,而且成本也会远远的低于全铜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