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痛得睁开了眼睛,却愕然发现周遭的侍卫已纷纷倒下。
就连那方才稳操胜券的二皇子,也颓然倒地,脑袋上赫然插着一支箭矢。
原来是远方的秦军杀了过来!
“哈哈哈哈!”
目睹二皇子先于自己殒命,太子不禁发出一阵大笑。
然而这笑声中却充满了苦涩与无奈。
随着一声闷哼,一口鲜血自他口中喷出,他身躯一阵抽搐,随后便颓然倒地,再未起身。
……
郑国,郑都城。
郑帝的心情本是颇为愉悦。
魏国与秦国已相继退兵,失而复得的领土再次回归版图。
自他决定将国家重任托付于太子,并将十五万禁军的指挥大权交予太子之后,郑帝顿感身心轻松。
甚至,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他觉得身体都好多了。
然而,就在他高兴时,一个小太监却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陛下,前线急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那忽明忽暗的火焰。
让郑帝的心情瞬间跌至谷底。
他有些气急败坏,怒吼道:
“狗奴才,竟然敢坏朕好事!”
“来人,将这个狗奴才拖出去杖毙!”
话音未落,守候在大殿门口的侍卫便欲将小太监拖出。
小太监见状,连忙高声呼喊:
“陛下饶命,前线,前线出事了!”
听到是前线的事情,郑帝这才回过神来。
他之前曾明确交代,关于前线的任何消息都必须第一时间禀告,不得有误。
虽然心中依旧燃烧着怒火,但郑帝的理智已逐渐恢复了几分。
他沉声问道:
“前线到底出了何事?秦军是否已经撤至武关了?”
根据他的推算,此时秦军应当已撤退至武关。
这意味着除了武关之外,郑国的其他领土均已收复。
当然,这并不包括割给乾国的两个郡。
实际上,郑帝早已有所筹谋。
为了换取乾国出兵,而割给乾国两个郡。
这两个郡都位于南部,且都靠近武关,尤其是穰邑郡更是紧邻武关。
郑帝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想让乾国也在防御秦国方面,出一份力。
面对郑帝的询问,小太监战战兢兢,不敢轻易接话。
若非逼不得已,他绝不愿来传递这样的消息。
可偏偏今日轮到他值班,他只能硬着头皮前来。
陛下就两儿子,这场仗全丧命了。
然后十五万大军也被杀得七零八落,现在逃回来的只有五万人。
小太监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高情商地把战报给描述出来。
丧事喜报,他做不到啊。
小太监只能双手颤抖将情报举过头顶。
郑帝见状,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整理了一下龙袍的下摆,上前拿起书信一看。
只一眼,便觉天旋地转,胸口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住,让他喘不过气来。
“噗!”
郑帝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身旁的太监见状大惊失色,连忙上前将他搀扶到龙椅上。
“传太医,快去传太医!”
贴身太监连忙对门口的侍卫吩咐道。
过了许久,郑帝才感觉自己勉强能呼吸了。
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又拿起书信仔细查看上面的具体情报:
“太子轻敌冒进,与秦军展开决战,大军一触即溃。”
“二皇子趁太子不备,率亲卫袭杀太子。”
“因撤退不及时,二位皇子皆丧命于秦军箭下。”
郑帝看完书信后发出粗重的鼻息声,又感到喘不上气来。
大喜大悲转换的如此之快,让郑帝本就脆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一击。
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在不断流逝。
身旁的太监连忙用手拍打着他的后背,帮他顺气。
“召集文武百官!”
郑帝艰难地吩咐道。
……
不多时,郑国的文武百官便已齐聚大殿外,等候着郑帝的召见。
前线战败的消息根本瞒不住人。
十五万大军损失过半,二位皇子都丧命于秦军箭下。
现在整个郑都城已经传遍了。
此时,不少官员的目光都悄悄地投向了青安王,眼神中充满了讨好之意。
他们都明白,
郑帝年事已高,而仅有的两位皇子也已离世,
这皇位继承的问题便凸显出来。
日后最有可能继位的,无疑是陛下最信任的胞弟青安王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青安王膝下无子,仅有一位女儿银盏郡主,且已嫁入乾国。
即便如此,众人也清楚,即便郑帝从远方宗室里过继子嗣来继位,青安王在日后的辅政大臣中也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甚至,以郑帝对青安王的信任程度,青安王摄政也并非没有可能。
况且,青安王还有一个好女婿!
因此,接下来的十数年,郑国的权柄由青安王操控,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在这样的时刻,自然有不少官员开始讨好青安王,以期在未来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青安王自然也能想到这些,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担忧。
他担心郑帝的身体还能撑多久,担心郑国的国力大损后如何恢复,更担心该交给谁。
如果……
如果银盏能尽快生个男孩就好了。
但转念一想,这个男孩也会是乾帝的长子,乾帝又怎会轻易将自己的长子送到郑国呢?
除非……
除非银盏能抓紧生两个男孩。
这样或许就能解决眼前的难题了!
“陛下有旨,召集文武百官进殿!”
随着这一声传令,百官们纷纷步入大殿。
映入眼帘的是郑帝面容苍白,虚弱地倚靠在一张软榻上,身旁还跪着几位太医,正焦急地为他诊治。
百官们见状,无不面露惊愕之色。
陛下,他竟已病重至此了吗?
郑国正值多事之秋,若此时陛下驾崩,只怕郑国要出大乱子。
然而,天命难违。
“皇弟……你过来……”
郑帝勉强抬起手,无力地朝着青安王招了招手。
这一开口,声音细若游丝,让朝臣们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陛下他,已气息奄奄,
怕是已到了油尽灯枯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