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牧那是什么手?那是可以和白起一拼的超级名将,这种小伎俩怎么会骗过他的“火眼金睛”。
看着桓齮在那边瞎折腾,李牧只是冷笑。
李牧的副将见到这些部队很是着急,“将军,如果让敌军的部队攻下肥下,邯郸就真的危险了,凭邯郸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防得住秦国虎狼的进攻。”
副将很着急,而李牧呢?还是那副死德性,打了个哈欠不紧不慢的道:“嘿嘿,小子,你想多了,那桓齮虽然崇尚进攻,可他并非无脑之将,怎么可能将我主力大军放过而直接攻打邯郸呢?如此前后夹击,他的士兵不要了?再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你再看他那稀稀拉拉的粮车队伍,哪里是给大军运送的数量?所以,这一定是桓齮是诱我出击的计谋。你就安了,他们绝对不会进攻邯郸的。”
事情果然如李牧所料,一部秦军到了肥地之后见李牧没有出兵,全都驻扎在肥地不知如何是好。
而桓齮呢,一看李牧没能出征,十分的窝火,“好你个李牧,你不是不出兵吗?你不是缩头乌龟吗?行,我再派一部士兵,将你邯郸周围所有村邑全部拿下,到时候看你邯郸国都没有了粮食怎么办!反正你李牧用兵谨慎,必定不敢出兵。”
桓齮想得挺美,可是他错了,错的非常离谱。
当秦军第二部士兵离开没多久,李牧便断定秦军大营的士兵已经大范围减少,且防守怠慢,遂令全军出动,突袭秦军。
李牧亲自指挥大军作战,简直动若雷霆。因为秦军根本没料到善于“龟缩”的李牧会突然进攻,所以仓促组织布防。
这不,还没等弓箭手就位,那边的边境胡刀骑士就冲上前来,对秦军阵营不停骑射。
这还不算,好几万的优弓手在边境胡刀骑士后面也是唰唰的往里面放箭。只见漫天的飞剑如同乌云一般,将营寨里面的秦军都射得抬不起头。
然后,在凶猛的火力掩护之下,李牧大刀军迅速突入秦军营地,挥起大刀那是见人就砍。
两军迅速进入了白刃战。不过一个是全军突击且准备充分,另一个则是只有一半的士兵驻守且仓促应对,这结果可想而知。
夺下了秦军大营之后,李牧可算是收获颇丰,粮草辎重不计其数。然而李牧占领秦军大营之后,料定桓齮必回军来救,便趁势主动出击,打算在正面彻底摧毁桓齮军。
那现在赵军已经占有了秦军全部辎重粮草,并且兵力也占有优势,为什么就不守了呢?如果这时候继续防守的话秦军一定会不战而退不是吗?
李牧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道理,因为秦军现在损失了不少兵马,且大营辎重被夺,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盖以此,如果这时候出击则必胜。并且,正面挫败秦军和死死拖败秦军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要知道,正面挫败秦军等于直接给了秦国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不但是赵国,就是天下诸侯也不再惧怕秦国了。你就比如当初的赵奢,击败秦国以后全天下都开始明里暗里反击秦国,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于是,大决战正式开始。
桓齮知道大营丢了,就将肥地和自己的主力部队都集合在一起,大折回攻击赵军。由于日以继夜的行军,使得秦军开始疲惫。
而李牧呢,却是以逸待劳,看到秦军后一点儿废话没有,直接便上。
只见赵军中军大刀兵缓缓向前,十万优弓手于第一排慢跑前行,左右两翼的边境胡刀骑士绕两翼骑射。
桓齮根本就没想到李牧会在中途阻击自己,使得他方寸大乱,秦军也在长途奔袭中疲惫不堪。所以只一交锋便落了下风。
秦军失了先机,甚至连弓箭都没来得及射便被蝗灾一般的箭矢所淹没。这也使得秦军越来越骚乱。
见此景,李牧大旗一挥,赵军优弓手左右散开,大刀兵从中间奋勇杀出,而边境胡刀骑士则是将长弓放在背后,拿出突击长枪,配合着大刀兵从两翼对秦军进行冲锋。
左右前三方围攻,这使得秦军防不胜防,大阵被赵军撕得四分五裂。秦军因此大乱。
如此败势,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按说桓齮应该撤退了,可他畏惧秦国酷法,自知以如此惨败之身份回国必死无疑,便未回秦国,而是直接逃亡燕国,投奔好友太子丹,并从此以后改名为樊於期。
本次战斗,秦军死了多少人先秦史书没有记载,可是凭秦国人的“德行”,相信所有不利于秦国的记载都会被抹去,所以笔者大胆分析,秦军应该是十不存一了。
嬴政听闻桓齮兵败而逃以后大怒,屠杀桓齮全族,不管男女老少统统诛杀。还全国通缉桓齮,令,凡是能捉住桓齮的,赏黄金千斤,万户侯。
李牧大胜秦国以后,赵国那是举国欢腾,为了表彰李牧的丰功伟绩,赵王迁封李牧为武安君。
那好好的赵王迁为什么要封李牧为武安君呢?这不是白起曾经用过的封号吗?
那是因为,这个称号表面上是以武力而稳定国家,可赵王迁实际是在向秦国示威,意思就是告诉秦国,你们有白起这个武安君,我们赵国也有不输于白起的武安君。
可不管是之前的秦国武安君白起,还是后来的楚国武安君项燕,他们最后没有一个是好死的。那么赵国这个武安君李牧能得好死吗?拭目以待吧。
秦国失败了,被李牧打的惨败收场。嬴政能善罢甘休吗?答案肯定是不能。那么嬴政又会怎么报复赵国呢?
这个之后再说,因为在这之前我们要先说一个人,虽然这个人出现之后没多长时间就死了。
这人便是笔者少有几个偶像之一--韩非。