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撤退的号角响起,前排本就有些散乱的数万高句丽步军,纷纷向后狂退,只为尽快逃离这炼狱般的战场。
前排狂退,后排又反应不及时,这一前一后一冲挤,整个阵型顿时就更加乱了套。
“全军保持阵型,前军抵挡虏骑,后军快退,快!!!”
然,值得庆幸的是,在最危急时刻,金庆征拼死维持阵型,退却暂时未演变成全军的溃散。前排勉强维持住了军阵,拼死搏杀换来的时间,全部换给了后排拼死逃命。
“一群白痴,快退...快!!!”
在后方看着这一幕的黄得功,直气的破口大骂,要是明军给打成这样,他非得亲自斩杀几个扰乱阵型的溃兵不可。
......
正纵马厮杀的鳌拜,见高句丽大军溃败而逃,大笑一声,指着溃败的高句丽败军喝道:“哈哈儿郎们,敌军溃了,都随我冲杀上去,灭了高句丽,重建大清。”
“哦豁哦豁,杀...”
说罢,鳌拜双腿夹紧战马,挥舞着兵刃第一个向南岸冲了上去,后方两万虏骑见状亦是怪叫呐喊着杀将出去。
“呵呵,重建大清?让机枪手准备...”黄得功看着冲上来的建奴,冷笑一声,令道。
不得不说,这建奴的马上功夫确实堪称一流,在长途跋涉近月后,还能在野战将以逸待劳的朝鲜大军正面击溃,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
可惜,建奴这次碰到的是大明虎师,早已注定了败亡的结局。
“全军开火!!!”
待建奴推进到离明军阵前不足百米时,早已埋伏好的十数挺重机枪喷出了夺命的火舌。
“哒哒哒...哒哒哒...”
几乎是开火的瞬间,最靠前的百余虏骑接连摔下马去。
枪响的同时,建奴大本营观战的豪格险些摔下马去,瞪大着眼睛不可置信的喊道:"明军?高句丽有明军!!!快,鸣金鳌拜撤兵,快,再晚就来不及了。"
然冲上去容易,撤下来难过登天,由于重机枪是呈扇形布置,十数挺重机枪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弹幕,疯狂的扫射着进入射程的虏骑。
其实鳌拜亦是早已发现了明军的存在,在枪响之时就已是勒住马绳,惊慌地狂喊:“停止追击...”
但是,人和战马的反应速度,远远不及子弹的速度,再说就算反应速度一致,已然冲进包围圈的虏骑还能走的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十数挺重机枪组成的弹雨几乎是毫无死角,其中还包括数千支汉阳造。刹那间,大量虏骑根本来不及反应,便一批接着一批倒下,没有任何逃生的希望。
正所谓大明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血肉横飞,仅仅一刻,刚刚还大杀四方的两万虏骑,便损失超过一半,剩下的不是缺胳膊断腿,就是趴在地上不敢动弹,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
而虏将鳌拜早在喊出“停止追击”那四个字时,便被数颗子弹击中,瞪大着双眼直挺挺的倒了下去,大清的一代名将,第一巴图鲁就这样死的无声无息。
......
南岸大清营帐,大清摄政王豪格失神地看着江对岸发生的一切,嘴中还自顾念叨:“完了...大清完了...”
“摄政王...”就在豪格失神之时,后方图赖满身是血、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跪倒在地。
豪格看见图赖的惨状,心下一紧,有些颤抖的问道:“什...什么事?”
“摄政王,后方明军发起总攻了,明军太厉害了,奴才...奴才实在顶不住啊,五千甲兵...一万辅兵全交代了...奴才对不起大清啊。”图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
“噗...”豪格闻言,再也支持不住,一口乌黑的血喷涌而出,直觉的眼前一黑,便摔下马去。
“摄政王...摄政王...”周边数目亲卫,包括图赖见状,立马冲上前接住豪格。
“快,抛弃...所有旗丁,带...带着太后和皇上,向...向东突围,远离...大...大明...”就经过短暂的苏醒,说完一句话的豪格再次晕死过去。
......
“杀...活捉孝庄擒拿顺治...”建奴后方,整齐的呐喊声层层响起,是大明第三集团军刘文炳击溃埋伏的建奴后,快速向大营杀来。
“第一军,左侧攻击;第五军,右侧迂回;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随我正面突杀,给黄大人发信号,让大军前出。”
“得令。”
"轰...轰..."
"哒哒哒..."
一时间,整个战场枪炮大作,厮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建奴顿时丢盔弃甲。
"大明救咱们了,乡亲们快跑啊。"
还残余的两万包衣奴才,趁着难得的机会,纷纷杀死看守的旗人,不要命的逃离。
原先四万余包衣奴才,在建奴几次有意驱使下,不是被杀就是被虐待至死或者被明军误杀,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被明军救回,其中就包括夏靳和他的婆娘,至于孩子,暂时还没有消息。
也多亏了夏靳的及时汇报,明军这才清楚这些人都是被建奴奴役的明人。
对于这些受尽建奴奴役的明人,明军并没有因为他们曾经的身份而有丝毫怠慢不敬。相反,明军还给予了更多的照顾,至少在彻底消灭建奴之前,这些人在军营内是吃穿不愁,与在建奴那边当奴才时,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明军的做法让这些明人,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大明与大清的不同,也更快更多的对大明产生了归属感,此一战,不少有价值的情报都来源于这些包衣。
另一边,得知第三集团军总攻的黄得功,当即下令除机枪部队外,其余全军出击。
前后共约十万大军将整个建奴包围的水泄不通,在逃命无望的情况下,先是被临时编为辅兵的旗人跪地投降,接着越来越多的披甲战兵亦是支持不住,选择放弃抵抗。
当然,大清立国数年,还是有不少死忠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